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煥煥
(華泰期貨有限公司北京營業部,北京 100070)
從20世紀70年代起,金融衍生品市場開始在國外如火如荼發展起來,每年全球交易總量都在不斷提升,金融衍生品的出現讓金融交易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避免一定風險,但是在交易過程中也會出現很多巨額虧損現象發生。受到金融危機影響,市場上對于金融衍生品的態度也更加謹慎起來,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目前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也開始逐漸發展起來,目前我國對于金融衍生品的研究大多在于產品本身風險管理、規避等特性上,缺乏整體全面的研究,因此本文將主要針對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展開探討和研究。
金融衍生品自國際金融創新浪潮產生發展起來之后,對于金融衍生品的定義有很多,我國將金融衍生品定義為是一種金融合約,認為其價值取決于一種或者多種基礎資產或者指數。通常所說的金融衍生品包括了股票、債券、外匯、存款等傳統金融工具,也包括了像期權、期貨等衍生品。按照不同分類方式可以將金融衍生品分為不同種類,比如按照基礎金融產品分類可以分為利率衍生品、股票衍生品、外匯衍生品等;按照交易方式可以分為期貨、互換、遠期以及期權等。金融衍生品一般具有虛擬性、衍生性、融資性、高風險性、靈活性和復雜性等特性,以虛擬性和衍生性為例,金融衍生品是指這些衍生品屬于虛擬資本,其一方面能夠通過資本集中等方式來實現資本的規模化社會化,而另一方面卻有著與獨立于世紀經濟的運行規律和準則,所以帶有一定欺詐性和投機性。金融衍生品的衍生品較好理解,基礎金融產品可以衍生很多的金融衍生品,且無論結構形式多復雜,都是從這些金融工具中衍生而來的。金融衍生品通常可以起到規避風險、套期保值、助長投機以及價格發現等作用。
從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來看,從20世紀80年代起我國就已經開始探索金融衍生品市場,但由于當時我國整體金融環境尚未形成,因此這些衍生品并沒有真正發展起來,發展初期市場局面較為混亂,發展沒有明確目標,且缺乏統一監管,管理相對落后。經歷了一段時間整頓之后,加上我國金融行業整體發展較為良好,從1999年到現在,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也開始逐漸恢復發展,市場交易制度也在逐步完善,目前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大多交易規模不大,參與者較少,基礎設施以及管理制度等還相對落后不夠完善,盡管發展速度很快,但依舊存在不少問題。
我國金融產業發展相對較晚,加上由于金融衍生品的出現是由基礎產品衍生而來,而從我國實際情況來看,我國金融基礎產品發展較少,證券市場、票據市場等需要經過很長時間的發展,直到達到一定階段才可以進行衍生,形成自己的市場,但是我國基礎市場相對薄弱,要衍生出衍生品市場,還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的完善,以更好促進金融衍生品市場。
目前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管理相對較為松散,監管主體是政府,一般采用多機構監管,沒有形成統一的協調監管模式,造成監管效率低等問題,市場監管體系還不夠完善。
由于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起步較晚,所以從發展經驗和發展規模等方面較國外仍有很大差距,目前市場發展過程中多以借鑒和模仿國外發展經驗為主,并沒有真正結合我國發展實際情況,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幼稚性。
風險規避是金融衍生產品主要功能作用之一,但由于金融衍生品本身的杠桿性,使得在一定程度上金融衍生品風險性高,一旦投資失敗需要面臨很大風險,所以說在金融衍生品發展過程中,需要更加重視風險控制和管理,目前我國對于金融衍生品風險管理意識相對較弱,沒有形成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這對于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目前我國金融衍生品金融人才相對匱乏,這就造成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缺乏自主創新,還不具備開發具有中國特色的金融衍生產品能力,因此為推動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還需要吸收和發展一批專業素養過硬的專業人才。
從市場發展角度來看,我國在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過程中應充分結合中國特色與國際模式,在拓展國際市場之前先重視發展國內市場,發展結構由簡到繁,風險從低到高。具體而言,由于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較晚,因此在發展過程中應當在借鑒其他發達國家發展經驗的同時積極結合本國特色,以本國發展實際為基礎,密切關注市場發展動態。此外由于金融市場發展國際化為必然趨勢,所以在建設發展過程中,應當首先注重國內市場發展,充分完善國內市場,在積累一定經驗,相關體系更加完善之后再去拓展國外市場。最后由于金融衍生品的推出和發展需要經歷一定過程,所以在發展初期,應當先從簡單結構入手,給市場和投資者一定適應空間,而另一方面隨著風險管理應用,在相對缺乏經驗的發展初期發展一些風險較大的衍生品,由于整個市場還不成熟,很容易會放大風險,造成不良影響,對于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結合我國發展實際,我國在市場發展路徑選擇上應當首先注重股票類衍生品的發展,而后是利率類,最后是外匯類衍生品發展。這樣的路徑選擇主要出于以下幾點考慮因素:首先我國股票市場相對于其他基礎產品發展較早,市場更為成熟;其次從市場需求方面來看股票風險性較大,因此更需要風險規避,推出股票類金融衍生品需求相對其他種類更為迫切;最后從市場化角度,利率匯率還未實現市場化,無法充分反映國家經濟發展波動。
為促進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的良好發展,需要積極實現金融風險管理,建立健全完善風險管理體系,認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在風險管理體系建設方面,需要做好風險預警工作,通過相關渠道和手段,對金融活動進行分析評價,進而判斷和預測起風險發生可能性,在風險發生之前就做好風險管理工作。另外應當加強風險控制,緊密結合世行風險狀況和標準,對于市場中出現的異常情況應當及時發出警示公告,還需要建立起更加科學合理的交易清算制度,有效提高交易透明性。內部控制方面,除了成立風險管理委員會和部門以外,應當建立起風險評估機制,制定多種風險管理辦法,積極建立應對風險發生預案。
金融衍生品市場建設方面需要優先重點發生內部市場,更好的完善整個金融市場體系。具體而言,盡管當前場外市場交易發展更快,但是結合我國實際發展現狀,由于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所以有很多弊端未能克服,所以在發展過程中需要更加重視場內市場,積極推出新的交易產品種類;更好的完善交易制度,且嚴格遵守各項制度;對于交易應當進行實時關注,進而更快發現風險和頻繁交易。完善金融市場體系方面,宏觀上來看,可逐步開放相關資本項目,為衍生品發展打好基礎,從微觀上看,應當加強公司治理,加強交易風險意識,積極培養一批專業金融人才,對于在職人員也要進行積極培訓,加強自身素養。
隨著全球金融市場的發展和進步,金融衍生品的出現一方面體現了其風險規避特點,而另一方面也讓交易風險性較高。從戰略發展角度來看,我國在發展過程中應當積極結合國外發展經驗以及本國實際發展,根據我國實際情況來總結經驗教訓,并不斷吸取和改進,此外目前我國金融衍生品發展較為模糊,很多監管體系等沒有健全,監管方面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因此需要更加注重金融產品以及環境的建設和培訓,不斷完善深化管理體系建設,重視人才培養,促進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的良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