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韶華
(江西省上饒市余干縣第十小學 江西 上饒 335100)
多媒體是集計算機科學技術和現代教學方法于一體的一種輔助教學手段。鑒于數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邏輯性,并且小學生年齡特點、結構思維有限,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下,課堂教學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作為小學數學老師應當在教學中根據內容的設計和需要積極借助多媒體教學技術,突出知點難點,化解難點內容,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全面提升學生學習的熱情,從而促進課堂教學,有效完成教學任務。
就數學科目本身而言,因為其是一門具有很強邏輯性且較為抽象的學科,這就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因為小學生大多并不具備抽象思維,同時思考問題的邏輯性也尚未完全形成,這就為數學學習帶來了一定的阻礙。在傳統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僅僅采用板書的方式進行教學。在一些圖形認識的章節,可能會借助一些教具進行教學。但從總體來講,依舊是以采用語言文字為主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同時為了增強教學效果,教師要求學生做好課堂筆記,在課外也會布置大量的課外作業要求學生完成。這些繁重的學習任務容易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抵觸情緒,進而導致出現厭學情緒。總而言之,這種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并沒有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2.1 對多媒體運用不太合理。老師在利用多媒體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其多媒體應用的過程中,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處。首先,太過注重形式,沒了內容。教師在應用多媒體技術的時候,為了突出多媒體的應用優勢,在準備PPT的過程中,加入了過多的音樂、圖文等,雖然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學生的視覺需求。但是僅是將原本黑板上需要板書的內容放到多媒體中,以至于教學效果不甚理想。其次,忽視了學生自身特點。老師在利用多媒體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忽視了小學生的自身特點,在進行多媒體設計中,過分關注課件豐富性、多彩性,而忽視了學生自身的特點,沒有充分結合學生的認知程度、知識面比較窄等現狀,以至于多媒體應用效果不佳。
2.2 老師運用多媒體的能力不足。在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不單單是的把聲音、視頻、圖片以及文字等進行簡單的連接,而是通過有趣的連接作出優秀的,更加能突出教學重點的課件。在運用多媒體進行小學數學課件的制作過程中,需要用到很多制圖、動畫的軟件,這就要求我們老師應具有較強的軟件操作能力,但是大多數的數學老師并沒有這樣的能力,或者對多媒體技術掌握不夠,其運用多媒體的能力不強,這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多媒體在小學數學教學應用中的作用。
3.1 合理應用多媒體,構建新的學習平臺。在小學數學日常教學中,由于條件的限制,其實踐性難以實現,這不僅不利于教學,也不利于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要求小學數學老師能在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有效整合教學方法,以便能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小學生創設虛擬或現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產生情感體驗和對知識的感悟,在多媒體的幫助下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鑒于數學具有較強的邏輯性,教學內容相對比較抽象和枯燥,以至于學生談數學色變。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可充分借助多媒體技術,將教材中不可操作的、抽象的、靜態化的知識,變成可操作的、形象化、動態化的知識,進而使得學生在圖文并茂的形式下,加深數學知識的理解,并突破教學重難點。
3.2 如何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中,老師只用實物、掛圖、模型或卡片等這些教學手段輔助教學,以靜態為主,很難展現出事物的動態變化過程,也就很難讓學生進行有效的觀察。因此,小學數學老師要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突破這一教學困境,化靜為動,更好的把數學知識展現給學生,實現生動形象的教學效果。在多媒體技術的支持下,教師可提前進行課件制作,并將其在課堂上進行播放,并結合教學重點,利用網絡資源,不斷擴充課堂容量,進而讓學升更好的學習課本知識,還拓展了學生的課外知識面。
在教育部門下發的新課標要求下,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中,必須在基礎教學上,著重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而快速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自學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基于此,老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可充分利用多媒體這一有效的形式,利用圖文并茂的特點,構建一定的教學情境,并將抽象問題形象化,將靜止圖像動態化,進而達到拓展學生視野、激發學生靈感的目的。同時,在這一過程中,調動學生的探索未知知識的熱情,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展開探究活動,進而實現了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
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為傳統小學數學教學增添了活力,并彰顯出了無可比擬的優勢。基于此,老師們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中,必須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正確利用多媒體,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攻克教學重難點、擴充課堂教學容量、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等,進而全面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