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利兵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東南小學 浙江 寧波 315100)
參加鄞州區教壇新秀培訓活動在各個小學進行,本次活動由三位教師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分別執教四年級《后滾翻》,三位教師分別運用自己常用的倒敘、正敘不同的教學方式進行執教,下午評課研討環節,讓我們聽課的老師學會不同形式的教學手段及方法,對這個后滾翻教材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使我們這些培訓的教師更加珍惜這種聽課學習的機會,本次課堂教學活動讓我對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有了一定的認識和感悟。
案例1:第一節課張老師拿到教材后,對于后滾翻動作的解析不夠。設置重點為后倒快,團身緊,推手有力,這樣的設置對教材沒有吃透,使后面教學設計環節的運用就有一定的影響。上課時第一個環節讓學生進行前后滾動練習,本來預設的是學生不翻過去,只是進行前后滾動。當學生翻過去了,張老師說翻過去的學生就翻過去,把自己的教學思路打亂了,后面自己不知道從什么地方人手教學了。導致后面教學環節時間的分配不夠合理。
1.1 臨場解決辦法:俞老師建議當學生已經會的時候,有些練習手段可以跳過了,不再需要按照原先的教材進行,我們熟悉教材,理解教材,對后滾翻的動作結構出發,可以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一個一個的去解決去突破,出現問題去解決的時候要注意按照動作的規律,以及動作的軌跡去解決。
鐘老師提議以后遇到這樣情況了,我們可以采用預設的方法去解決課堂出臨時出現的問題。首先要理解本課學習內容的動作結構,要領以后確定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然后在不了解本班學生對于技巧的學情情況下,把課堂的學生分成二個層度,一種是會做的層次,一種是不會做的,會做的對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把今天后滾翻教學的關鍵點,預設在團身緊,滾動圓,再加上速度進行練習。不會的層次進行團身滾動-團身滾動-團身,反復的練習團身緊。我們始終要記住我們備課備的是預案,上課的時候我們始終要跟著學生的學情出發,而不是跟著自己的教案上課,走環節走流程。至于學生學到什么程度,有些該去掉的環節,在課上可以進行刪減去掉。因為我們在備教案的時候肯定是由易到難,一步一步的遞進升上去,有層次性,遞進性。課上大多數的學生掌握了,我們根本就不用再進行這個環節,再教一遍,我們一定要以生為本。
1.2 提早預設方案。拿到教材后制作一個小單元。這一套這個教材,我們大概要幾個學時完成。比如后滾翻打算預設2到3課時,然后制定目標。所以俞老師建議我們上課教師拿到一個教材,首先制定出單元目標。那么像技巧這類教材,你要了解它的運動軌跡,而且每一個練習手段,這個練習手段到底解決哪一個問題,這一點要非常的清楚。教學目標重難點,我們要用練習手段用一條線練起來,這個教學目標清楚,下面的教學目標重難點才能對應起來。設置了小單元同時,對這個教材理解了,吃透了在上課評比中就可以預防很多的突發情況。
案例2:楊老師在指教后滾翻的時候,將推手動作單獨拿出來做為一個練習,比如讓學生二人一組,一組同學手插肩下,用力推另一個同學的手,這樣結合的太抽象,不符合動作形成的規律。
改進方法:我們可以學習第三節課余老師對教材關鍵點的處理,技術動作結合的比較合理,循序漸進掌握技術動作。首先學生從蹲撐準備,開始是隨著教師的口令, 1、2后倒后手碰一下墊子。然后再慢慢引導學生提高難度后,敢于嘗試去練習,加上難度后,老師發現剛才做的不夠好,下面老師要求你們后倒后手心碰墊,這樣環節的設置,讓學生更清楚的知道,手的哪個部位去觸墊,怎么去觸墊,用這樣的一種,更容易讓學生接受的方式去過渡到推手。這樣的設計更加符合動作的構成,學生的學情,實際的結合,而不是抽象的組合,更加符合動作形成的基本規律。
案例3:第二節課楊老師示范后滾翻后,驚訝的問學生,我翻過去啦,我真的翻過去啦,我怎么翻過去的呀?這樣讓學生形成一種概念,老師這樣的話,好像在激勵我們,我們也想去嘗試一下。還有一種就是讓學生在觀察老師動作的時候,有一個具體的目標性,仔細看老師是怎么翻過去。
案例4:第三節課余老師請一個穿草莓圖案衣服的學生上來展示,展示完了后,問學生她做得怎么樣?然后還追問了一句好在哪里?這句好在哪里,就引導學生把動作要領說出來,說出來以后然后再請學回去了。
楊老師這種有效的語言,更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樂于去學,想要去學。點評的專家建議上課的余老師,引出學生回答為什么做得這么好后,應該及時給他們一個小結歸納一下,這樣設置就更近一個層次了。讓下面的學生知道了這個要學習的動作大概標準是什么,目標是什么。在課上教師首先要觀察學生,根據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做出的表現,進行快速的思考規整,讓語言精講有效了之后,學生的練習時間就多了,因為我們所學運動技能的掌握都是在練習中體會學習的。
第三節課余老師設計了四關環節,每個環節都有教學手段,有教學目標,讓學生有目的的去進行練習。 沙老師建議如果能把每一關達成的目標再有一定的明確性就更加好。在每個環節設計的時候要體現一定的趣味性、競爭性或者是目標性。本次課上學生在進行第二關的時候,讓學生進行蹲撐加后倒的練習,可以讓學生或者自己先展示以下,給學生一個清晰的概念,做這個動作的時候達到怎么樣一個目標或者程度才是優秀的好的動作。那么,接下來學生在練習的時候就有一定的積極性。就像在第四關的時候,讓學生能獨立的翻過去,有了這樣的一個簡單清晰的目標之后,學生就有了很大的積極性興趣性。體育課就是通過一個一個環節的設置,然后達成一個一個的小目標,在小目標設計的時候,根據不同的學情,我們可以設計一些孩子們喜歡的教學環節,以更加游戲化的形式讓孩子們去達成小目標,最終疊加成為整堂課的教學目標,這就是一堂體育課教學目標的構成。
如何調動課堂氣瘋。第三節課余老師上課的前半段,學生的氣氛不夠活躍,基本上都是老師說什么,學生做什么。后半段,讓學生互相打分的時候,課堂氣氛就開始活躍了,學生之間有一個互動的環節,氣氛一下子就出來了。黃老師建議,首先我們對于課堂的氣氛要做到活潑,這個肯定是小孩子的天性。課堂上老師與學生的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來調節課堂氣氛。比如余老師在第二關后倒觸墊這個練習,我們可以這樣子引導,老師示范之后,接下去請同學們后倒觸墊練習十次,這樣讓學生有一個目標,只要觸墊10次就完成目標了。我們在設置的時候,換一種形式讓孩子們去練習,比如以小組的形式,前后同學互相為一組,每個同學進行10次后再交換,做對一次打1分,這個時候學生之間有了簡單有趣的交流互動,課堂氛圍一下子就會出現,這時教師要把握機會,加以引導,就會出現不同的課堂氛圍。第一關不倒翁的練習,教師要求滾動的速度快一點,既然我們提出快的要求,那么后面練習的時候,要把小目標設置進去。比如接下來我們每個同學練習10次,看看在20秒鐘時間里面你們能不能完成,看看哪一個同學最完成任務,請馬上起來并舉手示意。這樣的設置,那么學生的氣氛一下子又上來了。關于如何去調控課堂氣瘋,對于評委們來說,一節死板的體育課,和一節氣氛比較活躍的體育課,效果哪一種形式比較好,評委們肯定毫無疑問的更加傾向與后者。
我們還要用多種的練習方法,教學手段去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課堂氣氛。做到方法多了,學生樂了,老師更有時間去觀察學生了。觀察什么呢?觀察學生在做的時候,哪里做的不對,哪里做的好,及時的進行糾正。老師就像是醫生,觀察種找根源,用方法,去病痛。學生用正確的方法在練習中得到成功的體驗,他們會更加感覺到滿足和快樂。
今天的課堂,俞老師發現上課的個別老師對于體操類教材,場地設置不夠嚴謹。首先墊子的擺放,這么大的一個體育館,我們要充分的去利用,墊子左右前后的距離還是有點太近。如果平時的上課沒有注意這個細節,等你去參加教學類比賽的時候,給你準備備課的時間只有1個多小時,你在去考慮墊子怎么放,那就是太浪費準備時間了。場地器材設置擺放:一、要考慮學生們都能聽得到,看的見。二、考慮在上課的時候不會出現安全隱患,比如今天的技巧課在墊上做的時候,四組學生一起進行后滾翻的練習時,前后不會碰到,特別是前后一起翻的時候,每一種情況都要考慮進去。三、教師示范時候的墊子要考慮到怎么拿方便,怎么樣又能合理的再放進去,第二節課的老師上課時去很遠的地方拿了一個墊子進行示范,這樣的設計很不方便,上課教師要提早考慮進去,做到嚴謹一些,不要一會去拿墊子,一會去放墊子。
本次的活動對我們非常有意義,讓我們認識到一堂優秀的體育課要做到課前認真解讀教材,制定單元課時教學目標;教學環節及重難點的設計要符合動作形成規律;教學環節與教學目標環環相扣;課中要做到主動尋找有利于本課的學情,教師在課上努力做到語言的有效性;用不同的方式互動的形式調動課堂氣氛,活躍每一個孩子。
我們參加完本次培訓后,評課的專家建議我們每一位聽課的老師,回到學校后也會去嘗試一下今天課堂上學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看看自己能上的怎么樣的程度,課堂上會出現什么樣的問題。爭取在下一次教研組活動中也搞一個后滾翻同課異構的活動,讓本學校上課的老師,也學習了一下本次上課評課后改進的內容與方法去嘗試一遍,看看自己學校的體育教師他們可以接受多少,吸取多少教學手段。
通過這樣的活動,以點到面,先讓一部分老師學會一些有效的教學手段及方式,讓體育課堂更加陽光及賦予鍛煉價值,然后再回到各自的學校,讓學校體育組所有的老師也進行學習和交流。最終讓我們學校的體育團隊課堂教學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特別是針對現在我們走出的聽課比較少,我們應該更加珍惜這種機會。因為參加的每一次這樣的活動,我們教研組可以受到很多啟發,學到很多實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及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