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禹
(吉林大學經濟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民營經濟分為公有化和私有化經濟,公有化和私有化是指企業的所有權不同。相比國有經濟,民營經濟更具有大眾性和廣泛性的特性。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民營經濟必將成為市場經營的主體,并發揮主導作用。從宏觀的角度上來看,民營經濟包括民有民營經濟、國有民營經濟和財產混合所有制民營經濟;從微觀的角度上來看,我國的民營經濟只包括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形式從改革初期的以國有經濟為主、民營經濟為輔的計劃經濟,逐步轉變為以民營經濟占主導地位的市場經濟。我國政府鼓勵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通過《民法》及《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確立了民營經濟的合法性。截止到2018年,民營企業已經成為國民GDP的主要來源,通過個體商戶和私營企業的迅猛發展,帶動了我國相關創新產業的發展,逐漸成為中國進軍國外市場的主力軍。
我國傳統的以公有制經濟為主的大型國有企業,經過國家的長期扶持和資金投入,已經形成了具有很大規模的經濟體,占領了較大的市場份額。很多新興的民營企業由于規模和口碑不及國有企業而遭到市場的排擠和打壓,國有企業的天然優勢和雄厚的國家背景對民營經濟的發展構成了巨大的威脅。政府雖然為了迎合市場經濟而倡導民營經濟的發展,但實際上不可能對原本的國有經濟不管不顧,仍舊需要在市場中營造以國有企業為導向的經濟模式。
我國各級政府在地方經濟方面的支出比例多數用于地方國有企業的建設和發展,對民營企業缺乏相應的扶持政策,這就導致了國家資源無法進入民營企業,久而久之使得民營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下降。我國在二十世紀初期將科學發展觀作為市場發展的核心動力,但用于開發尖端技術的資金一般會投入到國有企業中,即使有一部分資金用于創新企業的扶持基金,鼓勵民營企業自主研發前沿技術,但由于規模和管理的局限性,民營企業不能像國有企業那樣進行公益性的技術開發。所以我國政府的公益性的政策特征阻礙了民營經濟的發展,大量的國有資源不得不流入到國有企業,使民營企業的生存環境越來越嚴峻。
長久以來,我國經濟一直以公有制經濟為主、國家宏觀調控為輔,直到2005 年我國才出臺了第一個以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為基本指導思想的政策。但相關的《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和《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法律,雖然從國家層面鼓勵民間投資、融資和其他金融相關業務的拓寬,但沒有根本上解決民營經濟體制問題。
國家對民營經濟的重視雖然提高了民營企業可生存的環境,從制度上確立民營經濟的合法地位,但政策規定需要長期的消化吸收才能發揮其功效。我國的壟斷行業仍然制約著民營經濟的發展,民間資本只能通過兼并或重組等方式進入壟斷行業進而提高市場競爭性,在市場的實際操作中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
我國的民營經濟應該找準其市場定位,制定合適自身發展的戰略計劃,結合國家政策和政府重視,吸引民間資本的投入,不斷擴大民營企業的規模,充分發揮民營經濟現代化的基本特征。
民營經濟不應該把國有經濟當作競爭對手,而應該促進兩者的商業合作,通過國有企業的產業鏈和經營模式帶動民營企業的發展,同時民營企業在一些新興領域可以為國有企業開辟道路,通過民營經濟在市場中的經濟反饋來制定我國總體的經濟戰略方針。民營企業應該重視資本積累的過程,不斷完善企業內部結構,安全地度過民營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以開放性和多元化作為企業發展的核心理念,并通過與市場中其他同類型企業的合作、參股和控股等模式,逐步完善國家對民營經濟的認知程度,制定出符合我國民營經濟特有的發展道路。民營經濟的發展需要國有經濟的全力配合,通過雙贏的經濟戰略目標,帶動國有企業執行現代化企業制度,將民營企業的管理理念滲透到國有企業的管理和經營中,并從根本上改變國有企業的市場性質。這不僅有助于劃分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的藍圖板塊,也可以鞏固我國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制度。
通過準確定位市場職能,發揮民營經濟的特殊效用,使國家和市場資源可以完美的配合民營經濟的發展,引導民營經濟健康持續的發展。
我國政府對經濟的宏觀調控能力較強,政府的市場職能決定了民營企業未來發展道路。在我國這個特色的市場環境下,民營經濟不能完全依靠市場自我調節能力,必須在恰當的發展階段相應國家政策的號召,讓政府職能為民營經濟指明方向。
現階段,我國民營經濟中的中小企業是我國納稅的主體構成,以2018全國稅收統計為例,我國的中小企業所繳納的流轉稅約為20000億元,占總體流轉稅額85%;所繳納的企業所得稅約為5000億元,占總體企業所得稅的80%。由此可知,民營經濟為國家承擔了更多的社會責任,政府也正在利用其市場職能為民營企業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制定和落實了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
我國政府的貨幣政策是影響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民營企業的發展需要寬松的存款準備金率政策,只有民營企業有充足的貸款資金,能降低企業信貸危機的風險性。我國政府要降低民營企業的貸款標準,同時按照市場規則對民營企業進行信貸支持,并通過多種形式的創新型金融工具輔助民營經濟的發展,逐步建立一套適應民營企業特點的金融服務體系。
由于我國國情和特殊的市場環境,使得我國民企業存在內憂外患的問題。在國內,大部分市場份額被國有企業占有,民營企業的競爭力明顯小于國有企業;在國外,我國的中小企業由于自身規模和條件限制無法開拓海外市場,導致企業內部的核心技術和管理能力遠落后于世界優秀企業。所以民營企業的戰略性轉型需要發揮企業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利用市場機制,將改革和創新作為企業的發展核心,以高科技和現代化的經營管理模式開辟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民營經濟發展道路。
1、轉變原有的管理模式
我國的民營企業應該去除傳統的家族式或合伙式的管理模式,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企業的獨裁管理模式會導致內部管理的粗放和戰略的不健全,使民營企業的所有者和決策者劃分不清。民營企業應該在實行股份制的同時,聘請專業的經營管理人才,對企業發展進行科學分析和決策,通過集中性管理迅速落實企業的商業計劃,通過開放性和多元化的股權結構和管理模式對企業的經營目標和人員結構進行合理化安排。
2、以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
民營經濟的核心發展動力是科技,通過研發先進和科學的產品提高企業在市場上的知名度,吸引市場資金的投入,并使企業達到良好循環的經營目的。民營企業應該深入對產品及技術的研發和改革,以科學化的管理模式和生產方式為企業的指導思想,在符合自身發展條件的市場,將高新科技做到精益求精,并力求在技術水平上的不斷突破??萍棘F代化企業是我國政府一貫提倡的企業經營模式,民營企業只有在創新和研發的領域上領先于其他企業,通過掌握該領域的核心技術,才能創造出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打造屬于中國民營經濟的企業品牌。
3、重視人才的引進和培養
我國未來的市場經濟是屬于有能力有遠見的年輕人,民營企業作為最朝氣蓬勃的企業必須重視人才引進的問題,具備行業內高素質和高知識儲備的人才會提高民營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相比于國有企業,民營企業應該致力于使內部人員認同企業自身的文化,重視對每個員工的職業培養和規劃,明確質量大于數量的人才引進宗旨。隨著民營企業的不斷成長和發展,企業必須擴充內部人員的行業知識,提高員工的現代科技掌握能力,充分發揮民營企業人員結構簡單、便于管理的優勢,將企業的整體發展與員工個人發展有機結合起來,給予人才健全的培訓體制,拓寬其發展空間。
本文通過了解我國民營經濟的發展現狀及瓶頸,分析產生困難的原因,并有針對性地提出突破創新的對策。新的時期要求我國的民營經濟可以不斷延伸,實行多元化縱深化的發展策略,為民營經濟的長遠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