馬云萍
(安徽省臨泉第二中學,安徽阜陽 236400)
新課程改革特別強調了創設接近真實語言環境對學生語言學習的重要作用。的確如此,學生在與英語課本課程內容相近的環境中學習英語,不僅能夠促使學生主動探究英語知識,還能夠逐漸加深學生對英語學習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在生動的情境中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使學生結合情境主動地交流溝通,使整個高中英語課堂變得更加豐滿、立體化,進而提升高中英語教學的實效性。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多數高中英語教師通過查閱相關的英語教學資料,在英語課堂上運用情境教學的意識逐漸增強,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但是由于目前情境教學運用到實際課堂中的教學實踐還不是很成熟,高中英語課堂上教師對情境教學的運用還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教師在思想層面上雖然認同并接受了情境教學,但是缺乏對情境教學的系統而正確的認知,有時在教學中過度偏重情境教學對課堂氣氛的調節作用,而忽略了傳授知識、陶冶情操。其次,高中英語教師創設情境的方法比較單一,長此以往會使教學情境缺乏一定的趣味,降低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再次,在實際的教學中,創設情境的高中英語課堂往往是混亂的,缺乏一定的層次性。最后,在創設情境的高中英語課堂上,學生的互動活力還不夠,有的學生仍然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對于語言的拓展性較為欠缺,沒有很好地體現英語課堂的互動性質。
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認為,學生自主學習知識的建構需要在真實的情境中才能實現,反之,學生所積累的就是惰性的知識,僅僅是在身體內儲備的死知識。造成這種現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學生有時并不清楚該在何時何地運用所學到的英語知識,從這個角度來講,高中英語教師應當以學生生活實際為出發點,從學生學習的困惑中、生活實際中尋找情境,提升情境的真實性,使學生能夠將習得的英語知識“情境化”,將知識與實際相鏈接,進而提升英語教學的現實意義[1]。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一 Unit 4Earthquake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近年來國內外關于地震的報道文字或視頻,如雅安地震、尼泊爾地震等都是學生所熟知的,讓學生描繪在地震前會出現哪些征兆,相互交流發生地震時應該怎么做,地震發生后該采取哪些自救措施等。教師可以讓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資料中尋求答案,也可以讓學生表演地震時的做法,這樣既能夠加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也可以對他們進行安全教育。
虛擬資源包括優美的音樂、電影、角色扮演及多媒體手段,利用這些虛擬資源手段,教師可以進行英語教學情境的創設。具體來說,教師可以根據每堂課的教學內容及學生關注的點,適當詢問學生的意見,在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選擇適宜的音樂、電影視頻、英文短劇的角色扮演等手段,運用虛擬的教學資源構建立體化、多元化交互性的情境,增強情境的感染性,使學生在聲畫并茂的氛圍中學習英語,進而提升英語教學的趣味性。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5 Unit 3Life in the future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關于未來、科技或災難電影,啟發學生的想象,讓學生說一說關于未來有哪些想象,如房子、交通等方面,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自主創設關于未來的情境,并進行角色扮演。學生創作的題材可以是自己天馬行空的想象,也可以結合之前看過的未來題材的電影,選擇喜歡的片段編寫劇本。各組在劇本完成之后進行角色分配,組內自選一名導演對小組的表演活動進行統籌安排,使學生在表演中提升自身的膽量和毅力,擺脫“啞巴英語”的窘境。
生活實際環境的缺失、生僻單詞等因素都會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起到一定的制約作用。筆者認為,高中英語教學一定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學生的學習能力、接受能力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英語情境的創設需要結合學生的身心差異,盡力做到因材施教。高中英語教師在創設情境時,要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差異,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讓學生思考探究,讓學生由淺至深地理解英語知識,這樣全體學生都能夠被照顧到,有助于他們增強英語學習的自信。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5 Unit 4Making the news的教學中,因為文章的內容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學生學習起來可能有些困難。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熟悉關于新聞的相關表達詞匯,結合“Reading”中標出的重點詞匯,引導學生了解相關詞匯的讀音和用法,為之后的學習打好基礎。在進入“Reading”正文的學習時,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兩個較為簡單的問題:“When could Zhou Yang cover a story by himself? Why is there no need for him to carry a camera?”讓學生瀏覽文章找到答案。接著,教師可以提高教學任務的難度,引導學生概括出一名新聞工作者需要具備的素質有哪些,新聞采訪的基本程序是怎樣的?采訪中需要注意的要點有什么?進而讓學生結合自身的能力和興趣,完成學習任務,逐漸掌握知識。
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升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因此高中英語課堂不能只是教師單方面地向學生傳遞知識,而要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利用恰當的學習資源,設置恰當的學習任務,使學生通過合作學習、交流溝通來掌握英語知識。教師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可以結合具有感染力的社會事件或真實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然后讓他們互相交流分享,親身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以便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英語[2]。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4 Unit 4Body language的教學中,首先,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肢體動作,進行“你做我猜”的小游戲,和學生進行互動,了解學生對肢體語言的認知程度,進而導入本課的學習主題。其次,教師可以利用幾張圖片和學生進行對話,讓學生理解肢體語言的溝通方式。再次,教師可以進行身體對話活動,和學生一起復習一些身體部位的表達方法。最后,教師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并給學生提供相關的圖片,一位學生看,另一位學生猜,先給學生練習的時間,再鼓勵學生到講臺上表演,讓班級其他學生一起猜,進而在班級的互動中促進教學的實現。
綜上所述,高中英語情境教學并不是獨立存在的,它們與教學內容、學情是相互聯系的,情境的創設也需要具有層次性、過渡性,進而幫助學生由淺入深地學習英語。此外,高中英語教師要始終注意情境教學的趣味性、交互性和真實性,切實做到在英語課堂中鍛煉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通過有效的情境教學提升學生多方面的英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