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才 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2018年8月我國修改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新增加了一個費用扣除類型—專項附加扣除。該類費用扣除包括了近年來大家關心的子女教育、大病醫療、贍養老人等6項可以扣除的費用,使我國個稅的公平性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納稅人在一個年度內,扣除醫保報銷后自己支付的與基本醫保相關的醫藥費用支出,累計超過15000元的,可以扣除,但納稅人每年最高扣除額為80000元,累計超過80000元的不得扣除。納稅人或其未成年子女該項費用,可以由本人扣除,也可以選擇由配偶扣除。
若納稅人,或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在一個年度內同時發生符合該項費用扣除的,按上述規定分別計算費用扣除額,可以同時扣除。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隨之工作方式、出行方式、飲食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化,人們的運動比過去更少了,各種疾病逐漸成為了人們健康的重大問題,是目前威脅國民生命和健康的首要殺手。
1.大病發病率越來越高
國家衛健委發布的報告顯示,我國40歲以上的人大病發病率快速升高,80歲達到最高,居民患上重大疾病的概率為72.18%,屬于大概率事件。2019年1月,根據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最新的全國癌癥統計數據,2015年惡性腫瘤發病人數約392.9萬,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每分鐘有7.5個人被確診,且近十幾年來惡性腫瘤的發病、死亡均呈持續上升態勢,發病率每年保持約3.9%的增幅,預計目前每年新增腫瘤患病人數已突破400萬人。疾病尤其是大病,已成為我國人們生活最大的壓力之一。
2.治療費用越來越高
據統計2007年到現在治療費用已經增長了兩倍,昂貴的醫療費用,讓許多家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從1991年到2013年,我國人均醫療費用的年均增長率為17.49%,明顯高于我國人均GDP的增長率。2015年人均醫療費用將較1991年增長45.57~52.7倍,而2020年人均醫療費用增長將在2015年的基礎上再增長1.83~2.3倍。我國衛生總費用占GDP比重,1991年為4.10%,2013年達到了5.57%,已達到了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5%左右的適宜標準,2018年已達到6.4%。
據《中國衛生發展綠皮書—中國衛生費用核算研究報告》顯示,1978年~2007年,中國衛生總費用從110.21億元增長到11289.48億元,人均衛生總費用由11.45元增長到854.43元,按照可比價格計算,2007年人均衛生總費用是1978年的74.6倍。2018年全國衛生總費用達57998.3億元,同比增長13%。人均衛生總費用4148.1元。
作為由國家提供的愈來愈完善的基本醫療保障,報銷范圍和比例在逐漸提高,但我國病人的自費比例仍然較高,達70%多。到疾病的后期階段,求生欲望和人理道德迫使病人和家屬去尋求各種的方法治療,而花銷往往也是巨大的,就算其中有一部分可以醫保報銷,也已遠遠超過大多數我國家庭可以承受得起的程度。在現有的醫保體系下,大部分重病治療方式需要用進口藥物、非醫保報銷的檢查和治療方式等,需要自費的比例比較高。表1是幾種大病治療費用。

表1 大病治療費用表(萬元)
當前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占比越來越高,老年人口絕對數量龐大。對于我國絕大多數老人來說,退休金不是很高。根據人社部發布的2018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發展公報,全國享受城鎮職工人均基本養老金待遇3.78萬元一年,月均養老金3150元,可以保障老人基本的日常生活支出;對于農村的老人來說,隨著這幾年國家財力的增強,農村老人只要繳納了新農保,年滿60歲之后就可以享受養老補貼,大部分地區是100元左右,顯然這是不能滿足生活支出的。同時年輕人的“啃老”既影響了老年人的健康,又掏空或大幅減少了老人的積蓄。在我國基本秉持著有房才有家的理念,當子女工作年限尚短,無法自己購房時,老年人勢必會拿出大量甚至畢生的積蓄給子女買房。據中國青年報的調查顯示,97%的一線城市年輕人買房主要靠父母的資助。
人們隨著年齡的加大,各項生理機能發生衰退,疾病發生的概率逐漸增加。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塞、重大器官移植術、腦中風后遺癥、冠狀動脈搭橋術和終末期腎病6種疾病是所有大病當中發病率最高的,占比達到80%以上。表2、表3分別是男性、女性6種大病發生幾率表。

表2 6種病經驗發生率(男)

表3 6種病經驗發生率(女)

10 0.00021 26.58% 55 0.007343 64.45%15 0.000304 27.59% 60 0.010487 63.70%20 0.000385 23.89% 65 0.015871 59.78%25 0.00054 26.42% 70 0.022095 55.10%30 0.000865 34.04% 75 0.029505 50.35%35 0.001454 41.55% 80 0.036505 42.18%40 0.002403 50.40% 85 0.044169 35.18%45 0.003807 57.60% 90 0.052629 29.20%
綜上所述,絕大多數老人收入較低,一般只能維持日常生活的需要,以前的積蓄因各種原因絕多數老人所剩無幾,且處于大病的高發期,因此對于大部分老人來說,疾病的醫療費用大都需要子女承擔,而稅法不允許納稅人扣除贍養的老人醫療費用是不合理的。
住房、醫療、教育被人們稱為新的三座大山,壓得中國人喘不過氣來。看病貴,看病難困擾著每一個國人,要常年省吃儉用,省錢、存錢以預防老來生病。要從根本上解決好醫療等有關民生的重大問題,形成和諧的長效機制,除了醫療衛生體制、機制的創新與完善,同時在稅法上還要有相應的濟弱性,做出合理的制度安排,對那些弱勢群體給予必要的幫助,從而保證他們能夠得以生存,所以個稅在大病醫療費用扣除方面應邁出較大的步子,提高大病醫療費用扣除額度,并根據納稅人家庭發生大病人數分級提高扣除額度。根據現階段治療大病發生的醫療費用和我國現階段居民的收入情況看,個稅大病醫療費用扣除額建議提高到15萬元左右,以體現國家和社會對這些特殊群體的照顧,體現個稅的“良性”。
而對于一個家庭不止一個成員發生大病的,更應加大醫療費用的扣除,提高第二位及以后患病成員的費用扣除額度。為了既要體現稅法的“良性”,又簡便征稅,對家庭患病人數超過1人的,除了可以扣除每個成員本來的大病醫療費用額度,超過的每一個人還可以加扣一定額度的醫療費用,如提高至稅法規定額度的1.5倍。例如,某家庭有2人符合大病醫療費用扣除標準,則納稅人年度最高累計可扣除醫療費用37.5萬元(15+15×1.5),又如某家庭有3人符合大病醫療費用扣除標準,則納稅人年度最高可扣除醫療費用60萬元(15+15×1.5×2)。
老人得病的概率高,許多經濟不太富裕的得病老人常常采取“拖”的辦法,期望能把大病拖成小病,小病拖好。但常常結果相反,最后迫不得已到醫療治療,付出更多的痛苦和治療費用。現行個稅法規定,納稅人贍養的老人發生的大病醫療費用不允許扣除,眾所周知老人發生大病的概率在人生中最高,稅法排除了最大的患病人群,不允許扣除其醫療費用,顯然不合理,所以應允許納稅人扣除贍養的老人發生的大病醫療費用,提升稅法的公平性,為家庭增加一些可支配收入,為得病老人“拖累子女”內疚的心理增加一些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