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凱鴻
(福建省南平市順昌縣嵐下中心小學,福建南平 353203)
小學高年級學生所接觸的數學課程難度較高,部分數學基礎較薄弱、學習興趣較低的學生很難對其進行有效學習,再加上部分教師并未采取恰當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積極的鼓勵和引導,致使班級內出現越來越多的數學學困生。相關數據表明,農村小學高年級數學學困生數量在學困生總數中占據較大的比例。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結合學困生的實際情況,尋求正確的轉化和教學方法,以便幫助他們脫離學習和思維上的誤區,從而獲得進步與發展。
結合目前我國農村小學教育的發展狀況不難看出,導致數學學困生出現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先天發展不足,導致部分學生智力較低,學習水平很難達到班級平均水平;第二,學生心理發展不成熟,極易受到外界環境和不良思想的誘導,從而產生自我否定的意識,并逐漸失去對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近年來,心理問題逐漸呈低齡化發展趨勢,這也就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低齡學生由于受到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等方面的巨大壓力而產生了心理問題。尤其是部分數學基礎較為薄弱的學困生,他們在學校承受著來自學業失敗的打擊,在家庭中受到父母的訓斥和指責,極易產生自我懷疑心理,進而放棄學習、消極應對、用叛逆的行為掩蓋自己內心的恐懼。
1.家庭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2015年春節團拜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緊密結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名心理學專家郝濱曾說:“家庭教育是人生整個教育的基礎和起點。”以上這些話語都明確地指出,家庭教育是影響人未來發展的基礎性因素[1]。
但是,通過對我國多處農村地區進行走訪調查,筆者發現,導致小學高年級數學學困生大量出現的主要原因是其家庭教育的嚴重缺失。部分家長并未接受過較高的文化教育,他們對家庭教育的認知嚴重不足;部分家長打著心疼孩子的名號過分溺愛孩子,導致學生從小便形成輕視知識與學習的心理;還有部分家長由于其他原因產生家庭巨變,對學生幼小的心靈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傷害。
2.社會環境
在高新技術快速發展的21世紀,海量的信息內容充斥著整個網絡世界。小學生很難抵擋游戲和網絡的誘惑。受到不良誘導的學生,輕則會將更多注意力轉移到游戲和網絡中,進而影響到自身的學習效率和積極性,重則可能對心理造成不可逆轉的刺激和傷害。
小學生的喜好質樸且簡單,對于自己喜愛的教師,往往更愿意投入時間和精力學習其所教的學科;而對于不喜歡的教師,無論教師浪費多少口舌與時間,他們也可能始終都無法專心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因此,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成為一名深受學生喜愛的教師。尤其對于農村小學教育而言,受教育水平、師資力量、教學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農村學生的學習效果遠低于各發達地區的學生,進而致使大多數農村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數學基礎較為薄弱,在學習過程中時常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學生在遇到困難時,第一時間想到的解決方法就是請教教師。教師要注意無論學生提出的問題的難易程度如何,都不能以敷衍了事的態度對待學生,而要耐心地對學生進行講解和疏導,嚴禁出現嚴厲指責、批評,甚至挖苦學生的行為[2]。
教師在開展教學或引導學生解答問題時,可以根據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適當增加問題難度,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加熟練地運用已學知識,還能培養和鍛煉學生對待數學學習的優秀品質。其中,設計問題和關卡的環節是每位教師都需要特別關注的重點環節,這一環節中的每個問題和關卡都必須以學生的實際學情為基本出發點,并通過階梯的形式逐漸提高問題的難度,擴大知識覆蓋范圍,從而促使學生積極探索和鉆研問題,在解題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喜悅。除此之外,由于部分學生在面對難題時,很容易產生浮躁、退縮、恐懼的心理,教師要實時觀察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采取恰當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進而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夠用“平常心”對待數學學習。
學困生大多不具有正確的學習模式和方法,這便需要小學數學教師結合每位學困生的實際情況,給予他們正確的方法指導。例如,在教學“圓柱的表面積”時,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觀察圓柱共分為幾個面,再根據不同面的計算特點代入合適的公式進行計算。由于學會圓柱的表面積計算公式不只是解決數學問題的基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學會合理地運用圓柱的表面積計算公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一個油桶的底面半徑是2dm,高是4dm,那么想要做這個油桶總共需要的鐵皮面積是多少?在解答這一應用問題時,教師要嚴格規范學法指導,以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夠熟練地將圓柱的表面積計算公式用于解決具體問題。同時,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時也要設置不同層次的練習題。針對班級內數學學習成績處于中上等水平的學生,教師可以為他們增加一些選做題目。而班級內數學學習成績處于中下等水平的學生只需要完成基礎的訓練問題即可。這樣分層次的問題訓練不僅可以使優等生的學習潛能得到進一步的開發,還能使學習水平較低的學生樹立關于數學學習的信心,最終幫助數學學困生逐漸轉化成為能夠掌握基礎學習內容的中等生[3]。
教師在安排座位上,可以采取將尖子生和學困生交叉排位的方式,也就是以學優生帶動學困生,從而提高班級的整體學習效果[4]。同時,這種排位方式還可以有效地避免以“分數論英雄”情況的發生,使學困生明白自己是受到教師關注和重視的,從而增強學習自信心,為其后續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創設優良的學習環境。
每位學生都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絕對不能輕易放棄任何一名學生。同時也要注意,數學學困生的轉化是一個長期且緩慢的過程,教師要通過轉變教學方式、創設教學環境等多種途徑,轉變數學學困生們對數學課堂學習的負面觀念,并使他們真正接受和認可數學教師和數學學習,最終幫助他們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