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英
(重慶市彭水縣普子中學 重慶 彭水 409600)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1]。但目前農村中學的學生寫作現狀不容樂觀,寫作教學也常陷于若有若無的尷尬境地。
農村中學的學生寫作,常常為人詬病。農村中學的孩子,寫作水平確實良莠不齊,也存在大量問題,比如字跡凌亂,中心不明,不知所云,陳舊老套,敷衍應付……究其原因,不外如下:
首先,農村中學缺乏優質生源。小學升初中時,從主城到縣城,城里學校走馬燈一般輪番來招生,帶走了小學絕大部分優質生源。留在農村中學上學的學生,大多是小學基礎平庸和極其薄弱的學生。這部分學生的寫作水平,先天不足,想進入初中一年就迅速提高寫作水平無異于癡人說夢。
其次,農村中學對寫作缺乏重視。當前均衡教育的東風正迎面而來,農村中學的硬件設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但在作文教學資源方面,教育均衡的資源傾斜,大概還在風塵仆仆的路上。就筆者所見,不少學校的圖書室藏書偏少,學生的閱讀需求得不到有效的滿足;學校沒有開設專門的寫作課,從學校到教師到學生,都對寫作缺乏應有的重視。大多語文教師,更注重現代文和文言文閱讀教學,針對作文閱卷的快節奏,對寫作采取了只重卷面、字數、首尾的態度,應試型教學依然是農村中學的主流教學意識。
再次,學生寫作興趣貧弱。學生在學習語文時,流傳甚廣的一句話,就是“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君不見作文題目一出,講臺下哀鴻遍野。教材上的作文題目大多是貼近學生生活的,比如《我的好朋友》、《我的煩惱》、《曬曬我們班的牛人》,引導學生從身邊的人和自己的經歷入手寫作,學生有話可說;但考試的時候,作文題目常常叫學生無從下手,如《那一刻,我 了》,《守望花開》,《我心雀躍》,諸如此類的題目層出不窮,讓基礎薄弱的學生連題目都看不懂,何以下筆寫作?哪來興趣寫作?長此以往,學生的寫作興趣本就貧弱,在考場作文的折磨下幾乎消失殆盡。
面對這樣的現狀,作為一個農村中學的一線教師,我無力解決前面兩個問題,便只能從改變自己和提高學生寫作興趣入手,努力改變現狀。近一年時間,我做了以下嘗試。
2.1 鼓勵讀書,擴大視野見聞。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前人也告誡我們“書到用時方恨少”,農村中學的孩子,本來所見所聞都相對狹隘,不讀書,就只剩下網絡里那個浮躁而真假莫辨的世界可供觀瞻。統編教材非常重視學生的閱讀,每學期都推薦了兩本經典名著和四本相關名著供學生按照興趣選擇。我在迎來這屆學生的時候,就告訴他們,我們這三年要做的最重要的事,便是多讀書。
為此,班上搭建了圖書架,每個同學都帶來了自己最喜歡的書,交換閱讀。每周我都特意騰出一節課,要求學生們靜靜閱讀,相信在書香里浸染久了,視野寬了,見聞多了,積累豐厚了,筆下自然會開出花來。
2.2 堅持練筆,隨時積累素材。除了教材的寫作訓練,我更注重學生的平時練筆。寫作素材哪里來?生活處處有精彩。李澤厚說,“文學沒有畫面限制,可以描述更大更多的東西。壯麗山川、巍峨宮殿、遼闊土地、萬千民生,都可置于筆下”[2],對我們農村初中的學生來說,視野襟懷可能還不能如此磅礴,但舉頭望月,低頭思鄉;身邊朋友,遠方爹娘;課堂插曲,縹緲幻想;同學相處,百結愁腸;校外奇遇,校內風光;路邊的花草,腳下的踉蹌……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都是值得我們記錄的題材。所以,我要求學生每周至少寫兩則隨筆,心有所感時便迅速記錄下來,那些都將成為我們寶貴的素材庫。
2.3 創辦班刊,擁有展示平臺。經過一個學期的閱讀和練筆,我覺得同學們的隨筆和作文,需要的不僅僅是講臺上的朗讀,更應該成為有載體的文字,讓同學們在閱讀時不僅可以讀到名家名作,也能讀到自己的文章,一點一點看到自己的進步。
《語文課程標準》建議,“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3],班刊的創立,無疑正是對這一建議的有效實施。以《墨海初航》為例,以班上文學興趣小組分類為基礎,設置了“詩歌天地、散文妙筆、放飛心情、校園軼事、他山之石、讀書札記”等欄目,讓同學們有題可選,有話可講,有平臺可展示。
在均衡教育發展的道路上,農村中學的作文教學任重而道遠。作為一線教師個人而言,我認為面對當前生源差、重視少、興趣低的現狀,我們最應當做也最有可能做好的,便是努力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給學生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和氛圍是基礎,讓學生有書可讀,“腹有詩書氣自華”,有內容可寫才有可能興趣高。日常練習和素材積累是關鍵,“千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素材的積累,便是寫作興趣的累土和起步。建立有效的展示平臺,是提高寫作興趣的助推劑,無論是范文朗讀,還是班刊刊登,或者是其他展示平臺,有了展示平臺,學生的寫作興趣才會持續高漲,在相互借鑒中,切實提高寫作水平。
總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陪伴和親身參與也非常重要。“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閱讀時教師的閱讀書籍,會影響學生的選擇和閱讀品位。練筆時教師的評語,會成為學生改變和前行的某種動力;如果教師也能和學生一起堅持練筆并請學生修改,更能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寫作平臺的搭建和維護,更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共同努力會無形中提高凝聚力,讓學生的寫作興趣由個別影響到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