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 倩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房村鎮新莊小學 江蘇 徐州 221000)
音樂就像流動地泉水,每一個音符都如同靈動的水珠,跳動在孩子心間,當學生們沉浸在美妙的音樂中,能夠使其內心情感更加豐富多樣。在小學音樂課堂上,將音樂與動作協調地進行結合,使小學生們用心靈去觸摸音符的跳動,能夠使音樂的魅力被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1.1 有助于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促使學生們開展音樂學習的原動力,當孩子們有了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自然會主動地投入到音樂學習中來。音樂教師在看到小學生們活潑好動的特點后,在課堂上帶領學生們通過擺手、搖頭、彎腰等動作來進行體態律動,更加貼合孩子們的天性。這樣的教學設計,要比教師單純地向孩子們灌輸知識或讓孩子們進行跟唱顯得更加生動有趣。當孩子們用一種自己喜歡的方式開展音樂學習,自然會迸發濃厚參與興趣,從而自覺投入到音樂活動中來。同時,音樂與律動相結合的音樂課堂,也更能表現出孩子們青春洋溢的一面,整個課堂氛圍會變得輕松愉悅,教學效率也會更高。
1.2 有助于增強學生對音樂的認識。小學音樂教材中的種類有很多,有流行音樂、鄉村音樂,還有經典音樂,節奏類型也多姿多彩,有青春激昂的、有靈動歡快的、有舒緩悠揚的,還有鏗鏘有力的。引導學生們進行音樂學習,不僅僅是為了讓他們學會唱,還要增加樂理知識、增強樂感,提高音樂素養。通過引導孩子們進行體態律動,用肢體動作的速度、力度等來展現音樂中所包含的情緒,比如歡快的歌曲孩子們的律動節奏會快、舒緩的歌曲孩子們的律動節奏會相對緩慢。通過這樣的展現形式,可以有效使孩子們體會音樂的節奏、旋律,從而深化對音樂的認知。
2.1 在進行音樂欣賞時“動”起來。體態律動可以更好地展現孩子們的音樂熱情,可以營造出熱烈、活潑的音樂學習氛圍。很多時候,在聽到令人沉醉、能引起內共鳴的歌曲時,我們會情不自禁地進行體態律動,比如搖頭晃腦、用手打拍子等等,這樣的動作形態,體現出了我們內心對音樂的喜愛,會使我們更投入地感受音樂。對此,在小學音樂課上,教師在播放歌曲時,可以給學生們留出自由空間,使孩子們釋放自己的頭、手、腿等等,自由地進行身體律動,用自己習慣的方式,展現自己對音樂的理解。
比如在學習《健康歌》時,教師播放歌曲,可以讓孩子們從座位離開,并自由結組,和小伙伴們圍在一起,一邊聽歌,一邊進行體態律動。這是一首非常歡快的歌曲,富有朝氣且活潑,歌詞中提到,有一位老爺爺和一位小姑娘他們在晨練,在聽到“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抖抖手、抖抖腳、深呼吸”等內容時,教師可以先動起來,引導孩子們也跟著動起來,做一做歌詞中所唱的那些動作。
2.2 在進行歌唱表演時“動”起來。在進行歌曲演唱時進行體態律動,能夠使孩子們更專注于歌曲內容,更好地展示歌曲情感。學生們可以根據歌曲的類型和情感,做出相應的動作反應,比如歡快的舞步、優美的肢體動作等等。比如在演唱《可愛的家》這首歌時,學生們首先要了解到,歌曲洋溢著溫暖、祥和的氛圍,體現了家庭的溫暖。在演唱時,學生們可以面帶笑容,加入一些能夠展現歌曲溫馨畫面的動作,比如,雙手交叉放于胸前,頭微微傾斜,律動節奏要舒緩而輕盈,通過這樣的動作,來展現自己內心所體會到的美好情感。在演唱《我們的田野》時,要提前了解到,歌曲描繪了美麗的田園風光,表達了對祖國錦繡河山的熱愛,因此在律動過程中,可以使自己的動作變得更加大方舒展。
2.3 在進行節奏訓練時“動”起來。感知歌曲節奏,對學生們吸收音樂知識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了使節奏訓練活動更高效,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們進行身體律動,一方面可以加強學生們對歌曲節奏的記憶,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節奏訓練過程變得輕松有趣。
比如在學習《紅星歌》時,這首歌的節拍是四二拍,學生們可以一邊聽,一邊打四二拍的指揮圖示,教師還可以分別彈奏帶附點和不帶附點的歌曲旋律,讓學生們更好地體會附點節奏。同時,歌曲旋律中還出現的一些大跳音程,如do——la,sol——do,在聽到時,可以通過“捻指”或者“拍手”的方式來展現歌曲節奏的變化,這樣可以更好地了解音樂的強弱規律和節奏變化。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綜上所述,通過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引入體態律動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們產生濃厚的音樂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跟隨教師引導,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在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要選擇靈活的形式,調動孩子們的律動熱情,促使學生加強對音樂的認知,從而提升音樂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