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德鴻
(江蘇省盱眙縣五墩實驗小學 江蘇 盱眙 211700)
集體備課是對教學工作進行全程優化的教研活動,使教師在教學的認知、行為上向科學合理的方向轉化,自我鉆研、集體研討、分工主備、教后反思的過程,就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這既有利于教師的揚長避短,更有利于教師在高起點上發展。然而,長期以來,集體備課由于觀念不明確,組員思想懶惰,一味圖省事,出現了值日式和值周式的輪流備課,集體備課成了“備課組成員教案之和”和“網上資料的拼盤”,缺乏研究,流于形式。
基于教師專業成長的課例式集體備課研究是以課例研究帶動學科教研的集體備課新途徑。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開展課例研究,通過課例研究聚焦課例、集體備課,以課堂教學為載體的研究,喚醒教師的主體意識,進行個體的自我反思,重視教師的行為跟進、理論提升、能力提升,促進教師群體的共同成長。
課例式集體備課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一個有效途徑,它能夠集聚老師們的智慧,使思維撞擊,迸發火花,達到集思廣益的效果。如何發揮教師團隊合作精神,集思廣益、共同研究,真正有效的進行集體備課,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以下是我們在實踐中的幾點具體做法。
2.1 明確集體備課的時間、地點和主備人。每學期開學初,我們英語備課組就制定集體備課計劃,確定本學期集體備課的時間,單周每周五上午第二節課為集體備課時間,地點為集體備課室。雙周每周三上午第二節開設英語研討課。主備人輪流擔任。這樣就使集體備課從時間、地點和人員上得以保障。
2.2 明確集體備課的內容和具體步驟。
2.2.1 集體備課的內容。集體備課的內容可分為兩部分:一是總結上一周教學的得失,有哪些成功之處,存在哪些教學上的不足,哪些必須在以后的教學中加以彌補和強化。二是討論下周教學的內容,教學重點、難點、教學目標的定位,教學的方式和方法。
2.2.2 集體備課的步驟。
(1)第一次集體備課,確定課例的主題及上課教師,由上課教師選擇上課內容并設計上課方案。
(2)第二次集體備課,上課教師說課,小組成員對課例方案進行分析和討論后確定課例方案。
(3)第三次集體備課,課堂實踐,觀摩主講教師課,小組成員帶著目的觀課,課后跟蹤會診,小組成員與上課教師共同研討,形成共案。
3.1 優化活動設計,激發學習興趣。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言: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勵。學生只有樂于學習時,思維才會處于激活狀態,學習效果才會最明顯。課例式集體備課上課教師根據課程的總體目標并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設計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培養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教學活動。同組教師對課例方案進行分析,大家群策群力、智慧生花,優化活動設計,使課堂活動生動有趣,符合小學生的現象思維,將英語知識融入有趣的活動中,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從而提高課堂的有效性,讓英語課堂迸發出智慧的火花,使學生的認知和情感都獲得發展。
3.2 緊扣教學目標,有效組織教學。教學目標的制定是有效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基礎,為整個教學活動提供了方向和范圍。課例式集體備課,教師按照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緊扣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環節,課堂任務活動的設計都要為達成教學目標服務,能夠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設計的教學問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是符合本班學生的認識水平,適合學校的教學條件,是可以操作的。觀課、議課也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的達成度。課前研討也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的達成,提高課堂實效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3 提高課堂效率,實現資源共享。觀課教師從目標達成度、小組合作有效性、課堂參與度、教師課堂提問藝術、教師評價等不同的維度進行評課議課,老師們各抒己見,把課堂所存在的問題,從教學導入設計、如何達成教學目標、教學環節出現的問題、在到如何突破重難點,總結、剖析得特別“透、實、細”,實事求是的給授課教師提出了指導性建議。能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英語課堂效率,促進英語教師專業成長。活動結束后,再把集體備課的相關資料、教案、課件等放到學校網站上,當做資源,教師共享。
總之,課例式集體備課選擇具體的英語課例進行備課、上課、課反思,對小學英語課堂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它是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益,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一種有效手段。提高了英語教師的教學水平,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小學英語課堂別樣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