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偉


摘要:文章從狹義和廣義兩個方面對物進行定義,并在狹義范疇下討論物流的含義,分析由人的需求派生出的物流活動并進行歸類,同時根據不同的界定標準討論物流的分類,結合系統的思想給出物體流動的三大平臺,并討論物流的發展演變趨勢,分析當下中國特色的物流發展現狀。
關鍵詞:物;物流;分類;平臺;演變
一、物的定義
關于物流“物”的認識,目前普遍認為是除人以外的客觀實體,是否要把人包括在內一直存在爭議。其實,在中國古代,“人與物”是一個概念,即“人”也是物。鑒于認識觀的問題,目前可以將物流的”物”分為狹義與廣義。狹義即除人以外的客觀實體,廣義即包括人在內。
廣義的“物”本應包含萬事萬物,可以大到宇宙星球天體,也可以小到微觀的微生物、微量元素等人眼看不到的事物,甚至是人活動范圍所在的大自然。宇宙天體星球有衛星發射相關的物流活動,衛星零部件的生產、儲存、運輸等,微生物有天然氣的儲存與管道運輸等物流活動,還有很多的微觀世界及其能量是人類還未發掘與利用的,一旦人類發掘與利用,也會存在新型的微觀能量的保存、運輸與加工等物流活動。
通常所討論的“物”是站在人類視角,除人以外的客觀實體的活動。站在人的視角,物流是一種派生需求,其本質是滿足人類的各種需求物暢其流的服務體系。本文站在以人為本,以人為核心來進行分析,根據人在地球上的活動,所產生的流動來討論物流的含義。
二、物流的含義
人的需求多樣化,有多少人類的需求,就會派生出對應的物流需求。人的需求有實體的物,也有虛擬的游戲等精神產品,即物的形態包含有形與虛擬,在此只討論實體的物的形態。根據人的活動,這里主要歸結為三類需求:安全保障需求,生活環境需求,生存發展需求。
1. 安全保障需求。為了人能和平安全在地球生活,產生出面對自然災害、突發公共危機事件等的應急物流,安全生存得到保障的軍事物流等。
2. 生活環境需求。人對所處自然環境的保護,產生綠色物流,自然中的動物植物的物流活動,在這里稱為活體物流。
3. 生存發展需求。人的生存發展需求包括基本生存的吃、穿、住、行以及物質享受、精神享受這樣的發展需求,由此有農產品物流、醫藥物流、電子產品物流等。
一是人類生存的底線基礎需求;二是是人類良好生活的環境需求;三是人類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生存與創造發展需求。
人的生存需求和發展需求構成了現有的行業物流,有多少的行業,就有對應的相應的物流活動,人的基本生存還有家庭為基礎單元的物流活動,如每日餐飲的外出采購,菜品到家的分揀清洗加工,餐后食品的廢棄處理與回收,鞋柜、衣柜的存儲與分類管理,辦公工作的書柜書籍存放與保管等物流活動,而人的消費產生了連鎖物流、電子商務物流、國際貿易物流,這些是以物流動中的商業形態展示的,隨著商業形態的變化,時間與空間的發展變化,會產生新的物流形態,也會消失一些物流形態。還可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劃分出不同類別的物流活動。
人的需求與派生出的物流活動如表2所示。
三、物流的分類
本文主要討論人類生存發展需求派生出的物流,即常態的經濟領域的物流活動,對安全保障需求和生活環境需求所派生出的物流活動不做主要討論。
1.根據物的形態分,有固體物流,液體物流,氣體物流;2.根據物在生產過程中的流動分,有原材料物流、半成品物流、產成品物流;3.根據物在商業業態中的流動分,有批發物流、連鎖物流、零售物流、電子商務物流、國際貿易物流;4.根據物在企業生產中的活動分,有供應物流、生產物流、銷售物流、回收和逆向物流;5.根據物的流動空間范圍分,有企業物流、供應鏈物流、城市物流、區域物流、國際物流。
由此可以看出,將物放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場景,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空間,不同的形態等界定下,就會有不同的物的流動名稱與形態,及其對應環境下的屬性特征。
四、物流的平臺
根據系統的思想,構建出物體流動的三個平臺,包括:基本平臺;信息平臺;管理平臺。其中基本平臺為載體平臺,信息平臺和管理平臺為支撐平臺。
物的流動的載體平臺,由點和線兩部分組成。點即指物流節點,包括物流園區、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港口碼頭、貨運場站、航空港、倉庫等,線即線路,包括了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這五種運輸線路。點和線包括的內容也叫物流設施,一般由政府負責規劃實施。在點線上除了設施,還有實現物流作業的設備,包括各種運載工具,倉儲設備,裝卸搬運設備等。
實體物的流動是物流的核心,而信息流、商流都是以物的流動為核心,信息流實現實體物更有效的流動,商流體現物的流動價值。
為了對實體物的流動進行有效的管理與控制,于是產生了物流管理的各種手段,以及信息科技時代借助信息科技來更好的實現物的有效流動。物流信息技術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時代信息技術的衍生,其對物流活動起支撐作用。物流信息技術主要由硬件和軟件兩部分組成,硬件包括各種數據交換機、信號塔、條碼、標簽等,軟件即為實現物流運作的各種工具,如TRM,WMS,VMI,ERP等。
物流的支撐平臺除了信息平臺,還有物流管理平臺,管理平臺包括了管理制度、法律規章、規范標準等。
五、物流的發展演變
物流的快速發展,源于資源整合,世界經濟的發展也是一個資源不斷進行整合與優化配置的過程,如今大數據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則會實現物體流動的透明化,以及個體化、定制化與精準對接的特點,物流變得越來越精細。
總結現階段中國特色物流發展如下:1.供應鏈加速對實體流動、資金流、信息流的全方位資源整合,是對實體與虛擬的資源整合與優化配置;2.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升級換代階段;3.行業物流發展迅速,各行業物流發展不均衡;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信息技術滲透應用,各行業進行業務流程重組與梳理整合,線上與線下結合;5.金融服務滲透進物流,比實體倉單質押進化更高級的數字倉庫等新形態金融物流業態出現;6.環保、綠色、低碳是物流基本活動的約束條件,與當前時代熱點環境有關;7.為了實現物的流動快速、標準化是趨勢。標準化包含:實現平臺標準化(基礎設施,公共平臺),設備(基本工具),各作業標準化(根據各作業物的不同形態,出現不同的包裝,運載工具等),信息標準化(可貫穿各行業,各環節)。
精益物流,JIT等均屬于行業物流的產物,因各行業的對象不同,物不同,其包裝、裝載、保存的方式均不同,因此,物流運作模式也有差異性。
物流的發展方向和規律與時代環境、技術緊密相關,是一個變化的過程,最根本來源于人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歐陽首承,陳剛毅,林益.信息數字化與預測[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9.
[2]徐壽波.關于物流的科學分類問題(續)[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2):11-15.
[3]吳清一.現代物流概論[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5.
[4]王之泰.物流工程研究[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物流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