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燕
(新疆博樂市第六中學 新疆 博樂 833400)
本文以初中書法教學為主,在分析當前初中書法教學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促進初中書法教學有效性提升的策略。以期為更好的促進初中生書法水平,提供理論參考。
1.1 書法教學重視程度欠缺。由于課堂教學受應試教育影響,有些教師認為學生書寫是個性化的東西,對升學等沒有什么幫助意義,中學生應把精力放在學習上,書法教學可有可無。
1.2 書法課程專業教師配置不足。當今中學階段書法教學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又缺少專業指導教師,一些學生的書法水平不能得到充分發揮,僅憑自發的臨摩,連握筆的姿勢、書寫的姿勢都不正確,因此,造成筆鋒、字距、氣韻、間架結構等術語的模糊化。學生學習中的書寫水平僅靠語文教師的督促和美術教師的指導,是很難達到一個境界的。
1.3 科技發展影響了學生的書法練習機會。隨著通訊工具和計算機的不斷發展,計算機網絡的普及,鍵盤代替了鋼筆毛筆,打字代替了手寫。這就使得學生練習書法的機會大大減少,學生對自己書寫水平的要求也降低。
2.1 激發中學生的書法興趣。興趣是行動的動力。初學者有的會認為書法課就是練練字,簡單易學;有的可能覺得書法枯燥乏味,不愿學習。教師要動用學識與智慧,把學生的興趣引發出來。例如,講述書法史上大家的故事。以王羲之為例,其《蘭亭序》"得其自然,兼具眾美",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當時的王氏家族有著高度的文化藝術素養。其父、伯父、叔父皆以書畫鳴世,姑母衛夫人創"永"字八法,這為王羲之學書提供了優越的條件。王羲之不僅字寫得好,而且人品也好。這些事例無疑對活躍課堂教學,提高學生書法學習興趣有很大的幫助。再次,在教學中采取碑帖賞讀、參觀書展、習作賞評等方法,為提升興趣增添動力。
2.2 以臨摹為手段促進學生書法水平提升。學習書法,必從摹帖和臨帖入手。而臨摹,需做到 "入帖"和"出帖"。入帖--充分發揮主體能動性,帶有明確審美追求的藝術活動,能深刻體會和理解原帖的精髓并加以運用。出帖--即從所臨碑帖中跳出來;初學當從一種碑帖入手,然后由淵至博,遍臨諸家,一直到有自己的面目。
臨摹的關鍵是掌握四個方式——心臨、實臨、選臨、背臨。
心臨即讀帖,用眼與腦觀察感受分析碑帖,分析字勢、結體及用筆特點。
實臨,忠實再現原作,不走樣,主要注意結體的準確。學生即采取對臨,由淺入深,可從每個字的點畫偏旁開始練起。
選臨,進行字形歸類,常用字重點臨。背臨,是建立在"對臨"的基礎上的求新;同時也可以拋開章法臨意,借"意"書寫。
心臨、實臨、選臨、背臨環環相扣,需要學生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用心體會,用手實踐,不斷提升,切莫拔苗助長。
2.3 創新初中書法教學理念。把書法教學納入中學課時計劃,編寫簡潔實用的書法培訓教程,并配備相關專業指導教師來教學。學校應根據當前中學生的書寫現狀及時代教育的要求,把書法當作一門學問、一種藝術引進課堂,學生大量臨帖,有教師的指導能使他們少走彎路,更快地提高眼力。教師要集中講解,做出示范,從平時的日常教學抓起,從平時練習作業中一點一滴抓起。引發學生,"學而思、思而學,心中若有成局,然后舉毛而追之"。并且鼓勵他們勤奮苦練。 培養學生書法品質。更重要的是,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要隨時隨地注意學生的書寫習慣,譬如課堂板書、練習批改、作文點評等。要重視作業講評,這里面有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學生之間的比較,一方面是學生和自己以前的習作進行比較。教師對好的典型字例、習作進行評析,把作業中的錯字、錯筆、習慣性錯誤拿出來,讓大家找原因,教師演示并寫范字。
2.4 加強書法課外練習。僅靠上課的時間來提高學生的書寫水平是不夠的,課外功夫對于書法學習是非常重要的。知曉古今書法之演變書家之背景,知曉文字學知識,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書法與文學關系密切,有必要多讀古今詩詞歌賦,提高自己的文學水平。總之通過多種渠道來培養學生對書法的興趣和愛好,提高他們的藝術修養。學校成立書法興趣小組或短訓班來培養學生的書法品質和書寫習慣。定期開展書法比賽(軟筆和硬筆)及優秀練習作業展,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現才華和個性的平臺,從而激發學生對書法藝術的熱情。
綜上所述,書法教學作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之一,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不斷的創新教學方法和理念,激發學生的書法興趣,做好書法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多種形式實踐,讓學生懂漢字的形體演變、漢字的結法規律,得書寫技能、技巧、技法,以提升學生的書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