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薇 張連坤
(新疆克拉瑪依市第五中學 新疆 克拉瑪依 834000)
對于學生來說,由于在學習的過程中一系列的變量和不變量,導致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所差異,在學習物理的時候物理的知識儲備有所不同,對此,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會出現成績分化的現象。而依據以往的教學反映的情況來看,教師注意到了學生這樣的情況,但在教學的過程中,講授的內容或者制度的教學計劃并沒有針對性,導致能力較強的學生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學習能力差的學生所要學習的內容超出了自身的能力范圍,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效果得不到有效的提升,教學質量也嚴重下降。對此,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實施分層教學是必不可少的。分層教學的模式可以讓教師依據學生的能力情況,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來開展有針對性的學習,有效的提高了全體學生的學習效果。對此,初中的物理教師要尋求有效的方式,來提高教學的效率。
在實施分層教學的時候,教師首先要將學生分類,然后在此基礎上對學生實施不同的教學計劃。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基于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來對學生進行分組,為實施分層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將學生分類的時候,教師可以首先將學生分為三大組,第一大組為成績高的學生,第二大組為成績一般的學生,第三大組為成績差的學生,然后在每個大組中合理科學的劃分小組,來讓學生在可以相互競爭,相互交流。對此,在實施分層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劃分,以此來讓學生能夠有效的學習,提高自身的學習效果。
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其最終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依據教學任務來掌握物理知識,提升物理能力,提高物理素養。對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對教學任務進行分層。根據學生不同的能力情況,來制度不同的教學任務。對于能力強的學生制定的教學任務可以是難度較高的,帶有拓展性的。對于能力一般的學生,制度的教學任務可以是可以利用所學習的知識點進行解題。對于能力較差的學生,制定的教學任務可以是比較基礎的,在學生可承受的范圍內的。以人教版八年級物理教材內容為例,在講解“融化和凝固”的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給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任務。對能力高的學生,其教學任務可以是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例子來解釋融化和凝固現象。對能力一般的學生,教學任務可以是依據所掌握的融化和凝固知識,解釋課本上的例子。對于能力差的學生,其制定的教學任務可以解釋融化和凝固的基本含義。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的促進學生物理能力的提升,進而有效的提升了物理素養。
在學習的過程中,習題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了解學生學習情況,鞏固所學習到的知識的有效手段。對此,在實施分層教學的時候,教師就可以以此為切入點,依據教學習題,進行習題分層教學,對能力不同程度的學生,所布置的練習要不一樣。如果習題難度一樣,那么能力強的學生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能力差的學生的自信心會受到打擊,對此,在布置習題的過程中,最好的方式就是進行習題分層。以人教版九年級教材內容為例,在講解“比熱容”知識點的時候,對能力強的學生,練習的設置可以是有延伸性的,難度較大,或者結合生活事例來提出一下思維發散的問題,讓學生解決。對能力一般的學生,練習的設置可以是結合所學習的比熱容的知識,來進行習題練習。例如利用比熱容的公式進行計算等。對能力差的學生習題的設置可以為基本定理公式的默寫。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的促進學生學習,進而提高物理的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在初中的物理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首先將學生進行分組,來創造分層教學的前提和基礎。然后從教學任務,教學習題兩個方面來開展分層教學,以此來促進全體學生能力的提升。另外,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的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對自身的教學方式進行反思和總結,不斷的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和創新,力求學生不斷的發展和提高,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