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 王雪梅 張恒姣 劉四艷 錢海洪(通訊作者)
(云南省玉溪市人民醫院腫瘤內科 云南 玉溪 653100)
隨機抽取40 例肺癌患者,探究肺癌并發靜脈血栓栓塞癥的危險因素,現報道如下。
隨機抽取我院2019 年8 月—2020 年3 月收治的40 例肺癌合并和未合并靜脈血栓栓塞癥患者各20 例分別分為合并靜脈血栓栓塞癥組(發生VTE 組)及未合并靜脈血栓栓塞癥組(未發生VTE 組)。綜合分析患者的臨床特征,探討肺癌患者并發靜脈血栓栓塞癥的危險因素。發生VTE 組:男性患者10 例,女性患者10 例;年齡56 ~82 歲,平均年齡(75.64±6.13)歲;病程3 ~7 個月,平均病程(5.01±1.02)個月。未發生VTE 組:男性患者11 例,女性患者9 例;年齡57 ~83 歲,平均年齡(77.54±7.23)歲;病程4 ~8 個月,平均病程(5.41±1.32)個月。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以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診斷標準
DVT 及PTE 將參考借鑒2007 版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斷與治療指南》以及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制定的《肺血栓栓塞癥診斷和治療指南》(草案)的診斷標準,并且同時結合細胞學及病理學相關知識點,制定更適合我院發展現狀的診斷標準[1]。
1.2.2 方法
隨機抽取我院2019 年8 月—2020 年3 月收治的40 例肺癌合并及未合并靜脈血栓栓塞癥患者,綜合分析患者的臨床特征,探討肺癌患者并發靜脈血栓栓塞癥的危險因素。結合實際臨床護理情況探究其自身因素、腫瘤因素、腫瘤治療相關因素以及血清學指標等方面影響[2]。
臨床表明,肺癌合并靜脈血栓栓塞癥與腫瘤因素的影響較大[4],腺癌患者發生栓塞的幾率高于非腺癌患者,P<0.05;與肺癌的分期關系不大。見表1。

表1 腫瘤因素對肺癌發生VTE 的影響(例)
近些年來,西方先進的醫療技術理念不斷涌入國內,因此我國的醫療體系發展模式得到有力推進,促進了臨床診療及護理質量與效率的改善。現階段,國內醫學臨床對靜脈血栓栓塞癥進行全面且深入的研究,結合多年來對靜脈血栓栓塞癥的臨床治療經驗,梳理歸納出該病癥的真實定義。靜脈血栓栓塞癥為血液在靜脈內未能正常凝結,致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在病理學角度應該歸類為靜脈回流障礙性疾病。靜脈血栓栓塞癥主要包括深靜脈血栓形成以及肺血栓栓塞形成兩種類型,其中肺血栓栓塞癥在嚴重時較易引發肺癌等腫瘤疾病,時刻威脅著患者的生命質量安全。單就當前醫學臨床中靜脈血栓栓塞癥的發展態勢而論,其經常出現急性發作現象,且以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為主,抗凝治療是其主要的醫治手段,且嚴重者可手術取栓。切合實際分析,靜脈血栓栓塞癥常見于心血管內科,常見致病他原因為靜脈血流滯緩、靜脈壁損傷以及血液高凝等危險因素的關聯性較大,常見的臨床表現為患肢疼痛、腫脹以及較為嚴重的沉重感[5]。
綜上所述,自身因素、腫瘤因素、相關治療因素以及血清學指標對肺癌并發靜脈血栓栓塞癥的均有影響,其中腫瘤因素對患者的影響較深。除此之外,醫護人員需要注意D V T 的隱匿性,避免在臨床診斷時出現漏診現象。由于本次觀察例數偏少,分析項目也少,要證明這一結論還需繼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