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庭忠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馬山縣古零鎮楊圩小學 廣西 馬山 530600)
小學數學是一門對邏輯思維要求很高的學科,而我們的教學對象又是相對特殊的一群受教群體,他們對數學知識的了解還停留在數字的基本概念中,需要數學教師進行深一步的教導,但是往往因為教學方法落后或者不適合導致很多學生對數學產生“厭煩”情緒。學生對數學計算的學習興趣不高,計算速度慢不說準確率也大打折扣,教師針對這種情況開始“無邊無際”的題海戰術,學生越做越“煩”最終錯的越多,教師反復,這種惡性循環讓學生提起數學就產生“過敏反應”。這時候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出現將這種惡性循環得到改善,將枯燥的數學計算變得生動有趣。
“獨木易折,三木成森”講出了合作的真諦,個人再優秀也會有短板,容易被折斷,合作成森才會發揮出最大的競爭力,從而打造出1+1>2的效果,眾人拾柴火焰高,一人組不成一支軍隊,現代的教育也倡導合作共贏。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應該在對學生進行了解后,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掌握知識的能力為學生選擇適合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合理有效的分類,教師的個人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把學生的力量運用起來,有效的幫助教師分擔教學壓力,從而為打造小學數學計算高效課堂奠定良好的基礎。
2.1 運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小學數學的興趣。隨著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教學逐漸走進小學數學教學課堂,它的出現為教師教學帶來了很大的方便,在小學數學計算課堂上,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通過教學設計合理選擇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并且將傳統教學方式中適合現代學生的手段保留下來二者有機結合,共同參與教學全過程,多媒體信息作用于學生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從而達到最優化的小學效果,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分數乘法》的學習中,教學需要讓學生經歷探索分數乘整數計算方法的過程,并能正確的進行計算還要感受分數乘法與分數加法的內在聯系,以此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教師要增強學生運用已有知識經驗探索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從中體驗探索學習數學的樂趣,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將一本一眼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用多媒體出示生日會分蛋糕情境圖,拋出“同學們,你們喜歡過生日嗎?生日時要吃蛋糕,那么七分之二個蛋糕是什么意思你們懂嗎?”這個問題進行課堂導入,從而開始這節課程的學習。
2.2 運用小組合作提高學生在小學數學課堂的主體地位。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克服傳統教學存在的弊端,改革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需要,它將社會心理學的合作原理納入教學之中,強調人際交往對于認知發展的促進功能,教師對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之后,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習能力、個性特征甚至家庭背景等方面將學生分成若干異質學習小組,小組內的學生學習水平參差不齊,這樣學生就可以在合作中達到共贏,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位置與方向》的學習中,教師需要讓學生能用語言描述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根據描述畫出具體的路線示意圖,在這個過程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交流合作的能力,確定位置、掌握描述路線和畫路線的方法,教師要保證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交流討論,并且通過練習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練習,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價值。
2.3 運用因材施教加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主學習能力。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教師也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在數學計算中幫助學生發揮他們的學習長處并彌補他們的學習不足,教師要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比》單元學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猜測驗證比的性質,并能進行歸納總結,在猜測驗證的過程中感受知識的內在聯系,學生理解最簡整數比的含義能應用比的性質進行化簡比。教師通過不同的教學方式啟發誘導并在教學中發現問題。
教師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深化小學數學教學的探索,但是一定要實時了解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加強學生的主體地位,大膽改革創新教學模式,運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理念以及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真正發現合作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