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巖
【摘要】社會保險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保險基金對于我國民主的生活有著重要影響。為了確保我國社會保險體系能夠正常運轉,分析我國社會保險基金的省域收支差異有著重要意義。為了促進我國不同地區之間發展的平衡,縮小地區經濟差異,本文通過對我國社保基金的不同地區收支差異,以及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進行分析,并給出相應的策略建議。
【關鍵詞】社會保險基金收支 地域差異 影響因素 分析及研究
盡管我國學者對于目前社會保險基金的省域差異的研究較多,但多數集中社保基金的支出研究,對于差異化的分析研究較少。因此本文將重點分析我國不同省域存在的社保基金收支差異,并分析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
1、我國不同地區省域社保基金收支差異的現狀
社會保障總支出包括財政社會保障支出和社會保險基金,分開來看財政社會保障支出區域內差異較明顯,社會保險基金則區域間差異比較突出。財政社會保障支出反映了各地實際可支配的預算內財政社會保障資金。另一方面,中央財政社會保障轉移支付彌補了區域之間的財政社會保障差異,導致總體指標的區域間差異并不明顯。
社會保險基金區域間差異比較突出,因為社會保險主要是企業和個人繳付,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主要是地區的自發經濟實力決定的,東中西部經濟差異較明顯。數據顯示,城鎮就業人口的數量,是影響當地社保基金收支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從全國以及東部地區的數據觀察可知,當城鎮就業人數增加時,會將人均社保基金的收支差異擴大化;當職工的平均工資提升時,會大力促進全國職工參與社保的積極性,從而拉大全國各省份之間的基金收支的差異。因此社會保險基金水平的區域間差異明顯。因此只有解決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促進各地區經濟的協調發展,才能解決社會保險基金差距較大的問題。
2、造成我國社會保險基金收支省域差異的影響因素
2.1 不同地區經濟發展差異大,群眾社保待遇不同
對于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其社會保險基金的累積以及結余都相當充足,社會保險基金運行體制完善,參保人只需要繳納較低的保險費用就能獲得長足的保障以及較為優厚的社保待遇。而對于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的地區而言,該地區投保人往往需要繳納更多的參保費用,但是所能享受到的養老待遇、醫療保險待遇等卻往往更低。由于不同地區的基金財務平衡狀態不同,中央財政以及地方財政對其給予的補貼也會有所不同。因此,盡管我國處在相同的社會保險制度下,但是由于地區經濟的差異,對于不同地區的實際社保基金收入以及支出存在著很大區別,參保主體的利益關系也不對等。
2.2 不同地區城職社會保現貧缺有較大差異
我國不同省份不同地區之間有著較大的地區差異,各省之間的社會保險制度在國家的社會保險制度基礎之上,又針對當地特點,補充了一些相應的法律法規加以完善。但是這種做法同樣帶來了各省份地區之間的社會保險工作難以銜接和整合的弊端,這就導致了勞動者如果發生勞動關系變化,社會保險權益的轉變總是會延后其勞動關系的轉變許多。如果勞動者前后所在的工作城市存在較大的經濟差異,那么這種社會保險關系轉變的推遲同樣也是導致社會保險基金收支地區差異的因素。此外,這種現象還限制了勞動力的流動,妨礙全國形成統一的、公平的勞動力市場。
2.3 各個省份社會保險制度的實施效果差異巨大
盡管我國社會保險制度是統一的,但是我國各個省份、地區實施社會保險制度的效果卻呈現出巨大差異。這種效果差異也是社會保險基金收支出現省域差異的重要原因,并且阻礙了我國社會保險制度在統籌管理方面的提升。一方面,全國各個地區對于社會保險的管理相對比較分散,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社會保險覆蓋率、繳費率、以及不同的待遇計發的情況,難以從全國層面進行統一的管理。另一方面,我國社會保險基金的收支不僅存在地區收支差異,多地還存在社會保險基金收支不平衡的狀況,這種現象給國家以及地方財政的收入再分配工作帶來了一定程度的阻礙。社會保險基金收支的省域差異歸根結底是省域間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均衡導致的,因此,仍需進一步推進省域間協調發展,這不僅需要發揮各省的比較優勢,優化生產力布局,而且需要加快落后省份的經濟建設,以此縮減省份間發展差距。
3、針對我國社會保險基金收支的省域差異的建議
3.1 立法確立省際調劑金制度。我國社會保險基金收支的省域差異,會給我國社會保險基金從省級統籌向全國統籌的過程中造成很大的阻力,為了盡快消除這種情況,推進全國社保基金統籌,我國有關部門應該通過立法來確立省際調劑金制度。目前,我國各省市正在初步建立起社會保險的省際調劑金,但是距離縮短不同地區的社保金待遇差距,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需要更為完善的有中央政府設立的省際調劑金,幫助社保金相互調劑余缺的做法盡快在全國鋪開。在省際社保金調劑推進期間,可以先從一些經濟較為發達的省市提取一定的資金用于該制度的啟動,幫助經濟不發達的省市暫時緩解其經濟壓力,等到其收支水平達到可以提取省際調劑金的標準后,再進行資金提取。
3.2 縮小不同地區間的經濟差異。數據表明,工資差異對于省域間的社保基金收支差異有著很大影響,因此,為了達到省際間的社保基金收支平衡,要盡量縮小不同地區的工資差異,想辦法提高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工資增長率,進而提高工資水平,達成各地的收人政策以及工資水平的平衡,或是根據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實際經濟情況,適當對其做出財政轉移支付來彌補該地區經濟上的不足。
3.3 減小社會保險基金的省域差異。為了減小各地社會保險基金存在的差異,政府需要加強政策支持,提升對社會保險事業的關注以及投入,通過頒布有力的就業政策促進當地就業率的提升,減少失業。目前我國社保覆蓋率頻率層次不齊,目前養老保險已經實現了省級統籌,而醫療、生育、工傷保險還是以市級為主。針對社保社會統籌的層次差異,一方面要加大人力資源調配難度,另一方面流動人口社保在各地區,轉移和銜接會面臨阻力。
3.4 加強數據收集和編制能力。各地應當加強對社會保險基金收支差異的監控,而加強多領土企業核算以及實踐經驗交流是行之有效的辦法。例如建立相關論壇,加強對我國社保基金的利用分析。探索社會福利最大化的最優地方政府規模。東部發達地區應加大社會保障管理領域的投入,適當增設社會保障服務崗位,引進專業人才,以提高養老保險基金運行的綜合技術效率。中西部地區則應把有限的經濟資源重點用于增加現有工作人員的培訓經費和先進管理軟件的購置上,以提高養老保險基金運行的純技術效率。
3.5 建立全國聯網的一體化社保金精算系統。目前我國各個省市仍采用的是省市自行結算社會保險金的分塊管理系統,國家在對各個省份的社會保險金收支情況歷史信息進行統計時,算法不一,工作量工作難度都非常大,更難以準確的對未來社會保險基金的收支情況進行準確預測,增加全國的財務統籌風險。因此,建立全國聯網的一體化社會保險基金精算系統勢在必行。通過社會保險基金精算體系,全國各地的社會保險制度以及社會保險金的算法都能進行有效整合,能夠大大提升運算精準度以及工作效率,還能加強不同地區,不同省市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實現不同地區也能將社會保險關系進行自由轉移以及接續。
3.6 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險覆蓋范圍,實現全民參保。截止2017年年底,全國五項社會保險參保總人次約26.99億人次。這些年來,國家一直致力于提高社會保險的覆蓋率。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我國社會保險的參保范圍卻并沒有實現全覆蓋。尤其,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一些新興產業得到迅速的發展,如快遞、互聯網行業,但是這些行業的就業人員的參保問題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此外,流動人口、小微企業就業人口以及廣大的農民工群體等就業人口的參保問題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實現這些人群的參保仍然需要我們的重視與努力。正如前文理論分析部分所:提出的,社會保險的參保人數對社會保險基金收支平衡的實現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參保人數的增加一方面能夠增加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另一方面從長期來看,其不僅能夠改善人口年齡結構,而且有利于基金收支平衡。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險機制,對小微企業、農民工群體以及新興行業就業人員的參保需要重點關注,對已參保人員要確定其可持續參保。因此,我們可以建立社會保險參保登記制度,并出臺相應的政策法規,解決未參保人員的難參保問題,以此來加快實現社會保險的全覆蓋。
結束語: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不同地區的社會保險基金收支存在省域差異,不利于我國社會保險基金統籌全國化的推進,部分地區為了填補社會保險基金的支出缺口,不得不從財政收入中調撥大量資金,更加加劇了地區之間經濟的不平衡以及綜合發展的失衡。因此,國家應加快采取措施,縮小我國社會保險基金的省域差異,加快推動社會保險基金統籌全國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夏宇.四川德陽市族陽區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平衡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雅安:四川農業大學,2018.
[2]劉元.中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區域差異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9.
[3]徐婷婷.福建省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平衡現狀、預測及影響因素分析[J].社會保障研究,2018(1):4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