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曉輝
(廣東省河源市河源中學實驗學校 廣東 河源 517000)
我們的教學活動不能脫離生活,政治在學習初期雖然看起來跟生活沒有很大的關系,但其實究其根源政治也是以生活為依托,來源于實際生活也應該應用于現實生活。我們的高中政治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要注重于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并且不斷地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通過學習明白政治擁有重要的意義。
政治和我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實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將我們的教學內容和現實生活兩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組織教學活動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練習學生的實際經歷和社會中發生的事情,不斷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豐富教學內容,要讓學生將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熟練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解決實際問題,這才是我們的教學最根本的目的。而理性教學和生活化的政治課堂中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堅持教育、經濟以及效率的基本原則,協調個別教學跟集體教學的關系給教師重要的方法進行啟示,并且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不斷地引進新型的教學方式,運用行動研究法指導現代教育技術在政治教學中的科學運用,找出政治這門學科中直觀的優勢結合生活化教學法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教師在生活化的政治教學課堂上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拋棄“教師是先知先覺知識的源泉”這種教學理念,而是應該隨著新時代的教學理念更新,明白自己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促進者,同時也不能僅僅把教師定位在“知識的占有者以及文化知識的傳遞著”中,新時代的教學理念應該也要督促教師提高自身的教學素質,不單單是政治知識也要不斷地提升自身的教學藝術和手段,要知道“傳道受業解惑”這種傳統的教學理念和“一桶水”的比喻早已經不符合現代學生的學習需求。而在高中政治教學中需要學生通過學習理解知識,從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制度,堅持經濟建設為中心和公民參加經濟活動的實際需要三個方面說明學習經濟常識的意義,然后逐步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認識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政治課堂中提高閱讀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最終通過學習政治知識內容讓學生對我們國家的經濟情況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從而培養學生發展經濟的責任感。在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中,有關經濟學原理在前言中就已經清楚的體現出來,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知道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以及決定其他一切社會活動。例如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課的學習中,其中教學目標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內容是公有制經濟的含義,以及在我國農村中集體經濟的經營體制,了解到非公有制形式作為我們國家現階段的主要形式,并且能夠明白什么是按勞分配,能夠區分市場和市場經濟,知道國家現有的宏觀調控經濟的手段是什么,經政治教學生活化,在這節課程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現有經濟建設偉大成就的事例,[1]更加深入去了解社會主義國家的宏觀調控是著眼于人們眼前以及長遠的利益,并且將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這幾者之間結合起來,其目的就在于更好地發揮計劃和市場兩種手段的長處,讓學生在學習中可以為我們生活在這樣的國家下而驕傲和自豪,從各個方面都能夠體現出社會主義是當前最適合我國的模式,注重培養學生對于事物本質的認識能力,在看待問題時可以用辯證的觀點,從而運用實例對問題進行全面分析了解,最終使得學生可以樹立起中國應該走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
2.1 運用生活化教學激發學生對高中政治的學習興趣。教師進行政治教學時可以將教學活動置身于現實生活中,為學生創建真實情境,從而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學習活動的強烈愿望,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中《企業和經營者的學習中,我們需要學生在本節課學習到的內容涵蓋了市場主體的基本含義,明白企業是如何分類的,在企業中企業、企業法人以及法人代表又分別代表了什么,這些需要學生識記的知識還有股份公司和股票是什么,我國國有企業現階段的領導體制內容是什么,在本文中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掌握從一般到具體的分析方式,科學合理的運用在本課學習到的知識內容,然后教師逐漸的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著手,用自己學習到的經濟知識去解決。教師可以用一些在生活中收集到的案例,關于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方法和途徑,讓學生從企業是市場的主體出手,新時代的“戰爭”又開始了,但是戰爭的內容并不是我們所理解的那樣,這種戰爭其實是指“經濟”,而這場的戰爭主要參與者是“企業”,尤其是市場中的“大企業”,就是以營利為目的的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并且向社會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濟組織,雖然我們的學生在年齡和閱歷尚淺,但是相信在教師的教學活動中應該可以將這些問題解決,在學生清楚地了解到這些問題之后,教師在進一步讓學生分析學校是不是企業,其目的在于鞏固學生學習到的知識,懂得學校的存在并不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經濟組織,學校存在的形式和意義是一種社會公益活動的事業單位,將我們的政治知識內容和生活結合起來,加深學生的理解,拉近學生和政治學科的距離,最終激發學生參與高中政治活動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2]
2.2 運用生活化教學加強學生在高中政治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我們要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并且使得情操可以得到真正的陶冶。教師要讓學生從課堂上“走出去”,加強學生在政治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要知道學生品德的形成和對政治知識內容的理解并不能單純的從課本上汲取,更多的是源于對生活的體驗、認識以及感悟,學生只有在生活中學習到的實際教育活動才可以激發學生內心深處。而不是淺淺的停留在課本上的理解。例如在《產業和勞動者》的學習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學習明白什么是三大產業以及劃分方式,深入了解國民生產總值以及國內生產總值的基本含義,為什么我們國家要積極地發展第三產業,并且在現階段為什么我們要提高勞動者的素質,還能經常聽到很多企業表示現在人才市場上有很多需要工作的人,[3]找不到合適的人,所以發出了人很多但是人才稀缺的言論,而現在人才市場上的大學生也猶如過江之鯽,但是能找到滿意的工作的人也是成反比,因為現在的教育和生活理念,讓學生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往往抱著高不成低不就的找工作理念,所以導致企業和大學生都不能很好的達到自己的目的,以此讓我們的學生在課堂上結合自己的就也想法和志愿沒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應該樹立怎樣的就業觀念和用什么樣的態度去對待工作以及如何捍衛自己的勞動權利和自己應盡的義務,最終我們應該讓學生明白現在要努力學習知識豐富自己的學習體驗,掌握過硬的本領,并且要在通過本課的學習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和良好的職業道德。[4]
2.3 運用生活化教學提高學生對高中政治的自主學習能力。讓我們的政治教育回歸生活,提高學生對高中政治的自主學習能力,在高中的政治學習課堂上讓學生可以更為真實的進行交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可以更加融洽,教師要大膽地鼓勵學生走上講臺,和其他學生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和學習想法,學生的學習能力是一種和傳統的接受學習相對的現代化學習方式,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充分的發揮學生的在主體意識,讓學生通過獨立分析和探索,不斷地在學習中去實踐從而實現學習目標。教師要注重讓學生在學習中發揮主動性、積極性以及創造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因為時間地因素的制約自主選擇學習方法,然后制定學習計劃。例如在《美好生活的向導》一課的學習中,這節課需要學生明白哲理就在我們身邊,讓學生知道什么是哲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以及辯證思維能力,讓學生發現身邊的事例,去感悟哲理故事和哲學家的觀點,用哲學去指導學生學好具體知識的自覺性,哲學和生活息息相關,學生在學習中就會了解到哲學的概念并且要為自己接下來的學習做好準備。哲學是通過人類的實踐活動產生的,要知道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統一的,這也是由于人們對世界的追問和思考,哲學的產生也向我們展示著人和動物最基本的區別,我們的生活應該是有思考為自己制定明確的目標,這才是有意義的生活,我們為了有意義的生活就要努力的學習科學知識和哲學知識,但是一定要學生明白生活處處有哲學,我們的身邊無處不在的哲學,讓學生通過學習提高對政治知識的自主學習能力。[5]
學生在高中政治課堂中應該融入生活,而不是將知識和生活分離開,在實踐生活中了解政治知識并且滿足新時代的發展要求,讓學生在學習中去感受體驗,最終可以達到自我認識、自我感知以及自我教育的內化效果,[6]教學局限于傳統的課堂中,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學習需求為學生制定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從而可以實現高效政治課堂的打造。[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