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娥
(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城關第二小學,甘肅定西 748100)
語文寫作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的積累,從量變達到質變。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很多學生對語文寫作有一種抵觸心理,甚至因為寫作而厭惡語文學習。其實,寫作不是枯燥的,而是充滿趣味性的。真正會寫作的人,在寫作過程中能夠真切感受到寫作的快樂,從寫作中有所收獲。本文分析了寫作教學的現狀,并提出了有效的教學策略,以供參考。
當前很多學生寫作都是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處于一種被動的狀態,缺乏寫作的積極性與主動寫作的意識。在被動寫作的狀態下,學生會按照教師所要求的字數進行寫作,認為只要達到字數要求就可以了,忽視了寫作的意義。寫作不是為了完成字數,而是一種內心想法的表現,是一種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被動寫作常常會蔓延到其他環節中,如閱讀,這種被動的心理狀態對學生的發展極為不利[1]。
很多學生反映自己沒有東西可寫,沒有什么感情可以表達。究其原因,學生的閱歷較少,社會經驗不足,積累的素材較少,到了寫作時無話可寫。但我們不能否認,學生缺乏對生活及周圍環境的觀察能力是其無話可說的主要原因。生活中有很多豐富的素材,學生只有用心觀察這些素材,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新、有所感悟。寫作能力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長期積累的過程。
部分學生在無話可寫、無情可抒的情況下,常常借助范文。在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當前,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迅速搜索到相關的作文進行借鑒,這種借鑒我們不反對,但是我們反對過分依賴范文。教師在批改學生作文時,常常發現雷同內容,這種相似性是學生對范文依賴的一種直觀體現。范文的確具有參考意義,但是僅供參考,學生不能復制其內容。注重抒發自己的情感,記錄自己的經歷才是學生開始獨立寫作的標志。另外,很多學生的作文千篇一律,過多套用范文模板,這不利于學生情感的抒發和創新意識的養成。寫作是一種創作的過程,需要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而不是“照葫蘆畫瓢”[2]。
除學生自身的原因外,教師缺乏對學生的指導也是學生寫作能力差的原因之一。很多教師在作文課上只是幫助學生審題、構架作文結構、列出基本的作文綱要。當學生無從下筆時,教師也只是直接地拿出范文,并沒有對學生的寫作進行有效的指導。教師對學生的指導不能停留在淺層次、停留在形式主義,而是幫助學生理解寫作的內涵,使其真正體會到寫作的快樂。
學生只有用心觀察周圍的事物,觀察生活中的事物,才能有效地積累素材,長此以往,才會有表達的欲望。觀察是人的一種本能,但是用心觀察需要教師進行有效的引導。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樹立觀察的意識,還要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寫一篇觀察性的作文,如秋天的葉子。在引導學生寫秋天的葉子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去觀察葉子,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一片葉子的脈絡,體會葉子聞起來是什么感覺、摸起來是什么感覺、用嘴咬一下又是什么感覺;一片葉子是怎樣的,一定范圍的葉子又是怎樣的;葉子在樹上是什么狀態,落在地上又是什么狀態;遠看如何,近觀又如何等。總之,觀察一種事物要有多個角度,主要在于作者在寫作的過程中偏重于寫哪個角度。在引導學生接觸寫作時,教師要讓學生多多了解一些觀察的方法,這樣學生觀察事物才能更加全面。學生對事物仔細觀察后,可寫的東西自然就多了[3]。
作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體現學生的語文水平。寫作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語文基礎能力,包含詞語、句法等語言積累。教師應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這樣學生的寫作能力才能有所提高。在讀書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體會優秀的作品是如何描述事物、表達感情的,進而應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為了激勵學生多讀書,教師可以從一些故事書入手,如《伊索寓言》《格林童話》等,同時引導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注意好詞好句的積累,并有意識地去記住這些優美的片段,這樣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就會不自覺地應用這些積累。語文學習要以課本為中心,并向外延伸,讀書也是如此,學生要先讀好教材,再讀課外書。課本中的課文就是一些極好的文章,學生可以將一些優美的片段背誦下來靈活運用,將其真正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另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語文課本中優秀課文的內容進行仿寫,這樣學生不僅能真正學好課文,還能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快樂教學的理念深入人心。因此,在實際寫作教學中,教師應實施快樂教學,讓學生在快樂中寫作文、在寫作文中感受快樂。寫作文教學是從三年級開始的,剛剛接觸作文的學生對寫作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很多學生之所以感到寫作難,主要是因為前期教師的引導做得不夠到位,致使很多學生對寫作產生抵觸心理。一開始,教師不需要用標準的話語向學生解釋作文的概念,而是應從學生所熟悉的事物入手,慢慢引導學生。教師不要向學生灌輸寫作文很難的觀念,而應從學生的生活興趣入手,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在對學生觀點總結的基礎上提出作文主題,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描述一位同班同學,讓其他學生去猜或者去補充,這樣一來,學生都會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這些觀點寫出來,這樣一篇人物寫作就完成了。
讀寫能力是基本的語文能力,讀與寫不能分開,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讀寫結合的能力。在語文課堂上,學生既要學習漢字,又要朗讀與背誦課文。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記憶一些優美的句子或者片段,從而為寫作積累一定的素材。
快樂寫作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積極的意義,符合當前的教育理念。學生只有樹立正確的寫作意識,培養自己的觀察能力,積累寫作素材,才能在寫作時得心應手。快樂寫作不能只是一種口號,需要教育者去落實。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策略,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寫作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