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人民對生活娛樂的需求愈漸豐富,各式各樣的綜藝節目逐漸成為人們閑暇時間休閑放松的選擇。綜藝節目百花齊放,不管是形式還是主題都日漸豐富,在豐富受眾的娛樂生活的同時也有著獨特的文化內涵。隨著拍攝技術進步和內容的日漸豐富,綜藝節目從演播室走向室外,更是走向百姓的生活中。
一、對受眾參與需求的重視
參與,一方面是決定權,一方面是互動,二者結合,讓受眾有了參與的感覺。決定與互動,一個是參與了節目的整個制作,一個是參與了節目的具體環節。
近幾年在相聲屆出現了一個新現象,觀眾不滿足于簡單的聽相聲,還喜歡和演員搭茬,希望有所互動。觀眾的一部分愉悅感和滿足感正是來源于這種互動,認為自身參與了節目的一部分,能與喜歡的演員零距離交流充分得調動了現場的情緒。相聲作為傳統曲藝項目,與觀眾聯系緊密,隨著科技進步,這種緊密的聯系也逐漸出現在網絡領域,在電視領域,這種即時性的互動還沒有真正實現。舊節目中已經有很多與觀眾互動的方式,比如掃二維碼、搖一搖、參與抽獎。這種形式在直播類或新聞類節目中比較常見,但是在娛樂類綜藝節目中比較少見。即時性互動對節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認為受眾即時性互動會是未來電視節目發展方向之一,在談話類節目中可以率先運用,能夠打破循規蹈矩的拘束感。即時性的互動能活躍氣氛,又能打破演播室和觀眾之間的墻。
參與性能讓節目牢牢抓住受眾。2020年初爆紅的現象級綜藝《青春有你2》是一個網絡綜藝,一百名選手由觀眾投票決定去留,觀眾的投票結果影響了節目的走向。這種類似"養成系"的節目讓很多觀眾"真情實感"的投入到了節目中,不少粉絲自稱是藝人的"媽媽粉"。參與會讓受眾產生一種歸屬感,感覺參與到了藝人的成長中,陪伴著藝人長大,尤其是當藝人獲得成就時這種情感更為強烈,由此培養了很強的用戶粘性。《青春有你2》節目培養出了頂級流量明星,由通過購買贊助商產品才能給選手投票的方式賺了個盆滿缽滿,網絡熱度也是居高不下。
我們同樣需要注意的是《青春有你》節目中透露了許多問題。一是,節目公平性不能保證,在觀眾投入過多情感的情況下容易引起極大的不滿。二是節目形式沒有變化、缺乏亮點,觀眾的喜好變化很快,參與的積極性很容易隨著沒有新鮮感而消失。因此節目為了獲取收視率只能在網絡上制造話題,偏離了節目本身“比賽”這個核心,而變成了一場大型的“話題秀”。選手們已經不是在比實力,而是在比話題。這是目前綜藝節目的一個錯誤走向。
互動性的最重要意義在于給觀眾很好的體驗感,參與是為了讓觀眾有歸屬感。目前存在的節目雖然是給予受眾決定權,但是受眾參與與節目本身還是太過分離,筆者認為可以出現與觀眾即時性互動決定節目走向的節目,也就是雙屏互動,或者說多屏互動。比如說英國的觀眾實時互動的音樂類選秀節目《The Singer Takes It All》,節目中沒有評委,而是觀眾在線下,通過手機APP投票,決定選手的去留。觀眾在這個節目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沒有觀眾節目就無法進行,讓互動真正成為節目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我們可以循著這個方向,創作一款真正的"全民制作"的活動。
二、對受眾獵奇心理的把握
這里提到的獵奇心理指的是,節目運用媒體的力量完成常人難以做到的事,或者把普通人想要做但做不了的事情展示給他們看。受眾的獵奇心理隨著接觸到的信息增多而增強,知道的世界越大,就越想世界外面有什么。比如《侶行》這和節目中,情侶兩個人放棄工作,環游世界,去很多地方探險;或者李子柒脫離城市喧囂生活于山野。這就是很多年輕人顧及于現實想做又不敢做的事情,節目就從這個角度滿足了受眾的好奇心——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樣子的。這是從情感上滿足了受眾的獵奇。
韓國整容節目《Git It Beauty》選擇因為先天原因或者疾病長相比較恐怖的女生,利用整容幫助她們變美。通過整容前后對比給觀眾很強的視覺沖擊,滿足觀眾對于整容到底有多厲害的好奇。人的好奇心無處不在,節目可以結合一些有社會公益性的熱點進行挖掘。滿足獵奇心理必須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不能逾越道德的界限。觀眾的"上帝視角"會更顯著,這也是滿足受眾心理需求的方法。觀眾在很多時候愿意被恭維、更希望自己站在比別人高的角度看問題。所以當觀眾了解實情的全部,而參與節目的嘉賓只了解一部分,在觀眾眼里嘉賓的許多行為就會顯得搞笑。觀眾會產生一種自己更聰明的心態,這是一種對觀眾的取悅。
三、新科技在節目中的運用
從設備的角度來說VR的普及率并不高。雖然模擬現實會讓受眾有很強的參與感,但是VR技術需要用專門的設備拍并用專門的設備觀看,這就決定了他普及范圍有限,只能作為一個體驗式的買點。如果VR設備能夠得到普及,模擬現實的節目才有可能做的下去。最重要的一點是,VR功能有限,不能與他人共享,因此筆者認為它以目前的狀態不會代替電視的地位。除非VR技術上取得重大的進展,并且成本能夠控制在親民范圍內。
全息投影或者裸眼3D擁有更好的市場,電視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共享,一家人或者朋友們聚在電視前,一遍看節目一遍聊天討論,彼此交流情感,這是很重要的一個意義。如果說電視失去分享功能,那就必然會被移動終端取代了。全息投影和裸眼3D有一個特點是可以共享,但是又能獲得比普通電視更好的節目效果。很多虛擬形象在演播室中可以以全息投影的形象展現在觀眾面前。如果裸眼3d技術可以普及到各家各戶,觀眾就會有更強的真實感和參與感。
新技術的應用必然會對網絡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即時互動型節目,可能會由于觀眾數量太多出現服務器癱瘓,影響觀眾的使用體驗。因此新技術的應用不是單一的,而是整套系統、配套設施的升級換代。需要有更快的網絡支撐,更便捷的計算方式和技術支持。5G技術雖然剛起步,但是必然會掀起一波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3D技術如果應用到移動終端,應用到電視上,就需要更快的網速支持。直播的球賽、晚會也能因為5G技術的應用得到更好的傳播效果,提高畫質、減少卡頓。
四、講好中國故事
近幾年人們對傳統文化重視逐漸加深,節目與傳統文化融合引起觀眾的好感。重視傳統文化有利于增強民族文化自尊自信,扭轉年輕人崇洋媚外的態度,從國家和政府的角度說,必然會減少很多阻礙,傳播傳統文化的同時彰顯了電視節目的社會功能。
近年來,漢服復興陣仗很大,傳統戲曲也略有抬頭之意,國人逐漸發覺中國傳統文化底蘊之深厚。近幾年購買外國版權甚至抄襲節目的綜藝屢見不鮮,有些也獲得了很高的收視,不可否認這是我們電視行業學習與進步的途徑。但是比起天價版權費,中國傳統文化根深葉茂,設計我們自己的節目自然是性價比更高的行為。
《中國成語大會》、《中國漢字聽寫大會》老少皆宜,具有通俗性,并且內容品位高,是對傳統文化進行合理挖掘的優秀例子。國風節目《國風美少年》也是一次與傳統文化結合的大膽嘗試,喜愛國風的年輕人通過舞蹈、戲曲、歌舞的形式展現自己心中的國風之美。存在的問題是對傳統文化內核發掘不夠深刻,演員對國風的理解浮于表面,被觀眾評價只是打著國風的旗號吸引眼球。現代年輕人對自己喜歡的事物會深入了解,這就要求辦節目的水平一定要高,編導一定要在核心領域下足了功夫,否則更不利于節目的口碑。
傳統文化與新技術的結合,可以讓一些已經失傳的技術或者古建筑、古人在我們面前復原,讓傳統文化不再是存在于書本上的晦澀的文字,而是生動的圖像。為觀眾提供有益的知識能體現節目的公益性,贏得觀眾的好感。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傳統文化類節目必將走上一個新的高度。
五、素人明星參與節目
素人最適合參加的是生活服務類節目,生活服務類節目最貼近生活,而且容易產生真實感。比如說民間廚師高手,或者給普通家庭裝修。筆者認為以后素人可以參加更大IP的節目,與巨星一起做節目,零距離互動。湖南衛視的嘗試是《我想和你唱》,在唱吧APP上傳自己的合唱視頻,點贊最多的粉絲可以到場與明星現場合唱。獲得了很好的效果也給了觀眾很強的代入感。很多節目已經開始了素人造星模式,比如《明星大偵探》中引入素人明蒲熠星,《極限挑戰》中引入素人智囊團,就是建立在素人本身有某項過人技能的基礎之上讓他們為節目增光添彩。
《侶行》,是優酷聯合兩個有旅行經驗的素人推出的戶外真人秀節目。與《荒野求生》不同,這檔節目沒有請任何的明星嘉賓,只是真實的記錄兩個人冒險的過程。相比于被導演安排好游戲規則的電視節目,這檔節目有一定的紀錄片風格,但絲毫沒有因為缺乏明星就失去看點。節目中很多真實的情感流露、真實的細節,貼近觀眾并且打動了觀眾。《奔跑吧兄弟》的衰落讓我們意識到,對于真人秀節目,觀眾已經厭煩被安排出來的情節沖突和"精雕細琢"的畫面。真人秀最重要的就是真實,觀眾渴望看到的就是明星們沒有展現過的另一面,是當下真實的反映,而不是想看明星換一個地方演劇本。
素人節目的出現是對追星文化的沖擊,是能力與顏值的對抗。當大眾占據著越來越主要的地位,平民大眾必然會成為社會的主角。素人節目正是反映了一種對大眾文化的尊重。
作者簡介:姬雨佳(1996—),女,山東煙臺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體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