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爭
基層統計工作是指在一定的統計理論的指導下,用一定的科學方法先搜集、再整理、最后分析所收集的資料等一系列的全套過程。當前的鄉鎮基層統計工作包括統計論文集的校對、統計科研網站的尋找等內容,通過開展工作,能夠對基層統計工作有更深刻的理解,將理論付諸于實踐。為進一步規范鄉鎮統計工作,要不斷提高鄉鎮統計數據的質量。
一、加強檢查督導
首先明確一點,上級檢查指導不是來挑錯誤,而是為進一步了解鄉鎮當下的處境,為鄉鎮進一步的發展明確目標,也對鄉鎮基層統計工作的人員慰問鼓勵。通過檢查指導,加強了上級業務部門與工作人員之間的聯系,從而提高完成工作的效率。同時,對鄉鎮中的統計基本工作和數據質量進行指導,查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并加以改正。通過指導,進一步規范農村統計工作,確保源頭數據質量。此外,還加強了統計基礎資料和統計臺賬的整理歸檔,鄉鎮統計員自覺力爭將統計工作做得更加標準規范。
二、統計報表的規范
首先,根據統計法律法規、縣統計局業務要求和鄉鎮具體要求,統計人員要做到全方位收集各項統計信息資料,明確工作目標,理解工作的內容及形式、范圍及時間等。其次,信息資料收集完成后,各個統計登錄單位需要按照法規規定和鄉鎮統計站業務的要求上報各項統計信息,以做到及時整理,及時發現問題,及時修正。最后根據統計法律法規和縣局、鄉鎮等要求對外公布。
鄉鎮專項統計調查分為普查、抽樣調查等。根據縣局、鄉鎮的要求和實際情況來確定被調查對象,明確調查內容。如果是普查,則需要成立領導小組,持證依法進行調查,并匯集調查資料,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同時上報縣統計局。
根據縣局和鄉鎮的要求制定宣傳培訓計劃,組織統計單位的統計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對統計持證人員組織參加縣統計局繼續教育培訓,從而提高全社會統計法規意識和統計隊伍的業務水平。通過統計人員發揚愛崗敬業精神,與時俱進,不斷探索統計工作的新思路,推進統計現代化建設,促進統計報表的規范、快速和高質量。
隨著統計機構和基層統計網絡的建立,逐步完善的統計制度,相對應的業務流程也必須要求規范化、系統化、法制化、信息化等。
三、存在的不足
(一)統計數據質量不精準
確保統計數據質量是統計工作的根本要求,但現狀是統計數據質量不夠準確,統計數據質量是統計工作的根,但部分基層統計人員對統計指標的理解還不夠到位,導致統計數據的質量不夠準確。比如:由于對違規金額和管理不規范金額、問題金額和非金額計量問題的區分不準確,在統計人員填寫統計臺賬時不能準確地對審計文書中所查出的問題定性,特別容易將違規金額和管理不規范金額、問題金額和非金額計量問題倒置,導致出錯。
(二)統計效率不高
眾所周知,基層審計機關的統計員大多是兼職的,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全身心投入這項很細心的工作,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統計數據上報的及時性。比如:有的時候審計報告早已印發,但在統計軟件中卻會晚一個月甚至幾個月才會進行更新,進行數據填表。
(三)統計人員責任心不足
部分基層統計人員對審計統計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責任心不強,在上報統計數據時存在僥幸心理,導致臺賬數據填報不夠完整,或者上報時不仔細檢查核對相應數據就上報,導致上報數據不夠真實。
(四)人員緊缺
統計工作任務量大,所以工作中面臨著方法單一、人員不足、服務功能不大、約束力不強等問題。
四、加強基礎建設工作
(一)提高統計人員素質
審計統計工作要求統計人員具備相應的審計業務能力、計劃統計業務技能和一定的實踐經驗。可以充分利用每周的周末(也可以固定一個周期),來對統計人員進行專業知識的培訓,培訓基層統計人員數據的采集能力、報表處理能力、數據解讀能力和調查研究能力,使這些技能得到提升,最后通過有效的考核來促進能力的提升。
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有效的考核,讓統計人員更好地掌握統計管理軟件和操作說明、統計報表制度、重點指標內涵、報送注意事項等工作,做到熟練地掌握技能,當統計人員遇到不懂的問題,應耐心解答。統計工作的任務重、要求高、時間緊的特點,統計工作人員在工作中,應該保持敬畏之心,不能有半點馬虎,一個數據上報錯誤,可能會導致一連串的數據錯誤,所以要秉承嚴謹的理念。積極探索集中學習、人員自學、分批輪訓“三位一體”的學習機制。由分管領導定期組織理論講座,重點加大對行業經濟發展、大數據統計分析等進行集中教育。
(二)提高統計工作效率
在硬件達標的基礎下,將統計源頭數據質量作為基層統計重要考核指標,狠抓統計調查行為和統計資料管理規范,嚴格實施分級負責的數據質量管理責任制,對基層統計報表的時效性和差錯按照季節予以反饋。同時,還可以建立推行季度督察工作機制,進一步壓實責任,對發現的問題及時下達督查指導意見并立即改正,確保原始報表數據質量,提高統計效率。對于統計工作的信息,應當實時直報,要建立健全紙質臺賬,嚴格做到數據線上線下的一致性。此外,在統計人員堅持動態服務的同時,也要注重做好信息搜集整理工作,協同鄉鎮各職能部門和村民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
(三)使統計數據質量更加準確
只有基層數據真實準確完整及時,才能保證國家統計數據真實準確完整及時。應當健全統計工作制度,規范統計調查措施等,進一步夯實統計基層基礎建設。此外,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還可以通過VPN技術實現統計網絡的貫通,為源頭數據進入國家數據庫打下良好基礎。
(四)統一工作,統一戰線
作為獨立的職能部門,具有行使法定統計報告的權利。為了加強對統計工作的指導,可以形成以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為統計工作的主管領導,副鎮長專職分管統計工作的工作格局。可以結合鎮黨委工作會議等方式,召開工作例會,遇到工作難點和特殊情況,有分管領導召集工作人員到現場協調推進,合力攻堅一線解決,開創“管理創新”新局面。
(五)嚴把“法制關”
堅持普法宣傳,不斷提高統計人員的工作能力,積極組織人員參加統一業務培訓,不定期組織統計人員進行學習交流互動,堅持在《統計法》頒布日和世界統計日等特殊時間,組織統計人員熟悉掌握各類年度統計的上報工作,有力提升基層統計人員依法開展統計上報的水平。
(六)嚴把“核查關”
全面開展規上企業基本情況和主要數據核查工作。在制定工作方案、成立領導小組的基礎上,對全鎮規上企業進行全面復查。把專業核查與促進企業統計規范化建設、提高企業數據質量、加強企業庫管理相結合,收集歸檔企業資料,建立規上企業的信息檔案數據庫。統計站堅持施行動態管理,實時掌握企業統計工作動態和數據質量,嚴格落實網上直報制度,著力提升鄉鎮統計法制化、信息化水平。
(七)嚴把“維護關”
規上企業信息庫建設是一項涉及多行業、多產業的綜合性工作。比如,庫內企業的聯網直報工作一直作為筆者所在鄉鎮重點工作,日常需要認真做好鎮域53家規模以上企業(工業41家,服務業12家)的填報指導工作,嚴格要求企業統計員在省局統計網絡平臺實施直報,并完善電子報表的歸檔整理,建立健全紙質臺帳,嚴格做到數據線上線下上報的一致性,目前聯網直報的53家單位,統計規范化建設指導合格率達95%以上。
(八)統計網絡“一體化”
做好統計工作,必須有健全完善的統計工作網絡做支撐。筆者所在縣的9個鄉鎮,統計人員開展了重心下移、人員下移、精力下移的“三下移”活動,建立分片包干制度,在全鎮范圍內建立了以統計站為中心,橫聯各村居,覆蓋所有規上企業和村居的大統計工作網絡,實現了站、村、企“一體化”運作,各村居也按照要求成立了統計領導小組。統計站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做好統計工作的督促檢查,及時協調解決問題矛盾,大大提高了統計工作推進的執行力。
(九)站點建設“實體化”
按照“行政上有機構、人事上有編制、工作上有職能、財物上有保障”的“四有”標準,加快推進實體化統計站點建設。鎮政府在編制財政預算中,單獨列支統計經費,并根據工作實際需要,配備專用設施設備,實行了省、市、縣、區四級統計網絡互連互通,與上級統計部門形成了10M專線內網鏈接,實現了數據傳輸的高速、穩定、安全,并配有專職的計算機技術管理人員,對網絡及計算機硬件進行定期維護,確保了統計工作的有序開展。
(十)統計工作“政府化”
鄉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統計工作,專門設立統計站,作為獨立的職能部門,行使法定的統計報告權。為了加強對統計工作的領導,形成了由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為統計工作的主管領導,專職副鎮長分管統計工作。通過鎮黨委工作會議、書記辦公會和黨政聯席會等會議研究統計工作,日常工作中定期召集工作例會。
五、結語
統計基層基礎規范化建設是一項任重道遠的工作,鄉鎮統計站要牢固樹立“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是統計工作第一要務”的理念,堅持客觀反映發展、科學評價發展。迎難而上,多措并舉,補齊短板,全力推動統計事業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高秀伊.做好統計基礎工作規范化[J].今日中國論壇,2012(06):78-79.
[2]鄭亞鳴.龍泉市鄉鎮統計基礎規范化建設探索與實踐[J].統計科學與實踐,2011(10):58-59.
(作者單位:山東省臨沭縣臨沭街道辦事處統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