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輝
(寧夏石嘴山市第一中學 寧夏 石嘴山 753000)
我們知道,初中時期的歷史課程是一門學生不重視、家長不重視、社會不重視的小副科,因而等學生上了高中后,由于以往對學習歷史的興趣不濃、方法不當、基礎知識掌握得不牢,也就直接影響了歷史的繼續學習;更重要的一點,學生少了一條了解古今中外世事變遷的渠道。更談不上“以史為鑒”。怎么辦?有的學生,甚至有的老師,便一味在書本上、資料中尋找提升成績的渠道。我們都知道“功夫在詩外”這一說法。此句原是詩人陸游講授寫詩經驗時所寫一首詩中的一句。陸詩的大意說:他起初做詩時,只知道在辭藻、技巧、形式上下功夫,直到中年才領悟到這種做法不對,詩應當重內容、意境,應當體現百姓的需求和喜怒哀樂。當然,關鍵還是要通過教師的啟發、誘導來帶動學生動腦和實踐,以正確的史學觀、價值觀統領我們的思想,以科學的方法、思維指導我們的學習,從而獲得圓融的境界。
應當說,凡是崇尚讀書的民族,才是生命力頑強的民族。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很重視讀書。劉向說: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同樣的道理,無論是要教好歷史,還是想學好歷史,都必須首先多讀書,其次是會讀書。甚至可以說,讀書伴隨著我們的一生,影響著我們的人生。對此,我國近現代史上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學者王國維將讀書分為三個境界(亦稱人生三重境界)。經過“千百度”的苦讀,你得到的將是物欲私念的超脫、人生哲理的頓悟、精神境界的升華、創造靈感的激發?!叭N境界”道出了一條讀書求知的規律。遵循這一規律,我們就可以從無知到有知、從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
最常用的方法是故事導入,以激發其興趣。一個有趣的故事往往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使其處于一種亢奮狀態來吸取知識。先哲們說過:“知之者不如樂知者,樂知者不如好知者。”(孔子)“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愛因斯坦)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并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
德才兼備,實際上就是過去所說的又紅又專。德,是指一個人的政治素質。這種素質決定了這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才,是指這個人的智能水平。包括理論知識、科學知識、專業知識、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習近平同志曾經指出,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用人標準,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切實把政治堅定、實績突出、作風過硬、群眾公認的干部選拔上來。充分說明了德才兼備的重要性。自古以來,我們評價人的基本標準是先看其德、后看其才,德高才厚,謂之君子;德高才低,謂之庸人;德薄才厚,謂之小人。我們歷史教師在教育學生時,應該首先教育學生思想品質?!墩撜Z·子路》中,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笨鬃舆@句名言體現出的德育方法是:身教勝于言教。俗話說,政史不分家。很多時候,歷史與政治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歷史教育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既方便又活潑。由此可見,歷史教師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同樣重要。既然如此,作為歷史老師就應該首先加強自身的思想品質建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和品德修養。
在人類歷史上,各類人物眾多,歷史事件繁雜,年代、背景紛紜繁復,極易混為一團。如果不講究方法,一味死記硬背,效果不但不好,還會事倍功半。當然,人不可能面面俱到,所儲藏的知識也有一定局限,正如歷史老師未必什么都會一樣。我們只需在自己的歷史專業上有特長,歷史知識要學得精,這是起碼的條件;對歷史事件、人物等應有自己的見解,這是基本的要求。有關歷史的話題很多,許多時候歷史往往與現實緊密相連。
時代在發展,觀念要更新,這是對每一位老師的共同要求。更新觀念,包括要更新教育觀念;要不斷開擴視野、增長知識;要根據學生的實際不斷提高教學能力;要堅持充實自身的知識庫存,有選擇地多讀一些和自身工作有關的圖書。老舍說:“風格是各種花的特有的光彩與香味?!毙抡n程也強調,教學過程應當是“師生交流、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如何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這里面其實就有個更新觀念的問題。獨具個性的教學風格是教師教學藝術的集中體現,它是通過加強自身文化修養、提高自身知識能力而完成的。
總之,歷史教師要把繼承和發展、學習和創新結合起來,促使自己教學風格的個性化更快形成和更好發展。要有“樂教”的積極精神,把歷史教學當作一種藝術性事業,創造出一種歷史教學的藝術個性。中國十大教育英才、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說得好:“誰在保持夢想,誰就能夢想成真;誰能不懈地追尋夢想,誰就能不斷地實現夢想?!痹肝覀兊母咧袣v史教學也能插上理想的翅膀,在切實轉變課程觀念、教學觀念、史學觀念,積極投身歷史課堂教學改革,打造歷史魅力課堂的同時,多把功夫用在課本之外的品德、能力鍛造上,只有如此,教與學的效果才能得到雙向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