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霞 丹陽市河道管理處
項目支出預算工作主要是基于事業單位的具體職能以及相關的法律政策所開展的,需要從事業單位的實際情況出發來編制專門的預算,并嚴格按照審批程序來制定出不同的收支計劃。項目支出預算可以為事業單位下一階段發展目標與經營決策的制定提供參考,準確反映出特定活動所需要的經費標準。為了能夠支持我國水利事業的蓬勃發展,水利事業單位需要積極創新項目支出預算管理制度與方法,從問題出發來加強改革,保證項目正常運作的同時提高資金利用率。
當項目正式確立后,需要按照輕重緩急的順序來對項目支出進行排列,同時分別驗證項目支出的可行性、合理性、必要性,與相關部門的實際職責相掛鉤,結合年度工作目標來加以檢驗。此外,還要綜合判斷項目支出活動中所存在的風險,提前制定出相應的補救措施,以此來保證資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根據業務目標內容來逐一核對項目支出預算的管理制度,同時還要進一步細化各個項目的支出范圍,綜合考量工作任務與計劃的開展需求,嚴格遵守專款專用原則,加大管控力度。
在正式落實項目支出預算安排之前,需要綜合判斷項目對公共資源的占有情況,水利事業單位要提前給出計劃書,督促業務部與財務部聯合工作,從實際情況出發來逐一核實項目支出內容,從整體角度出發來做好統籌考量,按照存量結合原則來給出相應的處理意見。
各個項目支出環節都應當圍繞績效來落實,為了保證績效考核的實際價值,應當對項目支出的全部過程展開跟蹤管理,同時要根據實際需求來將考核結果公布于社會,全面接受社會大眾的監督。
目前,依然有不少水利事業單位的領導沒有足夠認識到支出預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管是管理理念還是管理方法都非常陳舊,只是將其劃分到財務部門的工作范疇中,從而嚴重阻礙了支出預算管理水平的提升。此外,還有部分水利事業單位完善預算編制的主要目的是得到上級補助,在獲得撥款后立即將后續的預算管理工作拋到腦后,不僅浪費了很多寶貴資源,而且還阻礙了執行與監督機制應有價值的持續發揮。
首先,項目支出預算管理不夠“接地氣”,事業單位在開展與項目有關的調查分析工作時過于籠統,沒有對各個環節中的項目支出情況進行逐一核對,無法保證相關數據的完整性。更有甚者,部分事業單位全憑以往的經驗來進行估算,毫無說服力。
其次,部分事業單位存在著虛假瞞報的情況,為了能夠獲得更多的經濟利潤,謊報項目規模,導致支出預算的金額嚴重虛高。此外還存在著將與項目無關的其他支出也劃分到編制預算中,為了讓數據更好看,會根據項目規模來利用倒推法來大致估算出支出金額,導致整個支出預算管理工作完全本末倒置,毫無實際意義。
現階段,許多事業單位進行年底結算工作的時候,由于擔心上報的費用較少而實際花費較大的情況出現,所以就在上報項目支出中盡可能的將金額數向上浮動,盡管許多事項都是有文件規定的,但是在執行中,也可能出現執行力不強的情況,對本該進行支出的項目,沒有及時支付,甚至會隨意改動,這就使得事業單位的項目支出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的開展。
目前,仍有很多水利事業單位存在著重分配、輕管理的情況,有關于項目支出預算的管理工作如同一盤散沙,單位領導看中的只是最終的經濟收益,對于項目資金預算管理的執行過程并不在意。由于缺少相應的考慮監督機制,一旦出現紕漏無法在第一時間找到相關責任人,諸如隨意變更資金用途、不按制度制定預算管理方案的現象比比皆是。長此以往,事業單位的財務信息披露度會越來越低,大大增加了管理評價與監督工作的開展難度。
水利事業單位的領導需正視預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結合以往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來制定出相應的管理方案,為后續管理工作的落實打好基礎。領導的存在意義不僅僅是管理各級部門與制定管理決策,更加重要的是為下級員工樹立榜樣,尤其是在項目預算管理工作中,領導要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引導與服務作用,以身作則,通過榜樣的力量來強化員工的預算管理意識,督促相應管理體系的積極改進與完善,營造出人人關注、人人參與、人人執行的良好氛圍。
在日后的工作中,水利事業單位要全面、深入、細致了解下項目的實際情況,在此基礎之上來對各個環節的支出預算展開動態化管理,通過合理利用信息技術來輔助相關工作的開展,確保各項數據的完整性與真實性。領導要督促監理收支臺賬,并同時設置相關責任人來負責監管,在第一時間清查與項目有關的經濟來源、支出與執行情況等,將每一筆收支都呈現到臺賬中。
在開展項目支出預算管理工作時,預算管理人員要將所有支出都記錄清楚,并在記錄中至少設置三級科目,并將每一筆支出的實際用途細分清楚,為后續的國庫集中支付做好準備。另外,支出預算管理工作要把握核心要素,嚴格按照統籌規劃原則來劃分出重點支出與基本支出,而后再靈活選擇相應的預算管理措施,確保專款專用。
要持續加大項目支出預算管理的執行力度,從細節處入手來確保各項資金均可被應用到項目實際中,同時做好后續的監督管理工作。在實踐中,如果遇到必須要調整項目支出的情況,則需要與監督部門共同合作,嚴格按照審批程序來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以此來避免超標現象的發生。除此之外,在選擇編制方法時應當考慮采用零基預算,根據存量資產的使用情況來考慮是否要對資產配置方案作出調整,最大化激活存量資產的同時優化當前的預算執行制度。
除去上文中所提及的幾點改進措施外,最后需要完成的是構建出完善、科學的考核監督機制,歸根結底來看,項目支出預算管理需要由人來完成,因此必須要從人的角度出發來制定出相應的責任制度,將此項工作落實到個人身上,當問題出現時可以在第一時間找到相關責任人。而獎懲對等制度的制定,其主要目的是約束預算管理人員工作行為的同時激發工作積極性,進而達到優化轉向資金的作用。此外,水利事業單位還要從項目實際出發來制定明確的績效評價標準,同時鼓勵工作人員將預算管理信息披露到公共平臺中,整合多方力量來加大監督力度,充分發揮出公民的監督作用,讓各種暗箱操作無處遁形。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項目資金的預算管理制度將更加細致化、合理化,各項工作均可有制可依。
綜上所述,我國的水利事業已經進入到了穩步發展的階段中,水利事業單位的管理制度與監督體系也在日益完善。但不容忽視的是,由于項目支出預算管理是一項系統化工作,因此需要將其貫穿于水利事業單位的各項運作環節中。由于受到多方因素的影響,項目支出預算管理工作仍存在著較多問題,在日后仍然要積極整合多方資源,引進先進理念與先進方法的同時調整發展規劃目標,實現項目預算管理全過程監管,可最大程度保障項目實施的順利開展,對水利事業單位綜合效益的提升發揮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為水利事業單位的長足發展提供持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