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曉琳 王晨星
摘 要:近年來,國內的綜藝欄目出現數量幾近飽和、娛樂屬性泛濫的現象,為能夠順應時代潮流,脫離泛娛樂的社會現象,在國家經濟和政策的支持下,國內出現了一批科技類綜藝欄目。科技類網絡綜藝《這!就是鐵甲》采用真人秀的模式,恰如其分的將科技與綜藝相結合,用鐵甲競技比賽的震撼場面帶給受眾強烈的觀看效果,展現出該檔欄目獨特的魅力。本文聚焦《這!就是鐵甲》這檔欄目,將《這!就是鐵甲》欄目的創新點進行了整理和分析,包括節目的制作、內容及其互動模式創新三個方面。
關鍵詞:科技網絡綜藝;欄目創新;鐵甲
一、制作創新
“活性”的后期制作
電視節目的后期制作是電視節目制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技術思維和視覺定位是電視節目后期制作的重要內容。[1]后期制作對剪輯人員的專業素養、思想素養和良好的心態都是一種考驗,還要求其對所制作的節目特點和受眾的需求都有所了解,才能夠制作出更具“活性”的節目視頻。從受眾的的角度來看,由于受眾個體的差異性,所以對于節目的認知和需求也會不同。節目為更廣泛地吸引不同層次的受眾獲得高收視率,進行有策略的規劃,了解受眾的心理需求,抓住受眾的眼球。電視媒體是視聽綜合媒介,通過有聲語言和畫面為觀眾帶來各種各樣的節目,在編輯過程中如果運用多種試聽要素,可以更豐滿的傳達信息。[2]
二、內容創新
2.1.“鐵甲+娛樂”的融合。《這!就是鐵甲》是由緊張刺激的鐵甲機器人格斗加飽含溫度的真人參與的節目形式構成,它通過綜藝化、娛樂化的表現手法進行傳播。一部分受眾將關注點側重于節目對“鐵甲+娛樂”的融合,因為欄目將傳統綜藝形式與科技競技相結合,它不僅傳播著鐵甲競技比賽的精神,還向受眾傳達出鐵甲比賽中所蘊含的鐵甲文化,通過綜藝形式的展現,將節目的競技比賽娛樂化的展現在了受眾眼前。
在目前出現的科技類綜藝欄目中,大多綜藝都以不同形式的競賽方式、結合真人秀的戲劇表現,向受眾展示出科技的底蘊和比賽的正能量。受眾可以在科技類綜藝欄目中直接感受到科技迅猛發展,展現出人類的創造力、想象力在具體實踐上得以展現,獲得一場身心愉悅的審美感受。科技技術的日常應用應當是科技類綜藝節目的重要成效,在節目中應強調科技對于現代人生活環境或是整個社會的功能和價值,同時也應重點傳達出科技改變人類生活,且推動文化發展的訊息。
2.2.“明星+鐵甲”的組合。真人秀節目的特征是非虛構性,明星在節目中要展現出他們普通人的一面,用真實的個性來打動觀眾。[3]節目加入當紅明星有助于節目更好的宣傳和推廣,利用明星自身的熱度吸引粉絲觀看,在附錄A的問卷調查中也能體現出明星對粉絲的影響。在節目全新的創作模式上,搭配具有爭議性的“明星+鐵甲”組合,打破了部分受眾對鐵甲專業知識的認知。
首先,在接觸鐵甲方面上節目將受眾與明星放在同一高度,從而使受眾從明星與鐵甲選手交流時能夠獲取到相關專業知識。其次,節目利用了“明星效應”,吸引更多受眾關注,并制造熱門話題宣傳鐵甲競技比賽,就如節目第十期中鄭爽“暴走”的短視頻,在微博上一經發送就引起了各大網友對該事件的關注和評論。最后,節目從鐵甲和明星之間的互動,所產生的故事情節中,采取有使用價值的部分播放,讓受眾對這種全新的搭配有新的認識,二者的相互結合對制作組來說也是一次新的挑戰。鐵甲和明星雖然都是獨立的個體,但通過相互的接觸和碰撞也是節目的亮點所在,二者在節目中是相輔相成的,且相互作用于對方。
2.3.“戲多”的選手。參賽選手是競技比賽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科技類綜藝欄目中各項比賽需要參賽選手具備一定基礎的專業知識和道德素養,在鏡頭前樹立正能量的形象。受眾在觀看綜藝節目時不僅關注參賽鐵甲之間的戰斗,也會將目光放在參賽的選手身上,這有別于純粹鐵甲競技的比賽。《這!就是鐵甲》讓一直處在鏡頭外的參賽選手走到了熒幕前,并在節目中展現出各自的性格特點和人物定位。譬如節目中吳尊戰隊的“俠客”選手,在第一期與吳尊最初見面時,便給吳尊起“吳白來”的外號。節目保留了每位選手的獨特的個人魅力,讓受眾在關注鐵甲本身的同時也被參賽選手所吸引,減少了受眾與選手的距離感,增加節目中的看點,豐富了節目內容。
三、互動模式創新
相較于傳統的電視綜藝欄目來說,網絡綜藝欄目的互動這一模式較符合受眾的需求,隨著社會科技的不斷發展,為改善受眾的觀看效果,加強他們的參與感,節目的互動模式需要不斷地進行完善和改良。網絡綜藝的互動模式隨著時代的變革也在進行著變更,就《這!就是鐵甲》來說,節目的互動模式主要有三種模式:直接互動模式、間接互動模式、“橋梁”互動模式[4]。
3.1.直接互動模式。“人際傳播是兩個行為主體之間的信息活動,人際傳播是一種典型的社會傳播活動,也是人與社會關系的直接體現。”[5]在受眾與節目的互動過程中,受眾也產生了自我認知,他們通過與節目信息進行互動,表達自己想法的方式,以此來宣泄自己的情感。《這!就是鐵甲》利用彈幕的互動模式,改變了傳統的單一傳播方式,將傳播的兩個主體都放在了互動過程中,讓受眾能夠及時進行互動。
3.2.間接互動模式。與直接互動模式相同的是,間接的互動模式也是基于節目本身進行互動傳播,而這樣的互動模式是節目和受眾通過微博、貼吧、知乎等互動平臺進行交流和傳播。由于《這!就是鐵甲》主要宣傳對象不僅有明星還有鐵甲,而且很多受眾都是通過明星才關注到鐵甲本身,所以節目官方在各大互動平臺運營官方帳戶,利用每一期節目的熱點和看點創造出小視頻或者有討論性的話題,給受眾提供交流空間。通過強化節目與受眾的互動性,向受眾普及鐵甲競技的專業知識,讓小眾的鐵甲文化走向大眾化。
3.3.“橋梁”互動模式。電視欄目中的間接、直接互動模式是關注于節目本身的互動模式的劃分,對于在網絡平臺上播放的網絡綜藝欄目,其線上線下互動營銷模式加強了節目與受眾的深度互動。節目組在節目播出后將線上的鐵甲熱潮帶入到了線下的現實生活,創造出全民互動的新格局。2018年4月份開啟了“鐵甲開放日”(圖2-4-3),同年6月,優酷主辦了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互聯網影視峰會“網綜產業化升級”主題論壇,《這!就是鐵甲》受邀出席并展示了部分優秀的八位鐵甲。節目組邀請數百位鐵甲迷到節目的錄制現場進行交流和參觀,并邀請了資深的鐵甲前輩現場講解鐵甲知識、零距離的接觸鐵甲、觀看鐵甲比賽。在《這!就是鐵甲》節目播出后,優酷與天貓攜手打造的以“網綜大片+硬科技”為主題的經濟營銷,讓家用機器人行業全面進入消費市場,充分例證節目聯動對營銷的強帶動性。[6]
互動模式的成功讓節目中穿插的天貓機器人產品銷量上升,展現出受眾全新的生活方式,提高了受眾的生活品質。通過節目線上線下形式多樣的創新互動模式,將線上節目的傳播力結合線下活動的感染力,讓鐵甲競技比賽催動受眾對科技的向往,并讓受眾對鐵甲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
注 釋
[1] 張雅瑩.淺談電視節目后期制作技術思維和視覺定位[J].新聞研究導刊,2015,6(11):270.
[2] 鄭文利.電視節目后期制作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4(16):121.
[3] 李冬梅. 網絡時代中國電視真人秀節目的內容生產與營銷創新[D].山東大學,2010.
[4] 代光萍.網絡自制綜藝節目互動性創新研究——以《奇葩說》為例[D].山東師范大學,2017.
[5]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71.
[6] 資料來源:用炫酷黑科技催動全民科技向往,《這就是鐵甲》“線下活動帶”持續發酵鐵甲熱.網易號“傳媒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