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彩英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尚思小學 福建 德化 362500)
本文致力于夢想課程理念與嘗試教學相結合,對小學體育課中的游戲教學進行了研究。從體育游戲教學中組織形式的創新,創設和諧有趣的教學情境以及小學體育教學方法的運用等幾個方面,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的興趣,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真正達到寓教于樂的趣味體育目的,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興趣愛好,以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為目的,具有鮮明教育意義的現代游戲方法,它集趣味性、智力性、知識性于一體。
1.1 設計情境,創設和諧的課堂。人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上穿插進行一些適當的體育游戲,會讓學生更加充滿興趣,不會覺得枯燥、乏味,而會讓動動作技能完成的效果更好。如,在上《有趣的籃球》時,我大膽地創設情景,利用音樂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籃球的興趣,同時讓學生本課的明確本課的學習內容、目標和要求。但她們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期,男女學生開始在身材形態和體能上呈現差別,男生靈敏素質較好,好奇心強,喜歡籃球,使學生的活動貼進生活,更能充分發揮體育教學的作用,對提高體育教學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1.2 語言幽默,營造愉快的課堂。語言幽默,營造愉快的課堂,和諧的師生關系,不僅能使學生輕松愉快地上好每一節課,而且教師也會從中收獲無窮的快樂。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我把教材的教學內容提煉成一些“兒歌”、“順口溜”等,并且運用風趣幽默的語言引導學生,使學生盡快明確游戲的方法及動作要點。真正做到讓學生參與在其中,快樂在其中。
2.1 打破常規法。利用趣味性的體育游戲開展體育教學活動,符合兒童心理特點。讓學生對體育課充滿興趣,能讓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練習中,能讓學生的身心得到更好的鍛煉。如,在上《有趣的籃球》時,我在組織教學方面,首先在隊形上打破常規,讓學生跑步進場,活躍課堂氣氛,在進入學習活動—行進間運球時,突出教師的主導、學生為主體,充分把寶貴的時間留給學生,安排好練習隊形的調動,讓他們有充足的時間來模仿練習,我根據五年級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強的年齡特點,在講解與示范的時,利用原地運球與行進間運球作對比,讓學生從中得到行進間運球的技術動作與要領,在進行練習時,教師采用激勵的方法,發現表現好的學生給予表揚及展示,從而帶動全班同學投入練習。這樣改變了傳統教法,提升了課堂品味,讓學生真正實現在快樂中玩,在游戲中學。
2.2 注重“互動”法。對于小學生來說,尤其是低年級學生,他們的交往都是在游戲活動中開始的,小時候的“過家家”,學校里的課外活動等都是游戲的各種型式。體育游戲也是他們進行社會交往的起點,要進行體育游戲就必須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都是一種社會交往。如,在上《有趣的籃球》時,引導學生進行,快樂游戲,師生,生生進行游戲的PK,并對勝利隊進行表揚,游戲中他們學會了正確的合作、交流,學會了“互動”,培養良好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
2.3 注重“差異”法。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教師不能為求上課整齊、學生聽話而扼殺了小學生的個性。對于不同年齡的學生要開展一些不同的體育游戲,對于同一年齡的學生也要選擇一些不同的游戲內容,提出不同的游戲要求。例如:在低段,我設計了“搶收搶種”的游戲:將全班同學分成6個小組,每組一個搶收袋,袋內裝有5個實心球,哨響后開始,跑至每個圈內種下“種子”,直到對面與隊友交接,隊友負責邊跑邊收“果實”,將成熟的“果實”重新收起來,再由下一名隊員再重新種下,交接至最后一位最先結束為勝利。這樣的游戲在材料準備上簡單容易,游戲形式生動有趣。此游戲即培養了學生合作意識,又鍛煉了力量、速度、協調等各方面的能力。學生在“勞動”的過程中玩得不亦樂乎。
在高段,我設計了“同舟共濟”的游戲:我們利用廢舊的長條凳面和廢舊的大皮帶制成了三個同行的“大鞋”,讓學生體驗齊心協力、同舟共濟的合作過程,學生總會在游戲競技中尋求一些更快更好的方法,簡簡單單的游戲卻給學生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
在教學中,我們的趣味游戲,不僅可以在室外開展,同樣可以在室內開展,室內游戲同樣能開展得生動有趣。如,我們同學們都喜歡玩的“抓逃手指”的游戲,它的游戲規則:(1)請大家將右手掌心向下,左手食指垂直向上,相鄰者左右手連為一線。(2)聽到老師接下來講述的一段故事中,出現數字“3”時,則迅速用右手抓握右邊同學的食指,同時將自己的左食指逃脫。游戲中,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緊張有趣的游戲中學生訓練了快速反應和手、腦的協調能力。豐富多彩的游戲讓我們室內體育也同樣精彩無限。
總之,小學體育游戲情境的創設、教學方法的改變、游戲內容設計,對培養小學生的體育興趣,思想品德、個性品質、創新意識和實踐體驗等方面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和意義,我們將夢想課程的三大核心理念滲透于小學嘗試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協作、勇于嘗試、勇于實踐、勇于創新,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不僅收獲知識,而且收獲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