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曉蕾
(遼寧省大連市第十七中學 遼寧 大連 116023)
我國在“十二五”教育信息化建設中把網絡學習空間建設定為最核心目標,并推動和落實個性化學習,促進教育教學方式的變革。現在的教學理念,課堂學習要以學生為中心,一個好的學習空間是能完全調動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現在的網絡教育資源多樣化,網絡上資源豐富,也可以隨時共享,也是現在學生比較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
網絡學習空間就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一個可以快速交流的空間,在這個空間里面,使用者可以交流分享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可以實時與伙伴進行溝通,在問題學習中可以及時得到反饋。能讓學生更好地反思自己的學習情況,也同時能讓教師和家長第一時間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
教師可以創建自己的網絡空間,空間中不僅僅是跟學生進行交流,教師可以把自己優秀的教學設計上傳,這樣可以隨時讓學生進行學習。而且同樣的一節課,每一個教師備課的過程都不同,學生可以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將所有教師的資源進行匯總,也可以讓教師之間進行學習和交流,提高了備課的時間和效率。有時候大家工作都很忙,不能及時進行溝通,網絡空間的使用,就大大提升了教師間的交流。這樣不僅僅局限于本校教師或者本區教師的一個學習,網絡空間可以通用到全國,讓教師之間不在受地域的約束,隨時進行溝通和學習。所以網絡空間是非常具有實用性的,它使得師生間的學習交流更加便利快捷。
學校可以利用網絡空間,打開了資源教學應用的通道,通過空間中的智能化推送信息內容,將教師和學生需要的資源推送到指定的界面。師生能在當下所教與學的章節(或知識點)便捷地獲取相關的教學資源。平臺資源也能與空間提供的備授課工具、導學案、學前分析測評、課堂練習、學習討論、課后作業等教學應用進行無縫的融合,改變了以前資源更新不及時,師生之間溝通尷尬的局面。
3.1 教學互動。教師利用網絡課件在線授課,學生通過隨堂反饋,師生即可圍繞共同的教學問題進行教學互動,展開討論。通過空間開展各種校級、班級活動。學校管理者、教師可通過班級空間查看班級同學教學應用及作業完成情況,教師可根據班級同學應用情況來進行督促提醒,輔導學生作業。學生也可在空間瀏覽其它同學分享出來的優質教學資源或教學應用。
3.2 家校溝通。家長、師生通過空間查看學校、班級發出的公告和通知。教師、學生、家長分別通過教師圈、班級圈、家長圈來發布學習、生活上的新鮮事,困惑,學生展示作文、繪畫、書法等學習作品,可在教師圈、班級圈、家長圈進行分享,讓師師之間、生生之間、家長之間、師生之間的溝通變得有效簡單。家長還可通過移動終端APP接收學校、班主任、教師發來的通知消息,了解跟蹤孩子的學習情況和作業完成進度,隨時隨地與學校保持雙向溝通。
在信息技術社會的推動下,網絡空間的使用已經一點點滲入到學校,使得教育教學工作更加快捷和完善。教師通過網絡進行研修的潮流已勢不可擋。這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必要性,希望學校能更好地利用網絡空間,提升教育教學的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