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娟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管厝學校 福建 浦城 353400)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深入,當前初中英語教學中閱讀部分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閱讀是對學生詞匯量、語法辨識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綜合運用與考驗,在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過程中都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在新課程改革的推進下,初中英語教材所涉及的閱讀文本質量不斷提高,這也意味著學生的閱讀量更加廣泛,閱讀難度也有所增加。要想切實的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與水平,光從一篇文章入手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必須要在大量的練習與實操中總結閱讀方法,幫助學生掌握英語閱讀的技巧,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自主進行文本閱讀活動。
1.1 教師閱讀教學方式單一。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重要參與者,他們是學生學習路上的引路人,他們的教育觀念以及所采取的教學方式與手段都在極大程度上決定了最終的教學成效。在當前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部分教師的教育觀念還停留在過去應試教育的階段,教學模式陳舊落后。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只注重對于文本中詞匯、語法的講解,帶領學生閱讀文本時習慣于按照“講解詞匯——逐句翻譯——全文翻譯”的固定流程,這樣機械化的單一教學模式并不能讓學生真正地了解文章的思想與內涵,也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此外,在單一的教學方式下,課堂教學很容易陷入枯燥無聊的困境中,教學氛圍沉悶,長此以往甚至會使學生對英語閱讀產生抵觸與抗拒的心理。
1.2 學生閱讀能力有待提升。閱讀能力是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重要內容之一,縱觀當前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現狀,學生的閱讀能力相對于其他能力而言整體還比較薄弱,這主要是因為閱讀本身就是一個十分需要耐心的過程。部分學生詞匯儲備不夠,許多單詞不認識,導致看到大段的英文文本就頭疼。還有些學生對于句型的掌握不熟練,在閱讀過程中常出現怎么讀都讀不通的現象。這些問題導致學生對英語閱讀產生了畏難的情緒與心理,學習興趣下降,學習積極性不高。除此之外,許多學生在閱讀時只求能讀懂本篇文章就行,過分追求對于文本逐字逐句的翻譯,忽視了對文章整體的把握,沒有意識到在大量的文本閱讀過程中總結方法的重要性,從而導致缺乏一定的英語閱讀技巧,閱讀效率不高。
2.1 反復閱讀文章內容。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對于英語閱讀而言也是如此。面對一篇密密麻麻的英語文章,我們如何才能夠加深對它的理解?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反復的閱讀文章,從整體結構來把握整篇文章。只有通過反復的閱讀,才能夠更加清晰的理解每個詞句之間的連接,體會到作者想表達的思想與內涵。除此之外,讀文章的方式也是十分豐富的,除了默讀以外,還可以更多地采取朗讀的方式,將文章的內容大聲朗讀出來。在朗讀過程中,通過心、口、眼的共同運用,能夠顯著提升閱讀的效率,加強學生對于文本內容的理解。
因此,初中英語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帶領學生反復地進行文本閱讀,鼓勵學生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開口朗讀,提高閱讀的專注力。與此同時,要在閱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用英語思維整體把握文章,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在學習仁愛版八年級上冊英語Unit1 Topic2 Section C部分過程中,在帶領學生閱讀教材中 1a部分文本時,教師首先引導學生自主對文章進行默讀,劃出文章中不理解的單詞與句子,初步了解文章主題與“basketball”相關。其次引導學生大聲朗讀文章內容,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最后根據教材中所給出的題目仔細閱讀文章詞句,把握文章的細節,完成正誤判斷。每次閱讀時選擇不同的側重點,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理解文章,培養學生養成梯度式的閱讀習慣,降低文本閱讀在學生心中的難度。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朗讀獲得了更多開口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能力素養。與此同時,也能夠在多次反復的閱讀中不斷積累知識,在良好習慣與日積月累之下增強學生的文化品格素養,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2.2 準確辨別文章體裁。英語文章的體裁與漢語文章一樣是豐富多樣的,不同體裁的文章具有各自鮮明的特征,主旨內容也大相徑庭。如果能夠準確的辨認出文章的體裁,針對不同體裁的文章采取不同的思維與策略,那么在理解與把握文章內容的過程中就能準確感知作者的寫作意圖,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現階段的初中英語閱讀中,教材上常出現的文章體裁主要有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以及包括信件、告示等形式在內的應用文等。在正確辨識了文章體裁后,學生對于文章的內涵與思維理解起來就要容易的多,在尋找問題的答案時也能夠更有章法。
因此,初中英語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帶領學生總結不同的文章體裁與各個體裁的特點與寫作意圖,提高學生對于體裁的辨別能力,利用不同體裁文章的不同特征,輔助學生實現對于文本的閱讀與理解。例如,在學習仁愛版八年級上冊英語Unit1 Topic3 Section C部分過程中,在帶領學生閱讀教材中 1a部分文本時,教師在學生初讀文章后幫助學生明確該文章的體裁為說明文,作者的寫作意圖為介紹“The Modern Olympics”的歷史、標志等內容,幫助我們了解“The Modern Olympics”的相關知識。在搞清楚這些內容后學生再去閱讀文章,思路就會更加的清晰,閱讀效率也會顯著提高。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能夠自主掌握快速辨別文章體裁的技能,并且能在此基礎上迅速掌握文章中心與主旨,對于文章的歸納能力大大提高,學習能力素養能夠得到較大的鍛煉。此外,在不斷發展發散性思維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品質素養也在不斷的發展。
2.3 深度把握文章要素。每一篇英語文章,無論是什么體裁的文章,都有其相對應的、最重要的幾大要素。對于記敘體裁而言,文章中的重要要素包括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等。對于說明文而言,文章中的重要要素包括說明的對象、說明的方法、說明的順序等。對于應用文而言,文章中的重要要素包括主題中心、作者、目的與格式等。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只有深度把握好這幾個大的要素,才能夠準確地把握文章的寫作脈絡與方向。
因此,初中英語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明確不同文章體裁中對應的文章要素,引導學生在判斷出體裁后有目的地尋找各個要素,實現與文章各部分內容的有機結合與關聯。在長期、反復的訓練中達到瀏覽一遍就能夠準確地找到文章中最重要的詞句,通過要素判斷作者寫作意圖與文章大致內容的地步。例如,在學習仁愛版八年級上冊英語Unit2 Topic1 Section C部分過程中,在帶領學生閱讀教材中 1a部分文本時,教師在學生判斷出該文章體裁與記敘文后,要求學生找出文章的幾大要素:主要人物為Maria、Michael、Kangkang、Jane,時間為“a beautiful day”,地點為“park”,事情的主要經過為孩子們在公園玩,Michael摔倒了,小朋友們叫出租車把他送到醫院。這樣一來,整個文章所要講的故事就十分清楚了,也便于學生更好的理解整個文章的框架與內容。在掌握了深度把握文章要素這一技能后,學生在英語學習的各個階段都能夠準確的抓住重點,找出核心,這不僅僅是閱讀能力的提升,更是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提升,是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對于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素養,促進學生對于英語語言的理解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2.4 增強文化背景知識。眾所周知,語言是文化的載體,這意味著文章背后往往承載的是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對于英語文章而言,其作者極有可能來自于英語國家,其思維方式、寫作習慣、文化習俗、歷史背景、所接受的教育等等各方面都可能與我們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也就為初中生的文本閱讀增加了較大的障礙。要想更加透徹地讀懂英語文章,就必須要用英語的思維方式去進行閱讀活動,要在對作者所在國家與地區的文化背景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才能夠對文章進行深入地解讀與分析,將語言與文化緊密的結合起來,體會文章背后的文化內涵。
因此,初中英語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文化方面的教學,根據教學內容適當地向學生拓展英語國家與地區典型的、與我國差異較大的文化現象與文化特征,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儲備,這樣一來,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才能夠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文化現象,結合文化背景知識消除閱讀中可能會遇到的思維差異與阻礙,利用所具備的文化常識提高英語閱讀的能力。例如,在學習仁愛版八年級下冊英語Unit7 Topic2 Section C部分過程中,在帶領學生閱讀教材中 1a部分文本時,教師可以以文章中關于西方國家飲食文化與禮儀的相關知識與切入點,向學生拓展中西方飲食習慣上的差距,以及日常行為與交際過程中文化的差異等等,增強學生對于文化差異的理解,使學生在以后的閱讀中能夠站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思考問題,打破學生的思維局限。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拓寬了學生思維的深度與廣度,促進了學生的思維品質素養。同時,學生能夠用更加包容的心態與理解與尊重不同國家與地區之間各自的文化,在更廣闊的認知中獲得文化品格素養的提升。
2.5 學會欣賞文章語言。文章的一詞一句組成了文章的語言,文章的語言又將文章聯合成一個整體展現在我們面前。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把握文章的基礎內容,更應該深層次的探究文章的用詞與造句,挖掘并欣賞文章中作者對于詞句的選擇與運用,品位文章的語言之美,讓英語閱讀的過程在理解的基礎之上上升到更高、更深的層面,提高學生對于英語文章的鑒賞能力與水平。
因此,初中英語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在完成基礎的閱讀任務后,對于一些水平較高、文辭優美的文本,有選擇地帶領學生深入解讀與賞析其中的文句與語言,感受英文語言的魅力,并根據中文的語言習慣,將其翻譯得更加生動,更加具有美感。教師可以從修辭手法、句型句式等角度入手,引導學生對文章語言進行賞析。在修辭手法上,使學生明白英語的語句中也是包含比喻、夸張等修辭的,諸如“Her face was as red as an apple.”這樣的句子,就是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從句型的角度而言,英語文章中不同的句型所表示的語氣與強調的內容也存在著差異,有時是對作者態度的側面反映。 例如“What a beautiful girl!”,通過感嘆句的句式突出表現了作者的驚嘆與喜愛之情。在欣賞語言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情感,同時也能夠深入了解英語的表達習慣。通過欣賞,學生掌握了更多英語表達的方式,并且有機會將這些方式內化到自己的英語語言體系中去,用更地道,更豐富的形式理解英語并學會表達。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學生的語言能力素養,同時也能夠通過語言欣賞的過程拓展學生的眼界,給學生提供了更多思考的方式,強化學生在文化層面的認識,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品質素養與文化品格素養。從不同的維度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總而言之,充分的閱讀技巧是有效提升學生閱讀能力,提高學生閱讀效率的關鍵性因素之一。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初中英語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不斷創新教學方法,著眼于對于學生閱讀技巧的培養與發展,構建更高效的英語閱讀教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