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濤
(江蘇省溧陽市中醫醫院 江蘇 溧陽 213300)
近年來,隨著環境污染日趨嚴重、煙草生產及消費水平提高,肺癌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已成為威脅人群健康的主要惡性疾病之一。相關研究指出[1],肺癌死亡率高居男性惡性腫瘤死亡的首位。目前,手術是治療肺癌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值得注意的是,傳統開胸手術由于術創過大、術后并發癥多等問題,其臨床應用價值逐漸下降。因此,應積極尋找更科學、合理治療手段,以改善患者臨床表現。本文選擇我院2017 年1 月—2020 年1 月所收治肺癌患者71 例為對象,以評估電視胸腔鏡價值?,F將詳細情況報告如下。
選擇我院2017 年1 月—2020 年1 月所收治肺癌患者71 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41 例,男28 例,女13 例,年齡47 ~81 歲,平均年齡(65.27±10.36)歲;對照組30 例,男20 例,女10 例,年齡46 ~79 歲,平均年齡(65.31±10.51)歲。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病例納入標準[2]:(1)均符合WHO 有關早期肺癌診斷標準;(2)均符合手術指征;(3)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病例排除標準:(1)合并精神障礙者;(2)合并其他惡性腫瘤或出現遠處轉移者;(3)合并全身免疫性疾病者;(4)不能配合者。
1.2.1 對照組 予以常規開胸肺癌根治術:術前根據影像學檢查資料,確定病灶大小、位置等,擬定開胸手術方案。在全麻下,于病灶一側行切口,逐層分離直至充分暴露病灶,結扎通向病灶區域的血管,將病灶切除,沖洗胸腔,逐層縫合,術畢。
1.2.2 研究組 予以電視胸腔鏡微創術:前期準備同上,于患側腋中線第八肋間作觀察孔、腋前線第三肋間、腋后線第九肋間作雙操作孔,均取2cm 切口,置入電視胸腔鏡,探查病灶,在其引導下,徹底切除病灶、清掃淋巴結。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表現指標差異: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時間。并記錄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手術時間為(73.25±10.32)min、術中出血量為(137.25±25.12)mL、術后住院時間為(4.18±1.20)d,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表現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表現指標比較(±s)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 術后住院時間(d)研究組 41 73.25±10.32 137.25±25.12 4.18±1.20對照組 30 101.12±15.63 368.19±30.16 7.17±2.15 t- 9.047 35.143 7.467 P- <0.01 <0.01 <0.01
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4.88%,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對肺癌患者而言,手術是最好的治療手段,術式包括開胸術、電視胸腔鏡微創術等。其中,開胸術雖具有術野寬廣、病灶切除徹底等優勢,但也存在切口過大、出血量多、術后康復時間長等問題。研究指出[4-5],傳統開胸術會大面積切斷背闊肌和前鋸肌等肌肉,另外,其從呼吸動力組織入路,對肺功能損害極大。而隨著微創技術不斷發展和完善,其臨床應用價值也日益凸顯。與開胸術相比較,其術后恢復更快、疼痛更輕,有利于減少鎮痛藥物使用,有利于胃腸及全身機能恢復[6]。
本文結果顯示,研究組手術時間為(73.25±10.32)min、術中出血量為(137.25±25.12)mL、術后住院時間為(4.18±1.20)d,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研究組臨床表現更好,這可能與其術創更小、鎮痛藥物使用更少等因素有關。另一組數據顯示,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4.88%,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研究組術后并發癥更少,這可能與其臨床表現更好等因素相關。
綜上所述,電視胸腔鏡應用于肺癌治療中,可明顯減少術創、縮短治療時間、提升預后質量,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