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向東
(廣東省興寧市實驗學校 廣東 興寧 514500)
隨著素質教育的逐漸推進,要求初中英語教師要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而且新課標也提出了全新的教學任務,教師要提高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語言能力,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價值觀念。但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家長和教師只重視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忽視了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初中英語教師應正視德育教育,關注到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將德育貫穿到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品質,實現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對學生的成長發展有重要的意義。首先,德育教育能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初中生正處于身心飛速發展的時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但復雜的社會環境會影響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德育教育能為學生提供正確的指引,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思想品質,促進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水平的提高。其次,英語是一門語言類學科,需要學生靈活運用英語與他人交流溝通。將德育滲透到閱讀教學中能夠使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下鍛煉語言能力,營造出輕松、自由的教學氛圍,有利于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培養。
2.1 挖掘德育素材,拓展英語認知。英語具有很強的人文性、思想性和工具性,學生能夠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習到語言知識和技能,還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道德品質。但初中英語德育素材并不明顯,需要教師深入觀察和研究,充分挖掘出英語課本中的德育素材,以此來拓展學生對英語知識的認知。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教學主題來鍛煉學生運用能力,了解國外的文化背景和風土人情,借鑒和吸收優秀的文化知識,增強學生的道德素養。以《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教學為例,教師可以描述相關的傳統節日和傳統活動,激發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了解中外傳統節日的差異,培養學生尊重各地文化差異的意識。首先,教師可以出示劃龍舟、貼春聯、放鞭炮、裝扮圣誕樹等節日情景,提問學生:Do you know these festivals?What other festivalsdo you know?What festivals do the pictures remind you of?以此來創設語言情境,加強學生對中外傳統節日的了解。接著播放錄音,讓學生邊聽邊思考課文運用了哪些句型談論到了哪個節日的特色,再讓學生分角色表演對話,在語言輸出中熟悉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的愛國意識,提高學生對中外文化差異的認識。
2.2 組織德育活動,培養良好習慣。初中生的思維比較活躍,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和學習能力,在貫徹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組織多樣化的實踐活動,使學生直觀了解德育知識,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實踐活動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還能靈活傳授英語知識,教師可以利用課下作業、合作活動等形式開展德育活動,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品位和道德意識,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例如在《You '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主題式情景表演,先為學生介紹哥倫比亞和瑞士的國家風光,為之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接著讓學生閱讀短文在小組內開展情景表演,如一人扮演Teresa,一人扮演Marc,其他組員提示和欣賞,在表演中了解不同國家見面問候的禮儀習慣,并掌握be supposed to do句型的用法,在對話中提高學生的禮儀意識,了解不同的中西文化。這樣能激發學生參與英語活動的興趣,在合作實踐中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促進學生良好道德習慣的培養。
2.3 利用生活素材,提升道德品質。德育教育需要教師利用優秀的榜樣來激勵學生,使學生主動改正不良行為。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學生身邊的德育案例,傳授自己的學習經驗。同時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播放英文演講或名人名言,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德育意識。例如在《Life is full of the unexpected.》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播放音樂《Life is cool》,提問學生對生活的看法,理解單詞unexpected。接著出示課本中女孩發生的事,練習過去完成時的運用方法,讓學生討論課文中的主人公是怎樣面對生活中始料未及的事情的。之后可以讓學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真正發生的事,運用生活素材鍛煉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品質,確保學生的健康成長。
綜上所述,初中英語教師應重視德育教育的發展,創新德育教育的方法,將德育巧妙滲透到英語教學中,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積極課本中的德育素養,利用多樣化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德育意識,運用生活化教學素材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在趣味、真實的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想內涵,熏陶學生的道德情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