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蘭芳
(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歸仁中學 江蘇 泗洪 223900)
隨著當代教育體系深化改革進入到全新階段,各個教育階段中各科目教學都需要積極樹立全新教育理念,為全面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而努力。初中數學作為重要教學科目,需要在教學中采用靈活方式,通過增強趣味性來提升學生學習興趣,進而提高教學質量。文章重點介紹了在初中數學課堂中融入娛樂性教學理念的關鍵要點,并結合實際教學案例分析相關教學策略。
1.1 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執行娛樂性教學之前,初中數學教師應當積極促進師生角色的轉變,教師從傳統知識傳輸者轉變為引導者和陪伴者,學生從傳統被動接受知識的角色轉變為主動參與者。在此基礎上,教師應當與自己的學生創建更加和諧平等的關系,在課堂、課余時間的學習生活上相互陪伴。讓學生對老師產生信任感,同時感受到老師的和藹,有助于學生更容易在老師的帶領下投入到學習中,自然也更有利于娛樂性教學理念的執行。顯然,在娛樂性教學進行過程中,也更有利于營造更和諧的課堂氛圍和師生關系。
1.2 注重靈活性和實用性。初中數學教師應當明白每個學生都是獨有個性的個體,同時每個班級學習氛圍及整體學習特性也各有不同,因此進行娛樂性教學需要建立在對班級及學生實際情況足夠了解的基礎上。
例如,老師如果能夠了解班里學生興趣點,將有利于在娛樂性教學活動策劃方面找準核心要點,讓活動內容更加吸引學生。需要注意,教學內容及形式都需要做好合理性把控,否則不恰當或者超過限度的娛樂教學方式反而容易產生負面效果。
2.1 創設情境教學法。初階段的學生本身想象力比較豐富,但是對于科學知識的抽象思考能力不足,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采用創設情境教學法作為娛樂性教學的主要措施。即通過實際創造或者假設一個學生熟悉及感興趣的數學知識情境,一方面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另一方面讓抽象的數學知識具象化,便于學生理解和學習。
例如,在八年級上冊第十一章講解三角形知識點時,教師首先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發現生活中的三角形,然后利用課堂上的多媒體教學儀器展示生活中常見的三角形物體,讓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中去觀察三角形物品的特點。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簡單的材料自己制作三角形,然后將每一條邊單獨拆開量尺寸,通過對比讓學生更直觀明白“三角形中任意兩條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數學定理。
2.2 優化引導和教學方式。在初中數學階段涉及到大量的數學定理和公式,在傳統教學模式中,老師往往單一的講解相關知識點,這不利于提起學生興趣,也不利于學生理解和應用。所以教師在教學引導方面可以進行優化,針對不同知識點設定合適的引導語言和方式,通過提問或先擺事實再講原理的方法,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講解平方差公式之前,教師可以通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實踐的方式引出教學內容。教師先在班級內組織一次小競賽活動,讓全班同學按座位分成三組,然后布置了兩道題目“47×53”“81×79”,讓各組之間進行口算比賽,看誰最快算出來。在實際情況下,全班大多數同學通過口算計算兩道題都會耗時幾分鐘,然后部分學生會在想找到相關規律來進行運算。通過這種競賽的方式,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被全面調動。在競賽完成之后,老師可以詢問同學們是用什么方法計算的,然后適時拋出自己的計算方式——平方差公式算法,告訴學生們自己可以幾秒鐘就口算出來。此時學生在剛才自己苦苦計算的心理狀態下,一定會對這種方法特別感興趣,然后教師開始為同學們演示將上面的題目換算成“(50-3)(50+3)”和“(80+1)(80-1)”,然后快速計算出結果的方法,最后教師再拋出更多計算題讓大家比賽口算。顯然,在該案例中,首先老師通過拋出問題加計算競賽的方式,可以充分調動全班積極性,激發學生好奇心和爭勝心態,讓學生去實踐。然后老師再用課堂內容為學生們演示知識點,前后對比強化學生記憶點。最后讓學生用所學知識點進行實踐,進一步提升學習效果。
隨著現代教育理念不斷革新,初中數學教師需要在充分掌握新課標教學理念和要求的基礎上,對班級學生實際特點進行深入了解,掌握學生們的個性特點。然后重點通過創設數學知識情境教學法、優化引導教學方式,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全面融入娛樂性教學法,激發學生興趣,進而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提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