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慶
(廣西桂林市臨桂區宛田瑤族鄉民族學校 廣西 桂林 541000)
新課程下我們農村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才能促進教育的發展。
從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來說,新課程要求我們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首先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其次教師應該是學生人生的引路人;在這方面要求教師不能僅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還要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并且不斷地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設置不同的路標,引導他們不斷地向更高的目標前進。另一方面要求教師從過去作為“道德說教者”、“道德偶像’’的傳統角色中解放出來,成為學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進者、催化劑,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調適、自我選擇;從而成為“教”,是為了不教。
從教學與研究的關系來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教師即研究者意味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于教學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反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對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使其形成規律性的認識;也就是要把“教書匠”成為“教育家”。
從教學與課程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新課程倡導民主、開放科學的課程理念,同時確立了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三級課程管理政策,這就要求課程必須與教學相互整合,教師必須在課程改革中發揮主體性作用。我們教師不能只成為課程實施中的執行者,更應成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為此,教師要形成強烈的課程意識和參與意識,改變以往學科本位論的觀念和消極被動執行的做法;教師要了解和掌握各個層次的課程知識,教師要提高和增強課程建設能力,使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在學校、在課堂實施中不斷豐富、不斷完善;教師要鍛煉并形成課程丌發的能力,新課程越來越需要我們教師具有開發本土化、鄉土化、校本化的課程的能力。改變我們有些教師離開教科書就不知道上課教什么?離開了參考書就不知道如何備課、上課。新課程要求我們教師提高素質、更新觀念、轉變角色,必然也要求我們教師的教學行為產生相應的變化。
在對待師生關系上,新課程強調尊重、贊賞“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了實現這一理念,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尤其要尊重以下六種學生:一是智力發育遲緩的學生:二是學習困難的學生;三是經常被孤立和拒絕的學生;四是有嚴重缺點和缺陷的學生;五是有過錯的學生;六是和自己意見不一致的學生。尊重學生的同時意味著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作為教師還有學會贊賞每一位學生:一是贊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興趣、愛好、專長;二是贊賞每一位學生所取得的成績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三是贊賞每一位學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現出來的善意;四是贊賞每一位學生對教科書的質疑和對自己的超越。
在對待教學關系上,新課程強調幫助、引導,教要促進學。教的職責在于幫助:①幫助學生見識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學習什么和獲得什么,確立能夠達成的目標;②幫助學生尋找、搜集和利用學習資源;③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和形成有效的學習方式;④幫助學生發現他們所學東西的個人意義;⑤幫助學生營造和維持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⑥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并促進評價的內在化;⑦幫助學生發展自己的潛能和性向。
在對待自我上,新課程強調反思;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中所作出的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新課程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按教學的進程,教學反思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三階段。在教學前進行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在教學中進行反思,即時、自動地在進行過程中反思,而且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教學后反思一一有批判地在行動結束后進行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進眼里輪滑。教學反思會促使教師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
在對待與其他教學因素的關系上,新課程強調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