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成
(上海泓博智源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1201)
預算是企業在預測、決策的基礎上,以數量和金額的形式反映企業未來一定時期內生產經營活動的具體計劃,通過對未來一定期間內的經營活動和相應財務結果進行全面預測和籌劃,科學、合理配置企業各種資源,并對執行結果進行監督和分析,對分析結果進行評價和反饋,通過全員參與、全范圍覆蓋、全過程跟蹤,指導企業生產經營,為企業目標實現提供合理保證。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算管理已經成為多數企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模式。預算管理通過業務與財務相結合,把生產經營、企業投資、資本募集、財務核算管理等各項活動,人財物各種資源,供產銷各個環節串聯起來,實現企業的資源優化及有效合理配置,進而對生產在線協同,作業同步分析、戰略目標實施、經營活動等方面的最終決策提供支持。利用預算管理的規劃和計劃功能、溝通與協調功能、控制與監督功能、考核與評價功能,為企業政策制定者指明方向、為各部門間協調溝通提供紐帶、實時監控企業目標實現程度和經營狀況并及時調整經營戰略、考核激勵員工充分發揮工作能動性,促進企業良性發展。
企業預算組織管理不到位,簡單把預算編制理解為就是一般的數據收集整理匯總制表。忽視預算的編制過程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工作,關聯醫藥企業內部的所有部門和全部人員,囊括企業擁有各種資源,涵蓋企業整體流程各個環節。然而,在預算的編制過程中,不少企業的決策管理人員認為編制預算只是財務部門的事情,管理者的這種想法導致財務部門在編制預算收集整理資料時,相關部門不能積極予以配合,缺乏有效協調,導致預算編制流層不暢,預算編制假設不能得到充分論證。
業務和財務的結合是編制預算的前提,不少企業的預算為編制而編制。預算編制時研發計劃不問詢、市場調研不充分,產能信息不掌握,產品結構不了解,沒有考慮企業現狀和經營環境的變化,茫然根據過往經驗和以前年度歷史數據編制當期預算,造成預算失實,偏差較大,不但不能控制和監督醫藥企業的生產經營,而且還尚失規范和計劃功能。
編制預算僅僅是預算管理的開始,執行力是達到預算管理目標的有力保證。
1、預算管理的不全面,限制企業生產業務活動進一步開展。企業預算管理所涉及的資源眾多,生產經營過程情況復雜,未能對突發狀況做出妥善的應對,也就缺少了預算執行的適應性,影響執行的時效。
2、預算執行的偏離,在企業經營活動預算管理中,未能正確評估預測行業趨勢和生命周期等,未能正確理清自身所擁有的資源和優劣勢,過于剛性盲目的進行預算執行,造成企業預算缺乏應變性,各部門之間為自身利益不能有效溝通協調執行企業預算管理,造成企業預算的過度。
3、國家醫改政策,市場經營環境等內外部環境變化,企業的戰略規劃、經營活動、架構管理都在不斷地調整,進而要求企業的預算管理也要順勢而為,不斷地調整和完善。目前企業預算編制完成后,部分企業執行預算不能根據內外部經營環境的變化,實時做出應對和調整,造成預算管理機械死板,缺乏靈活性,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產生不利影響,造成資源浪費,預算不合實際,不僅會使企業蒙受經濟損失,也嚴重阻礙了企業的年度經營目標的實現。
目前眾多企業編制預算時多是自己利用表格設定相關公式,進行匯總編報,聯動性和鉤稽關系不強,一旦某個預算項目數值發生變化調整,這時就需要編制人員重新手工處理計算調整大量數據,效率低下且預算編制質量不高,各預算執行部門和決策部門不能動態了解預算完成情況,是否發生偏離等,無法及時做出調整,造成預算執行結果偏差較大。
預算管理的考核機制在醫藥企業中尚未得到足夠重視。考核是確保預算目標實現的有力工具。目前中小醫藥生產企業的預算考核制度不完善,主要問題是較多重視財務預算是否完成和偏差動因分析,沒有把預算考核與員工業績薪酬、職位晉升進行整合關聯,造成被考核員工缺乏預算執行的責任感和能動性,從而降低預算管理考核的效力,影響預算管理的效果。
預算的編制牽涉到企業所擁有和控制的各種資源,體現在生產經營、投融資、財務核算管理等經濟活動,包含企業的人力資源、財務資源、物料資源各個方面,以及供應、生產、銷售各個環節。預算管理不僅僅是財務部門的工作,企業所有部門均應參與協同。構建由企業高管組成的全面預算管理委員會來負責預算管理的組織、制度、方案及考核等重大事項的決策審批,各業務部門安排熟悉本部門業務的人員作為預算編制小組的成員,參照公司的中長期目標和年度經營計劃,財務部門確定適合企業的預算編制方法及考核標準。財務部門設計通用預算表格,牽頭指導各部門進行預算編制。文化上應積極宣講預算管理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引導上至企業管理層下到一線員工樹立預算理念,建立成本效益意識。各部門,各崗位協調溝通,上下結合,分級編制,逐級匯總,積極參與預算的編制與實施。
做好企業預算編制,增強預算編制的合理性、可執行性。合理和可執行的預算編制是預算管理工作得以有效推進的重要保障。預算管理是一項貫穿企業運營全生命周期的重要控制活動,涉及到企業的方方面面,企業應遵循經濟活動規律,結合企業自身商業模式、技術能力及資源、管理者水平,戰略定位及經營目標,考慮先進性、可行性、適應性、導向性等原則,選擇或綜合運用預算編制方法。例如:企業原有經營活動持續進行,歷史各期數據在合理范圍,本期經營環境未發生重大變化,可以采用增項預算法、針對不經常發生的預算項目或編制基礎發生重大變化的項目預算,企業可以以零為起點,根據實際需要分析預測采用零基預算法、又如與銷量相關的促銷費與產量相關的生產成本,企業可以在分析業務量與預算項目之間的數量依附關系的基礎上,分別確定不同業務量及其對應預算項目所耗用的資源,采取彈性預算法編制預算。
企業的生產經營環境瞬息萬變,當編制預算的假設基礎發生改變時,企業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做出調整應對。企業預算目標一經確定,就進入了實施階段,使企業經濟活動按預算進行是企業管理工作的重心。企業需要及時對生產經營活動狀況,預算指標完成情況與預算值比較,通過對預算值與實際值的對比,針對偏差分析其產生的原因,采取適當的糾偏措施。同時,對企業經營活動中出現的預算偏差,財務部門還要形成原因、偏離程度和嚴重性進行綜合評價,提出應對建議,提交企業作為管理層決策的依據;并根據管理層的意見,采取適當的控制措施,對預算偏差實施有效控制。預算計劃數與實際完成值發生較大偏差的原因是由于預算指標設定的不合理不科學造成的,則需要根據現實情況履行預算審核修訂程序后,重新修改審定預算。定期借助預算管理對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和現金流狀況進行對比分析、提升企業在同行業領域中的競爭力。
充分利用企業現有ERP管理系統,打通企業OA (辦公自動化)與其之間的連接,發揮OA信息化辦公和預算項目管理的功能。實現財務預決算的部分辦公自動化,減輕預算編制人員手工編制核校的工作量,提升預算執行結果OA平臺在線顯示的及時性。通過梳理優化現有的組織架構,在提高運行效率的基礎上,加強財務協同、生產協同等,最終為實現企業年度預算目標提供信息化基礎。
為落實企業戰略目標,確保生產經營計劃按期完成,充分發揮預算管理的重要控制作用,企業應定期開展預算考評與績效考評相結合的薪酬激勵,激發和調動企業從企業管理者到基層每一個員工的積極性。制定關鍵績效指標和標準,據以衡量企業發展制定的合理性和執行的有效性。制定切實可行的獎勵制度并予以落實實施。
在新醫改和國際貿易摩擦不斷出現的現實背景下,中小醫藥生產企業面對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要想保持健康良性發展,企業管理者就需要提高預算管理意識、采取科學合理的預算編制方法、增強企業預算執行力、完善和強化預算績效考核制度,全員參與,同心協力,使預算管理成為企業實現戰略目標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