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福業
(廣西百色市右江區大楞鄉中心小學 廣西 百色 533000)
近年來,隨著我國對鄉村地區的小學教育越來越重視,鄉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逐漸受到社會的關注。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鄉村小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成為了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的問題。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起到了輔助作用,它通過直觀的圖像展示、動態的視覺效果、逼真質感的聲音等優勢,刺激學生的感官,提高學生語言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和寫作熱情,培養學生的寫作習慣。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國鄉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探究了基于信息技術的鄉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實踐策略。
在我國鄉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的思想較為陳舊,固步自封,教學形式單一,通常只依靠教材內容進行教學,內容枯燥,導致學生對作文課興致不高,寫作效果不佳。另外,小學生的寫作模式比較形式化,缺乏真情實感,經常出現東拼西湊,照搬他人作文,或者隨意寫作的現象,與生活實際脫離甚遠。這些都嚴重影響了作文的質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因此,鄉村小學語文教師要及時解決這些問題,提高鄉村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質量。
2.1 利用信息技術創設良好的寫作情境,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基礎知識不足,抽象思維能力較弱,生活閱歷也較少,對課文的理解只停留在文字表面,傳統的教學方法很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發展規律,結合寫作內容,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形象直觀的教學情境,可以是動漫作品、優美的音樂等,豐富寫作素材。
例如,在進行“這兒真美”等寫景作文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搜集一些風景的圖片或視頻,配合愉悅的音樂進行播放,使學生有視覺和聽覺上的沖擊,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促進學生有針對性地觀察,并展開豐富的聯想。在指導學生描寫“國家大熊貓”時,由于大部分學生沒有親眼看到過大熊貓,教師可以播放大熊貓的視頻,比如播放科教片《熊貓成長記》,引導學生細致地觀察大熊貓的外形、飲食習慣、生活的地方等,讓學生抓住大熊貓的特征,構思自己的文章,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完成作文。
2.2 利用信息技術豐富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新課程標準提倡以學生為主體,創新教學模式,讓學生體驗生活中的真情實感,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的寫作有血有肉,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和寫作熱情,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多樣性,加強學生對生活的體驗,讓學生有感性的認知,促進學生達到“笑中含淚,淚中含情”的表達效果。
例如,在讓學生進行“人物故事”類寫作的時候,教師可以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一些經典的人物形象,比如錢學森“兩彈一星”的故事,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屠呦呦的故事,也可以播放用DVD錄制的家庭故事等。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活靈活現的人物形象,用貼近生活的故事引起學生的共鳴,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真情流露,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2.3 利用信息技術提供寫作素材,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在進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利用互聯網搜集優秀的閱讀材料,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材料,豐富和拓展寫作素材,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語感,創新學生的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例如,在進行“二十年后的家鄉”寫作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幻燈片或者動畫的形式,向學生描述家鄉的風土人情、人文美景,讓學生從中吸取和選擇各類素材,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并根據自己的想象,以自身的視角進行創作。通過吸收和借鑒有助于自己寫作的素材,并對其進行加工創造,形成一篇優秀的文章,表達對家鄉的熱愛。
2.4 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素養。新課程標準指出,鑒賞能力是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豐富作文的教學內涵,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素養。
例如,在“學寫倡議書”的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視頻展示各種各樣搜集到的倡議書樣式,學生通過觀看視頻,理解倡議書的寫作技巧和寫作注意事項,能夠對比這些倡議書的優缺點,吸取優秀作品的精華之處。另外,教師也可以把學生的優秀文章以微課的形式展示出來,讓學生各抒己見,對這些文章進行評價,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鑒賞力,提高學生的寫作素養。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鄉村教育的不斷發展,教師更加重視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培養。語文教師要踐行新課程教學理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為重要任務,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有效地融合信息技術,拓展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創設良好的寫作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提升學生的寫作素養,從而提高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