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理
(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410004)
為了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部分高職院校積極探索學業導師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科學的考評體系是構建學業導師制長效機制的重要環節,但具體實施還存在量化考核標準不科學、績效評價體系不健全、學業導師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業績不能得到客觀評估等問題,沒有真正發揮考評體系應有的導向作用,影響了學業導師制的實際效果。因此,高職院校根據學業導師職責的特殊性和實際工作要求,構建一套符合院校實情的行之有效的考評體系,對其發揮考核、督查、評價和激勵的導向作用,有效促進學業導師提升責任意識和育人意識,增強育人本領,從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1)工作職責。高職院校學業導師制有別于研究生、本科生導師制,它以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強調實踐操作技能的培養與綜合職業能力的養成,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高質量就業。陳述曾在文章中對高職院校十種不同模式的導師制進行分析,指出學業導師的職責定位明確,即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學業、專業發展方面的指導。鑒于高職學生的特點,筆者認為學業導師的職責內容可包含以下五個層面:專業輔導、思想引導、生活指導、心理疏導、成才向導。
(2)考評目標。學業導師的工作對象是學生,促進學生的發展是學業導師工作與學校教育的最終目標。因此,實施學業導師制的目標應與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一致,是人才培養方案的細化與分解。而加強對學業導師的考評,其目的就在于強化學業導師的責任意識,充分調動學業導師的育人積極性,提高智育與德育的契合度,提升高職院校育人質量。
(1)設計原則。考評體系的設計既要堅持考評內容的全面性,又要保證考評指標的合理性,同時還要體現導向性。因此,考評應遵循定量與定性分析相結合,工作過程的經常性與總評結果的階段性相結合,多層次、多渠道、多方位考核相結合的原則。要做到權重合理,既要反映學業導師的工作態度,又要反映學業導師的工作實效。
(2)評價指標設置。有效地開展學業導師考評工作,構建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是基礎。要根據學業導師職責和考評目標,合理設計考評指標,全面考察學業導師的工作情況。考評指標可分為三項一級指標、十五項二級指標。即“師德及工作紀律”(職業道德、工作紀律)、“履行職責”(學業指導、思想引導與教育、素質培養與特色培養、日常生活關懷與管理、工作規范)、“導學效果”(學業成績、行為規范、科研競賽、社會實踐、評優評先、創新創業、畢業設計、學生就業),各占30分。此外,還有“其他加分項”占10分,相應的評價要點包括:特色工作,大膽探索科學的工作方式與育人方法。
(3)考評主體及權重。參照360度績效考核模型,學業導師工作考評體系主體分為五個方面:領導小組(管理者考評)、學生(服務對象評教)、輔導員、任課教師(協作者互評)以及本人自評。由與之關聯的群體共同組成考評主體所獲得的數據,能夠更加全面、真實地評價學業導師的工作績效。
要科學設置考評內容、權重,針對不同主體采取不同考評方式,達到多元統一。其中二級指標“職業道德”“思想引導與教育”“日常生活關懷與管理”為定性考核,采取基本分,學生、輔導員、任課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平臺、測評表、座談會等多種形式進行評價反饋。一級指標“導學效果”、二級指標“工作紀律”“學業指導”“素質培養與特色培養”“工作規范”為定量考核,采取指標分,結合日常檢查與階段檢查、查看師生工作記錄和佐證資料進行考核。
(1)成立考評組織機構。學校成立由主管教學副校長擔任組長,教務處、學工處、人事處、質量辦、院(系)領導及學業導師代表擔任成員的考評工作領導小組。其職責一是負責考評工作的頂層設計與組織開展,二是對學業導師的工作進行全面檢查和考核。
(2)確定評價方案。學業導師考評體系各元素(評價標準、指標權重、評價過程等)形成初稿之后,領導小組應組織多方討論,廣泛征詢意見和建議,特別是學業導師層面的意見。征詢意見的過程是考評主客體形成共同評價愿景、考評客體熟悉考評體系的過程,能為有效開展考評工作打好基礎。
(3)實施考評。一是實施方式。以各學院(系)為主、教務處和教學督導專家組協助的方式實施。二是考核時段。可分為學期初提交工作計劃、期中檢查“指導手冊”、期末提交工作總結等不同時段。三是考評等級。根據各學業導師所得分值排序進行等級評定,分為優、良、合格、不合格四等,各等級所占參考比例為20%、65%、10%、5%。
(4)考評結果反饋。考評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業導師改進工作,因此,通過結果反饋促進問題的解決是考評體系的一個重要環節。一是在結果正式公布前,要有考核反饋的面談環節。一方面,幫助學業導師客觀認識工作狀況,揚長避短,確定今后需改進的方向,同時通過面談收集學業導師對導師制以及考評體系的意見和工作感受,為今后改進工作提供思路。另一方面,對于問題較多的學業導師,要給予幫助和培訓。對于師德方面考核不合格的導師,應堅決執行退出制度。同時要建立合理的申訴制度,賦予學業導師對考核結果進行申訴的話語權。二是及時反饋考評的總體結果。要通過考評結果通報、總結表彰會等形式,分析成績與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便于在今后工作中改進。
高職院校通過對考評體系中各個方面的結果進行分析,了解運行情況及成效,可以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指導后續工作。
(1)分析考評結果。一是要認真對考評數據進行客觀的分析。考評結果可以使用雷達圖來進行可視化分析,以直觀地了解導師強弱項,從而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措施提升其能力。二是要對考評的實際成效進行全面總結。領導小組要分析考評是否真正起到引導、激勵學業導師的作用,并對不合理的指標內容或權重進行優化與調整。
(2)運用考評結果。一是發揮考評導向作用。可以以考評結果為依據,評選出優秀導師,并對優秀導師的事跡進行宣傳、表彰;引入退出機制,形成“能上能下”的導師選聘制度,建立高質量導師隊伍。二是發揮考評激勵作用。可以將考評結果作為年終考核的項目之一,納入教師評優及績效分配體系,并與獎勵、津貼發放、崗位聘任、職稱評審、外派進修、提拔任用等方面結合起來,調動學業導師的工作熱情,推動導師制的深入實施。
構建科學的考評體系是推行學業導師制的重要方式,是激發導師工作積極性、促進學業導師制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對加強學業導師制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義。考評結果能客觀反映導師制育人機制的成效與不足,為高質量實施導師制提供依據。高職院校要加強學業導師考評體系研究,結合院校實際情況,進一步明確考評目標、豐富考評內容、完善考評規范、創新考評方法,增強考評的有效性、科學性、可操作性,從而充分發揮其育人功能,切實提升學業導師制育人成效,為國家培養德技雙馨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