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嶺
(新疆博樂市小營盤中學 新疆 博樂 833400)
研究表明:人獲取的外界信息中,大多來自視覺和聽覺。多媒體手段可增加視覺、聽覺信息量,在多獲取信息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興趣是一個創造歡樂光明的教學途徑之一”。而學習興趣需要在一定的學習情境中,讓學生產生契合的情感,才能被激發出來,從而順利產生學習動力。化學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學習情景,如在教學九年級化學《緒言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一課時,我運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化學對世界的影響:衣、食、住、行方面,帶來巨大變化,而另一方面地球被污染,遭受破壞,各種自然災害頻生等音視頻內容,讓學生感知到危機感和拯救地球的緊迫性。通過這樣情境的創設,揭示教學知識的歷史背景,社會意義等,從而可喚起學生的學習化學欲望,產生學習興趣和能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積極主動、愉快地學習化學,在課堂教學中發揮主體作用,進行創造性學習。因此,化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認知規律和教學知識的特點,巧妙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學生喜聞樂見,對學生情感有觸動的情境,營造濃欲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化學學習中,并樂在其中,課堂教學效率自然而然的會提高。
思維是大腦對客觀事物的概括和間接的認識,提示了事物的本質特性和內在的規律性聯系。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當前教學的基本要求。學生通過觀察多媒體技術展現的直觀畫面,進行想象,繼而思維。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培養,致使學生的思維向更深層次發展。
化學是一種很抽象的學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抽象的理論和概念,還有一些微觀認識等知識,學生不能親自正確感知,教師又很難用語言表達到位,這時便可借助多媒體技術。教師可在課件中制作出色彩豐富的教學課件,或插入科學、人文圖片,或實驗動畫,或學習游戲,可以很好地把知識展現出來,傳授給學生,達到預期的效果。多媒體教學技術用以輔助化學教學,優點是容量大,集成性和高效性強,在短時間內向學生展現大量化學教育教學信息,從而極大的增加了學生信息獲取量。同時多媒體技術還可以把靜態的東西動態化,把抽象的東西具體化,把微觀的東西宏觀化,把枯燥的東西生動化,從而優化學生的認知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最終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可以通過圖片,音樂、動畫、視頻等形式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然后積極思維,主動學習,根據不斷生發出來的新問題,引發學生創造性思考,以獲取更多知識。
比如在教學人教版九年級化學第三單元課題3中對元素概念的理解時,我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示微觀實物圖——C12、C14、H(氕、氘、氚)等原子構成圖片,讓學生通過對比,思考,增強對“元素”概念中的“一類原子”(質子數相同,中子數可以不同)的認識。又如第四單元“課題3—水的組成”一課時,我先通過演示實驗——水的電解,又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示水電解的微觀動畫實驗,從而使學生認識了水電解的實質,也認識了化學變化的實質: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為后面的“質量守恒定律、化學方程式”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通過這樣一步步的引導,使學生一直處在主動學習和思維的狀態中,并依靠他們自己的思維及學習活動,完整地呈現知識網絡,并學以致用,去解釋一些生活中的現象,解決一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多媒體教學技術的運用,在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方面,發揮出了極大的作用。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操作能力等方面的提高,也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總之,在化學課堂教學中,發揮既要教師的課堂主導作用,又要能科學地、合理地、適時適量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去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使學生通過視聽感知化學語言,發展思維能力,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提高化學學習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