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直
摘 要 中等職業學校在對學生進行文化教育和技術技能培養的同時,更應重視學生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能力的提升,使他們以較強的實力步入社會。中職學生群體構成復雜,多數學生學習能力低,行為習慣差,對生活和工作缺乏信心,為解決中職學生的這些現實問題,中等職業教師應在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滲透,重視中職學生的德育工作,改進德育方法,拓寬德育手段,掌握德育規律,增強德育效果。
關鍵詞 新課標 中職教育 語文教學 德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x.2020.12.051
Abstract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learning, working and living abilities, so that they can enter the society with strong strength. The composi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is complex. Most students have low learning ability, poor behavior habits and lack of confidence in life and work.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actical problem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secondary vocational teachers should strengthen the infilt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to students in teaching, pay attention to the moral education work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improve the moral education methods, broaden the means of moral education, master the rules of moral education and enhance the effect of moral education.
Keywords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Chinese teaching; moral education infiltration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立足本國國情,遵循教育規律,堅持改革創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為工作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1]中等職業教育擔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任務,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1 新課標下中職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緊迫性
新課標下的教育理念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語文教育之于“德有著重要意義。從新課標的要求來看目前中等職業語文教育不僅側重于“智”方的方面,更加關注學生的整體素質即“德”的提升,多數中等職業學校在語文教育教學中都紛紛加強對學生的德育培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定的問題。表現為以下方面,第一,從中等職業學校層面來看,語文德育教育缺乏人文關懷,顯得急功近利,重視德育教育的灌輸,輕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未充分認識德育的重要作用,甚至有的學校將德育教學獨立于教育教學過程,忽視德育與教學間的必然聯系。[2]第二,從德育內涵的角度來看,新課標下,德育的內涵不斷擴大,尤其對中職學生來說,其畢業后即將走向工作崗位,不僅要懂技術,更要具備良好的道德素質,那么如何突破德育的范疇,增加德育教育的吸引力和實效性,已經成為中職學校必須認真思考的難題。
2 新課標下中職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必要性
隨著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提高,中等職業語文作為中等職業教學的基礎核心學科之一,也加強了對學生素質修養和文化內涵培養的要求,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此基礎上,語文德育滲透便十分必要。第一,中職語文教學和德育教育相輔相成,中職語文教學與德教育有著共通之處,德育始終貫穿于語文教學中,而且發揮著促進作用,這也是新課表下中職語文教育的創新,有助于中職學生雙向能力的培養和提升。第二,中職語文教育與德育的融合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中職學生作為即將步入社會的一大群體,他們的教育程度,對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通過中職語文教學來滲透德育教育,不僅能夠提高中職學生的語文素養,還能夠提高他們的品德素養。第三,中職語文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通過中職語文課程中的德育故事,來引導學生學習優良的品德和體味美好的情感,能夠使學生在乏味的學習中,體會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使學生的情感、意志和行動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與提升。
3 新課標下中職語文教育中德育滲透的可能性
語文課程是一門結合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學科,中等職業學校語文學科的德育教育旨在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終身發展能力,成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第一,從目標層面看,《中等專業學校培養大綱》中指出中職語文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對學生進行文化的熏陶,來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樹立遠大的理想,發展個性形成健全的人格,目標的實現離不開中職語文教育教學工作,語文學科不止單純對學生的語文素養進行培養,還肩負特殊的任務,這種目標一致性為中職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提供了基礎和前提。[3]第二,從內容層面看,語文學科是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學科,其知識面廣,思想性強,對豐富的學生人格素養發揮重要作用。新課標下,中職語文教學應堅持“文以載道”的原則,從孔子開始,到儒道法思想,語文教學與德育教育教育之間存在必然的聯系,德育教育離不開語文教學。第三,從文與道關系層面來看,語文知識和素養具有表情、達意、載道的功能,其“文”“道”交織,試圖通過語文課的教學來實現德育教育,中職語文教學能夠使中職學生思想上受教育,感情上受熏陶,這是中職語文教學德育滲透的可能性。[4]
4 新課標下中職語文教育中德育滲透的藝術
新課標的背景下,中職語文學科德育教育也具有了新的內涵。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包括四個方面,語言理解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發現與鑒賞、文化傳承與參與。[5]其中審美發現與鑒賞、文化傳承與參與兩方面與語文學科的德育教育密切相關。中職教師在教學時應盡量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結合兩方面核心素養,使德育教育滲透語文教學中,并獲得實效。結合本人的教育教學實踐,關于中職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提出如下建議:
首先,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滲透。第一,中職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應充分利用課前導入,激發學生的情感。在教學中,根據相應單元課文主題進行德育教育,將課文主題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得出為人處世相應結論,實現德育滲透的目標。第二,中職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應充分利用課文時代背景、作者簡介,對學生熟悉的作者,可提問式引入,結合所學知識與學生一起回顧;對學生不太熟悉的作者,可對比引入,使學生能夠感同身受作者的情愫,也能夠巧妙地將德育融入其中。第三,中職語文教師充分利用學科的交叉,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引導學生利用所學解決語文學習中的問題。第四,中職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應充分借助作文教學來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的培養。在作文教學中充分利用微寫作教學,鼓勵引導學生關注時事熱點,并利用微寫作對時事熱點進行點評,鼓勵學生各抒己見,相互交流意見。
其次,課外教學活動中滲透,第一,利用課外閱讀實施德育教育,閱讀是德育教育實施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課外閱讀活動,閱讀優秀的作品,品味語言藝術,發現美,欣賞美,形成正確的審美意識、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與鑒賞品味來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語文教師可根據中職學生的特征、愛好、思想實際推薦閱讀讀物。推薦書目可以考慮結合與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推薦書目進行交叉整合,選擇中職學生能力理解范圍內的書目進行閱讀。這種交叉有利于中職學生與普通高中學生的交流或者進行互動,穩定學生的交友面。學生彼此分享自己喜歡的書目,課后組織同學們相互探討或教師點評,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第二,利用實踐活動實施德育滲透,實踐活動更能因材施教。在實踐活動中,學生作為主體,自主進行知識的理解轉化,理論應用于實踐,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育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涵養職業精神,為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提供支撐。
再次,通過情感教育來實現語文德育教育教學,教育是具有情感的一項工作,不僅有教師無私的愛,更有情感上對學生靈魂的教育,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對學生的激勵和鞭策,是推動學生進步及成長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中職學生生源質量整體偏差,部分學生來自單親家庭或農村留守家庭,缺乏來自家庭的關愛;大多數中職生并非主動選擇來到中職院校,來到中職學校對他們來說是一次失敗,這種失敗心理使他們對前途感到悲觀迷茫;同時由于初中階段成績不佳,受到表揚獎勵等肯定性評價的機會較少,他們對肯定性評價的敏感度要高。[6]這就要求中職語文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與學生多交流多談心,多以鼓勵為主,多肯定學生,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喜愛,打動和感化學生,從而完成對學生主動學習和主動感知的教學目標,使他們自主的回報社會,自主的去愛。
最后,教師表率作用中實施德育教育的目標,教師是德育教學的主體,在教育中起示范作用,因此應通過教師的表率作用來實現對學生的對德育教育,通過加強教師自身師德師風建設,完善教師自身人格,用教師良好的言行舉止感化學生,從而實現對學生的潛移默化、不言而喻的德育教育。[7]
5 小結
積極的推進德育教育是新課標背景下德育教學的轉型和升級,也是實現中職學生全面發展目標的必要手段。語文是中職教學的重要學科之一,其內容豐富、意義重大,通過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既能完成語文教學的目標,也能夠實現德育教育,這是新課標下,中職語文教學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更是提升中職學生文化素養和技能水平的必然舉措。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標準,2020.
[2] 茍怡.淺談中職語文教學中德育的滲透——以內江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才智,2018(06):126.
[3] 李雪,張國平.淺談中職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9.27(12):22-23.
[4] 李霞.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淺談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功能[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8):57.
[5] 高俊晶.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德育的幾點實踐[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8.20(03):62-65.
[6] 劉金銘.中職學校生源困境分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7.
[7] 韓丹丹.農村青少年職業教育認同感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