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敏
(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窯里小學 浙江 衢州 324100)
夜深人靜,明月星稀,獨自坐在案前,回顧一天的工作,記錄一天的精彩。教學隨筆不僅記下學生們成長的點點滴滴,也記錄下自己從事教育的人生足跡,有自己的工作總結、教學經(jīng)驗以及偶爾蹦出來的小靈感,這些為我今后教學提供良好的借鑒,并能夠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從而能更好地解決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
教學隨筆顧名思義,就是談個人對于教學思想觀點的隨筆,也可以說“教學一得”,主要是寫教學中某一點體會最深的心得。主要特點是題目小,篇幅短;層次和結構比較簡單;內容單純,涉及面比較小,寫作材料便于收集,整理和使用。“隨筆”“隨筆”,有文就錄,有感就發(fā),有事就記,有理就說,率性而為,不必拘泥!
2.1 記錄教學經(jīng)驗和教訓。每天四十分鐘的上課,就像一場戰(zhàn)斗,是贏是輸,甘苦自知。如果自己的一點教學設計取得了很棒的教學效果,不妨隨筆記錄,并分析成功的原因;反之,如果一堂課死氣沉沉,也需要把它寫下來,尋找教學失誤的癥結。
2.2 記錄培訓時的收獲。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作為一名新手教師,參加培訓就是學會“捕魚”的一個有效途徑。在前不久參加的一次培訓中,其中有一堂講座我的印象特別深,她將一個個簡單的教學材料運用的淋漓盡致。
2.3 記錄與孩子們的交往。教學做的是人的工作,每天都和孩子們產(chǎn)生語言的溝通甚至思想的碰撞,尤其是和學生單獨談心,會增加對學生全新的認識。這些平時與孩子們的交往,也許會有意外的收獲,怎樣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就來源于對他們生活思想狀況的基本熟悉,記下來就是素材。
2.4 聽課之后的收獲。聽別人的課和上自己的課是兩種不同的感受,在聽別人上課的時候,對這節(jié)課的想法會不斷涌現(xiàn)出來,對別人好的地方也想努力變成自己的東西,我們往往會隨著課堂的演繹產(chǎn)生各種的教學共鳴和靈感。特別是一堂好課,當時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感動,覺得有好多地方值得學習和借鑒,有的細節(jié)或許這樣處理更完美。可激動過后,如果不及時整理記錄,時間一長,對這節(jié)課的記憶可能就不那么清晰,對細節(jié)的處理就更模糊了,往往到自己上這內容時又會無從著手了。所以在聽完一節(jié)課后,把自己的想法,把別人的亮點記錄下來,那么這些也會變成寶貴的財富。
2.5 閱讀書籍學習心得。細心的教師常常會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的特級教師都有一個共同的嗜好——學習,他們充滿智慧和靈氣的課堂正是得益于他們廣博的知識積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不少教師寫論文時總感到無話可說,有時好不容易湊出來一篇文章也是干巴巴的,這其中最關鍵的原因就是平時學習不足、缺少知識的積累造成的。“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這一桶水從那里來?很重要的一個途徑就是學習。教師作為世人眼中的“文化人”,理應養(yǎng)成不斷學習的良好習慣。
教學隨筆其特色就在一個“隨”字――隨時,隨心,隨手等。
隨時:在課堂,在學校中,有趣的事情時時發(fā)生,隨筆不一定要規(guī)定哪個時間去寫,只要身邊發(fā)生值得記錄的事情,我們都可以把它記錄下來。
隨心:想心中之所想,記心中之所記,文章是筆寫出來的,而想法卻是大腦中生成的。
隨手:寫隨筆不一定你的文采要有多出眾,字數(shù)有多少,只要是好的想法就算是隨隨便便的幾個字那也是值得記錄的。
最重要一點是,隨筆無所謂形式,關鍵還在于動筆。無論篇幅長短、文筆雅淡,只要記錄下最真實的生活,就會有收獲的喜悅。
4.1 能真實地記錄身邊世界。寫教學隨筆,能真實地記錄身邊世界,能夠知道在教育人生之路上發(fā)生著什么事,有著怎樣的喜悅、感動與收獲,它的存在讓過去的智慧與思想火花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淡出我們的世界。
4.2 用教學隨筆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因為要寫,所以要閱讀;因為要寫,所以要去做;因為要寫,所以要思考。寫作,是一種拉動自己讀、做、思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作為教師的最好的教學研究,是教師行為研究的最好依托。作為新時代的一名年輕教師,只有多讀、多做、多思,才能使自己在專業(yè)成長的道路上不斷前進,不斷收獲,與時俱進。
4.3 教學隨筆,讓每個教師對新課程有更深的領悟。教學改革的真正秘密隱藏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許多實質性的要求,這些目標無法在短時間全部達到到,但邊做邊思,邊思邊寫,邊寫邊做,螺旋前進,每個老師都能夠把新課程要求轉化為自己前進的動力。寫教學隨筆,不僅能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還能把平時學到的理論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是一個剖析、完善自我的過程。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用一雙洞察教學問題的眼睛,用一雙筆耕不已的手,用一個不斷思索的頭腦,每天實實在在去實踐,點點滴滴去積累,反反復復去思考,勤勤懇懇去記錄,我們教師的教學專業(yè)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助力我們在教育之路上走得更好,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