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鋒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毓賢學校 廣東 廣州 510000)
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小學生的德育教育不再只是一名教師、一門學科的責任,而是需要全體教師共同承擔,才能收獲理想的教學成果。而且,小學生正處于智、情、德綜合發展的關鍵時期,在小學教學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在《全日制義務教育小學體育課程新標準》中明確指出:“小學體育不僅僅是鍛煉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學生成長發育的一門體能訓練課程。而是有義務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能夠有效提高學生道德品質的一門綜合性課程。創新教學形式,深入貫徹德育教育理念,才能為學生未來的長久發展而奠定一個良好基礎?!庇纱丝梢姡谛W體育教學中開展德育教育十分重要。
基于立德樹人理念下的小學體育德育教育,將充分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結合學生實際的學習狀況來豐富教學手法。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手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營造濃厚的德育教育氛圍,從而有效開展小學體育德育教育工作,保障小學生的綜合素養全面發展。
隨著小學體育德育教育工作的展開,在教學過程中也確實出現了一些教學問題。
首先,小學體育在開展德育教學工作時,并沒有深度挖掘小學體育教學內容與德育教學內容的相通之處。導致小學體育教學與德育教學呈現分離狀態,體育課程的教學效率得不到保障,小學生的德育教育也無法收獲理想的教學成果。
其次,在目前的小學體育教學和德育教育中,教師采用的教學手法過于單一,教學方式也不夠靈活。無法激發起小學生對體育的學習興趣,也融入不到小學體育德育教學氛圍中去。從而導致了小學體育德育教育效率下降的問題。
最后,在小學體育德育教育中,教師仍然占據著教學的中心位置,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則沒有得到凸顯。這就大大降低了小學生在體育學習和的與學習中的積極主動性,甚至導致許多學生失去了學習興趣,從而造成教學效率持續下降的問題。
3.1 轉變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開展德育教育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轉變體育教師的教學理念,充分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通過體育課堂教學來促進學生道德觀念、思想品質的綜合提升,進而完成學生的體育德育教育。
例如:體育教師可以從最基礎的快速集合列隊開始,讓學生通過反復地列隊練習,達到既快速、又準確的標準。同時,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增添一些難度。像是單雙號集合列隊,小組集合列隊比賽等等。既能夠豐富教學的多種形式,也可以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團隊合作和互相幫助的重要性,從而完成小學體育德育教育開展。
3.2 豐富教學手法,營造濃厚的德育教育氛圍。傳統的小學體育教學理念,和落后的德育教學手法,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德育學習需求。體育教師在開展德育教育的同時,也要結合當今時代的發展趨勢和當代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在豐富自己教學手法的基礎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營造濃厚的德育教育氛圍。從而保障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德育教育中去,提高小學體育德育教育效率。
例如:體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玩一個“信任感”的小游戲,請一名學生站在椅子上,其余學生在他身后方互相牽起手臂,“織”成一張網,在“網”的下方鋪上一個墊子。站在椅子上的學生準備好后,則向身后躺下,穩穩地落在其他學生的手臂上,從而有效引導學生學會“信任”他人,與承擔自己的“責任”。
3.3 開展教學延伸,提高學生的道德思想品質。在傳統的小學體育德育教育中,教師總是局限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不能充分發揮出德育的教學作用。正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適當的拓展教學范圍,展開教學延伸。讓小學體育德育教育更豐富多彩的同時,有效提高小學體育德育教學效率,和學生的道德思想品質。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體育對抗賽”,將學生在體育課堂中學習的籃球、足球、毽球、跳繩等等項目,都加入到對抗賽中去,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同時,有效培養學生的公平競爭意識,團隊協作意識和體育精神,提高學生的道德思想品質,發揮小學體育德育教學作用。
綜上所述,在基于立德樹人理念的小學體育教學中開展小學德育教育,既是順應新課改教學要求的必然選擇,也是促進小學生綜合素養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