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喜娟
(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阿陽實驗學校,甘肅靜寧 743400)
在當前的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學生存在的問題不僅表現在單詞積累量小、語法知識理解不透徹等方面,在真正涉及寫作的詞塊、語塊、句子銜接、篇章布局等方面的能力也存在不足,英語寫作現狀堪憂,急需教師從課堂模式、教學方法等環節出發,對初中英語寫作教學進行改革。
初中生的英語寫作中,最主要的困難在于學生對英語作文的結構安排、句子銜接等方面的能力不足,導致英語作文結構混亂,即便是內容精彩,往往也得不到較高的評價。實際上,要對學生進行寫作中如何組織段落結構的指導,只通過口頭理論的講解是不夠的。即使學生知道英語寫作的要點,但在實際寫作過程中,大部分學生還是不會將這些理論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1]。
同時,初中生在寫英語作文時,因為有了一定的單詞和語法基礎,更容易出現直接進行中英文翻譯的現象。具體來說,學生在看到一個作文主題時,首先會在腦海里構思一篇中文的作文來。英語寫作往往篇幅不長,所以學生有時間將中文的作文一字一句地想好甚至寫下來,然后全篇翻譯成英文,這就完成了英語的寫作。這樣寫完的作文,一方面句子、段落之間缺乏銜接,另一方面中心句、主題句也會缺乏,使得整篇文章成為零散句子的堆砌,在論述觀點時既做不到全面,也缺乏有力的論證,作文質量自然不高。
對英語閱讀文本的分析,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教師以一些英語的文章,最好是原文書或者報紙等內容的節選,由英語作者撰寫,或者是初中英語優秀作文中選取的文章作為分析的范例,帶領學生從段落安排到文章主題的作用、主題句和非主題句的區分與運用、段落之間、句子之間的銜接句或銜接詞的作用和實際運用等方面,對范例文本進行細節性分析。針對母語者所撰寫的文本進行細節分析,有利于學生理解英語這種語言在句子表達和觀點論述時與中文的差別,而對中學生優秀英語作文的分析,則可以讓學生學會如何在初中作文這種篇幅較短且定題定向的寫作要求下合理安排每個段落,在只有短短的幾百詞的作文中做到論點明確,論據充分。
英語教材中,每一單元的閱讀文本都為學生提供了不同主題的寫作素材。教師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從寫作的角度分析教材中的閱讀文本,進而讓學生以教材中的內容為基礎進行思維拓展以及素材積累,這樣在英語寫作過程中就能夠盡量避免無物可寫的情況出現。
例如,對于假期計劃這一主題的寫作教學,教師可以在引導學生拓展思維、進行寫作內容分析時,回想教材中與這一主題關聯的單元內容,包括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這幾個單元中關于旅行的內容,或Sad movie make me cry.Have you ever been to science museum? 等單元中關于各種活動安排的內容等。在豐富了學生關于假期計劃這一主題內容后,教師可以分別在每一方向的相關單元選取一篇閱讀材料,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分析,將教材中關于旅游的景點、路程安排介紹或電影院、博物館等活動場所的介紹,從記敘故事、對話等文本轉化為寫作中的素材片段,實現從閱讀到寫作的遷移[2]。這樣學生就能夠通過閱讀材料的分析和轉化,實現各種話題、內容的系統化寫作素材積累。學生通過對文章結構的分析,鍛煉了自己的段落篇章布局能力,并將這些積累的素材合理地安排在英語作文的論點和論據部分,使得文章顯得更加豐滿。這種寫作教學的模式在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文章內容和單元主題的理解。因為主題相似,學生把閱讀文本中比較精彩、典型的句型和詞語積累起來,可以在寫作過程中進行模仿應用。因此,寫作和閱讀成為相互補充、和諧一體的兩部分,實現英語教學中閱讀、寫作的一體化。
無論對于哪種語言,文章最能體現出語言及其背后所代表的文化。因此,通過對英語文章的分析,能夠發現英語在表達上具有“直線性”的特點。無論是在敘事還是論述過程中,人們都習慣在開頭部分點明觀點,然后圍繞主題展開討論和敘述。這種語言表述的特點,不僅表現在文章的段落與句子的安排上,在句子結構上也有所體現。
例如,在You are now excluded from the work environment that offers purpose and structure in your life.一句中,就先點明了你被排除在職場環境之外,然后再用that 引導對職場環境的定語修飾,表明是什么樣的職場環境。這種思維方式和表達習慣,是初中生在寫作教學中需要了解和養成的最核心的知識和習慣。促使學生思維方式轉換,養成在英語語境中的思維方式,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以英語文本為載體,為學生創設英語語言環境,讓學生在多聽、多看、多想、多用的基礎上,養成英語思維和表達的習慣,進而在寫作中體現出來。要實現這樣的目的,選取英文文本時,將英語母語者所撰寫的文章作為閱讀材料更為規范,效果更明顯。例如,教師可以選擇BBC 或者VOC 等新聞廣播電臺的慢速英語廣播稿作為閱讀文本。這種文本材料因為具備新聞的特點,所以是最典型的在開頭點出事情主旨再進行詳細介紹的文章結構。同時,這種國家新聞頻道的廣播內容在語言和句子的使用上也更加規范,有利于使正處在英語學習基礎階段的初中生養成規范的用詞用語習慣,更適合在書面表達中運用[3]。對這種新聞文本的分析,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創設良好英語語境的思維,還能夠養成學生關注新聞時事的習慣,更能夠通過與音頻的搭配,實現對學生聽力的訓練,一舉多得。
英語作為一門知識性和應用性兼具的學科,對學生的要求是全方位的,包含聽、說、讀、寫各個方面。其中,寫作是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一大重難點,它成為當前教學改革中教師關注和探究的主要方向。借助課內課外的閱讀文本,教師通過深入分析文章結構、語言等特點,加強學生的文章布局、英語表達等能力,豐富素材積累,進而實現英語教學中的閱讀、寫作一體化,以閱讀來帶動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