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著運
(廣西鳳山縣平樂鄉謀愛小學 廣西 河池 547609)
數學是一門邏輯思維和抽象性較強的學科,需要學生具備較好的綜合素質。但由于小學生自身客觀因素的影響,各個方面都需要有一定的完善,另外還缺乏對數學問題的理解能力。而畫圖策略便可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圖畫策略可以非常便捷簡單且具體的將抽象的數學問題呈現出來,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解決繁瑣復雜的數學問題。所以,引導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使用圖畫策略是有利無害的。
1.1 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各個方面,各個能力發展的初始階段,對于一些較為復雜繁瑣的數學文字類型的題目會產生一種抵觸的情緒,若是教師能夠通過圖畫的方式進行正確的教學引導,那么必然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還能讓學生在一種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數學知識,進而收獲較好的學習效果[1]。
1.2 幫助學生提高對知識的理解。小學階段的學生在面對復雜且具有抽象性的數學知識時,其認知水平是有限的,并且數學中大多數都是文字類型的題目和圖片類型的題目,這些對他們而言都較為困難,也導致學生在解答文字類型的題目的時候,無法正確的理解題目所表達的真實含義。那么此時便需要教師通過圖畫的方式引導學生,將題目內容能夠變得更加具體化,再讓學生通過觀察和分析找出題目中的規律和解題思路。這樣也能更好的將題目中的已知問題,數量之間的關聯都能非常明確的表達出來,幫助小學生更好的接受新知識。
1.3 有利于小學生探究水平的提高。通過畫圖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簡單的理解題目的內容,并且還能將題目中隱藏的知識直觀的呈現到學生眼前,此時只需要讓學生能夠自主的對題目進行分析和探索,便有效的解答題目。
2.1 圖畫策略可以讓學生有更加直觀的體驗。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深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大部分學生在遇到解決不了的數學問題時,第一反應便是選擇逃避,不會主動的去尋找解決的方法,這對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數學綜合素養的發展帶來了非常嚴重的影響。因此,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循序漸進的指導學生,激發學生在解決數學題目時運用圖畫方式的欲望,讓學生能夠主動的結合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采取自身較為熟悉的解決方式,摸索題目中數量之間的關系,讓解題的過程能夠變得更加方便,讓學生感受到運用圖畫解決數學問題的喜悅心情[2]。而小學數學教師則需要加強對數學本質的研究,綜合課本中的內容,劃分出重難點,并重點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之后在進行圖畫情境教學。這樣才能更好的帶領學生正確的運用圖畫的方式解答問題,讓學生能夠更好的體會到圖畫所帶來的直觀效果,加強學生利用圖畫解題的想法。例如:小學生剛剛接觸乘法基礎運算時,對乘法知識可能了解的不夠全面,乘法口訣采取的方式都是死記硬背。在遇到3*4這道題時,一部分學生可以通過乘法口訣說出答案,但并不知其所以然。此時,教師便可帶著學生進行圖畫,在白紙上畫出4個太陽,然后在另外的一行再重復畫4個太陽,總共畫3行,之后再讓學生數數,總共有多少個太陽。這樣學生便能很快的數清楚是12個太陽。也能明白3*4的意思就是4個3或者是3個4。在通過圖畫的方式下,學生會非常清楚的理解這道題,了解乘法的推算方式和緣由。
2.2 尋找立足點進行深入的圖畫策略。學習的過程是必須需要學生自己去主動模式和分析的,這樣才能對知識有一個非常深刻的了解,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識中隱藏的規律和知識之間的聯系。因此在小學數字教學中,圖畫策略的出現也正是一個由淺到深的一個過程,數學教師更應當積極的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思想入手,指導學生在解題時對題意有一個客觀的了解,準確的找出題目中數量之間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提高學生數學解題的水準,更好的實現圖畫策略的作用,讓圖畫策略成為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的幫手。
首先,搭建圖畫平臺,找尋合適的圖畫方式。圖畫方式是多樣化的,并不只有一種方式,只要將題目中已經知道的條件和不知道的條件可以很直觀的呈現在學生面前,那便就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所以教師應當大膽的讓學生去嘗試,提供平臺,指導學生進行圖畫探索。先不論圖畫方式的利弊如何,先將關注點放在能否表達出清楚的題意。例如:學校旁邊有一條小路,想在小路周圍種樹,小路有30米,每隔5米便想種上一棵樹,請學生畫出題目的意思。此時,學生們便根據題目,可以先畫出樹,然后在進行觀察和分析,畫出直線圖或者是線段圖,接著教師便可引導學生思考哪一種方式最簡單,最有效?學生們在通過與同學之間的思考分析后發現直線圖的方式比較復雜,線段圖的方式更加簡單[3]。
其次,拓展學生的思維,展現學生的個性思想。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圖畫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準確快速的找到解決題目的突破口,解決問題。因此在小學數學實踐中,教師更加要以拓展學生思維為重點,帶領學生展開個性化的思想,進而摸索出各種各樣的畫圖思路。
最后,突出圖畫策略的本質。圖畫對于數學而言是一種可以將復雜繁瑣的數學知識變得更加具體直觀的表現,也是加深對數學知識的了解與分析。所以數學教學需要為數學課堂進行巧妙的設計,從多種層面引導學生,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的魅力。
2.3 培養學生圖畫的習慣。想要讓學生在小學數學中養成圖畫的習慣,那么便需要讓學生產生對圖畫的興趣,慢慢融入到內在,這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需要結合實際,審視教學內容,形成從里到外的滲透,加強反思與歸納總結,幫助學生在面對不同問題時圖畫策略的運用,養成良好的圖畫習慣[4]。由于低年級的學生身心,邏輯思維等能力都還不夠成熟,所以圖畫策略的運用非常的緩慢,教師需要有耐心的進行滲透。例如:學校組織澆花活動,每個人都需要澆5盆,那4個人總共要澆幾盆花呢?在最開始的時候,可能會采取道具擺放的方式進行思考問題,而如今便可采取圖畫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學會怎樣直觀且簡單的將數量之間的關系呈現出來。在這樣引導的過程中,便可讓學生養成解題中運用圖畫的意識。
現在越來越多小學數學課堂中采取圖畫教學方式,并且得到了教育部門和學校等各個方面的認可,相信在不遠的未來小學數學教學中一定能將畫圖策略運用得更好,當然教師也需要對畫圖的方式以及模式要進行不斷的創新,確保數學教學工作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