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保養
摘 要 校企互融是技師學院培育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破解當前校企之間人才培養與應用脫節難題的選擇。但在實踐過程中,我國技師學院汽車系專業開展的校企互融人才培養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創新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確保為社會輸送更專業化的技能型人才,是每一位在校教育者和企業人才需求管理者都要思考的問題。本文結合筆者的研究實踐,探討校企互融模式下實現技師學院專業人才建設模式的創新方法。
關鍵詞 校企互融 技師學院 專業人才建設 創新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12.005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skilled talents in technician colleges, and it is also the choic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disconnection between talent training and applic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e,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the talent training work of the automobile department of China's technician college. To innovate the training mode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and ensure the delivery of more professional skilled talents for the society is a problem that every educator and enterprise talent demand manager should think about. Based on the author's research practi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novative methods to realize the professional talent construction mode of technician colleges under the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 mode.
Keywords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 technician colleges; professional talent construction; innovation mode
這些年來,我國職業教育事業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但伴隨社會經濟市場日益壯大,專業人才的培養依舊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在相關政策的支持下,學校、行業、企業之間逐漸建立了越來越深入的合作互融關系,形成一種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確保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得以創新,培養效率得以提升,但在實踐中依舊存在一些創新性不足的問題。
1 校企互融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論研究
關于校企互融模式的提出和應用,其理論依據涉及較多。如人力資本理論,該理論提倡在合理的管理下實現人力資源的精干與高效,確保實現最大的人力資源價值,促進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1]要發揮人力資本理論的指導作用,就要找到校企資源互補的結合點,先要考慮到企業在當中的利益點,為學校制定人才培養目標奠定基礎,也要確保校企能夠公平共享教學資源與科技資源,真正將便利應用在人才培養上。[2]如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與學校均面臨行業競爭壓力,且其目標中都含有提高人才培養教育的能力,借以增強自身競爭力。如果校企之間達成聯盟合作關系,通過資源互換與整合,在削減成本的基礎上還能提高競爭力,達到合作的最大利益,才能實現發展。但與此同時也要注意到當前出現“校熱企冷”的現象,在合作互融下也有一些矛盾,首先是資源重要性問題,在培養人才過程中企業除了人才的需求本身外,還需要設備、場地、資金及相應的政策支持,學校人才培養如果沒能達到企業需求人才的標準,那么互融合作的重要性就會大大降低。其次,人才資源有可替代性的特點,如果校企互融模式下培養出來的人才成本比其他方式獲取人才的成本更高,那么學校的主動權就會喪失,影響校企合作互融的效率。[3]
2 技師學院專業人才建設模式應用存在的問題
首先是缺乏信息反饋機制。比如技師學院汽車系汽修專業課程的設置,學校對社會企業用人需求了解不多,于是專業課程的設置、理論與實踐的銜接等均缺少信息關聯和反饋,使得技師學院的專業人才供應需求存在偏差與脫節的問題,甚至引發產學研僵化的現象,不但不利于技師學院人才的培養和發展,同時也影響學校自身的進步。其次是人才培養的目標與實際的需求不相符。技師學院汽車系汽車維修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應緊密聯系市場的需求,順應市場人才應用的方向,才能確保輸送的人才與市場崗位相適應,確保人才利用所學知識發揮應有價值,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技師學院的汽修專業學生培養工作目標定位并不清晰,存在一些盲目跟風的問題,影響人才專業化的培養效率和整體的綜合實力,這也導致學校普遍的就業率達不到標準。再者是學校設置的課程體系存在不合理的情況,對專業學生的教學培養中,課程的設置非常重要,如果缺乏合理課程體系作為專業學習的基礎,人才培養的目標必然無法達成。當下技師學院汽修專業學生的專業課程學習體系存在諸多設置不合理的情況,如實踐與理論占比不協調,教學內容與實際需求聯系不緊密等等,均無法指導學生參與正常的實踐工作,發揮專業才能。最后是對學生的評價方法較為單一。長期以來,技師學校管理者一直強調教學質量必須提升,人才培養目標需要達成,但卻忽略人才培養過程中應分階段評價和反饋教育成效與合作成效的問題,另外評價方式非常單一,使得培養出來的學生如同流水線產品,別無二致,必然無法實現人才培養科學性與實用性的雙提升目標。
3 校企互融實現技師學院專業人才建設模式的創新策略
3.1 互融理念,學校重新修訂與企業崗位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方案
結合技師學院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以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技師學院要結合汽車系汽修專業職業市場人才培養的理念與教育觀進行深入融合,將崗位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標準和培養規格進行確定,全面修訂和人才需求企業崗位相對接的人才培養方案。
學校的汽車系汽修專業人才培養,要緊密結合生產規律與教學規律,盡可能安排學生在旺季去到企業的4S店工作,充分借助濃厚的工作環境提高和鞏固自身在校學習的專業技能,在淡季則集中回到學校進行訓練,整合實踐內容,進一步鞏固理論知識。學校專業學習的氛圍下,教師要重塑學生專業理論體系,形成一種“旺工淡訓”和“雙境提升”的人才培養模式。劃分為三學段的技能學習模式,聯合專業與綜合技能的分段式提升,讓學生在這樣的培訓方法下更好地進行實踐,提高專業能力,提升職業素質,也很好地解決了企業汽修店鋪旺季中用人的問題,促成了校企合作的前提。據筆者調查發現,這些年來本地城市有超過30家的汽車4S店都爭相與當地技師學院汽車系進行合作,形成多種形式下的訂單化人才培養方法,同時也合辦有“東風標致班”“東風雪鐵龍訂單班”等多個訂單班,很好地先接了校企之間的人才培養鏈接,確保學生在校掌握的理論知識有實踐平臺加以檢驗,共同促進學生個人、學校育人以及企業用人需求的滿足。
3.2 互融標準,學校與企業進行合作共同開發專業學習課程
將學生培訓的標準結合當前汽車行業4S店的標準要求以及學校為學生后續發展制定的規劃,要考慮通用性、崗位專項能力和核心業務能力上,將這些指標進行結合,確定更專業和系統的課程體系,同時開發綜合素質平臺、核心能力平臺、多崗位能力平臺等等,確保學生掌握專業技能、核心能力以后,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對應的專業課程,逐漸打造專長,提升能力,也朝著一專多能的方向發展,使自身在該專業與行業的轉化中更順暢。
另外,在汽車相關維修企業中還有不同企業甚至不同店鋪的技術標準,涉及企業文化、職業資格證書要求等等,這些都要融入學校的人才培養工作中,并積極與企業共同制定汽車專業的全部學習課程標準,學校承擔專業教育工作的教師要與企業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技術人員共同編寫專業工學結合教材,完善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的專業內容,加入更多實際的知識點,不斷完善專業知識資源建設庫,共同整合應用汽車專業資源。多年的研究結果證實,包括研制開發形成的國家級、校級的精品專業課程能夠為汽車專業教學的方法和教材的建設帶來全面的改革,也為人才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3.3 互融任務,技師學院與市場企業要共同探索高效的教學模式
汽車系汽修專業人才的培養,要結合實際情況,充分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項目導向教學法等方式,推進理實一體化模式的開展。首先,技師學院要主動與企業探究設計用于發展能力,提高水平的教學任務,要求在企業互融合作下眾多知識點均能來源于實際工作,以真實崗位任務的方式給予學生足夠的專業鍛煉。其次,要強化教學過程與實踐學習的對接工作,學習任務要與工作任務有著較高的相似度,此外還要保證環境一致、內容一致、要求一致,這樣才能更好地融合理論與實踐。
3.4 互融資源,校企合作下要為學生共同創建實習實訓基地
如為學生建設教學與實訓融于一體的廠中校,或是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為學生創建多的培訓基地、社會平臺,形成經營服務于一體的校中廠,充分利用學校內的教學環境與平臺,引入企業提供的真實工作任務。這方面可參考黃岡九九陽光汽車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與當地技師學院汽車系形成的校企互融人才訂單培養模式,利用良好的工作環境,以真實工作任務為主,開展教學,學生在完成實際工作任務后,以實踐的方式掌握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同時企業還對合格的學生提供穩定的頂崗實習機會。
3.5 互融角色,校企雙方共同打造雙師型戰略團隊
在校企互融的人才培養合作模式下,雙邊的工作人員及教師也處于不斷成長和積累經驗的過程。在人才培養中,學院要積極創建名師工作室,從教學、技能以及科技創新三個方面創建不同專長的教育團隊,這一團隊負責企業兼職教師的能力培養工作,促進師傅向教師方向轉變。此外,學院還要與企業4S店共同組建科技創新的團隊,從技術上進行攻關,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科研能力以及企業員工的社會服務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將其應用在對學生的教育中,對人才教育與培訓有積極的影響。雙師型戰略團隊的打造,不但是為汽車系專業人才培養奠定基礎,也是實現發展學校和發展企業的雙目標,為兩兩合作提供條件。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校企互融模式是符合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學校專業建設以及人才培養發展需求的有效培育手段,也為當前技師學院專業人才培養工作指明方向。因此,在校教育者要轉變陳舊的教學觀,重新思考新時代下專業人才的需求和培養模式,不斷借助與企業合作下的優勢完善人才課程學習體系,采用更多理實一體化的模式,確保學生實現全方位的提升與成長,為其今后的發展就業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王質凡.以職業能力培養為導向的高職汽修專業教學研究[J].智庫時代,2019,2(14).
[2] 王偉.淺談汽修專業課教學中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J].汽車維護與修理,2018,340(24).
[3] 柳云華.職業院校汽修專業翻轉課堂體系構建策略[J].內燃機與配件,2019,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