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瑩 孫福廣
(沈陽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 遼寧 沈陽 110034)
禮儀是一種國際性、策略性的行為,避免使交流雙方丟面子是最普通的社會交流標準。但在特定的環境中,一些行為有可能威脅到交流雙方的面子,尤其是在請求與道歉的語境中,語言會成為威脅面子行為(FTA)最大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會采用一定的策略來使威脅面子的可能性最小化,以保住雙方脆弱的“面子”。
眾所周知,《傲慢與偏見》是簡?奧斯汀的名著。小說的兩位主人公伊麗莎白?貝內特和弗茨威廉姆?達西開始互不喜歡對方,在經歷了很多誤解之后終成眷屬。在第34章,達西出乎意料地向伊麗莎白求婚,由于他的請求時機不對、方式不當,使伊麗莎白認為他是個傲慢、令人不快的人而立即拒絕了他,并禮節性地表示了歉意。與此場景形成強烈對比的是第58章,伊麗莎白不但接受了達西的求婚,而且表達了誠摯的歉意,兩次道歉的策略完全不同。在不同的情況下選擇威脅面子行為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兩位主人公由于語境不同,采取了不同的表達方式和威脅面子行為策略。
從社會學的角度講,評估 FTA的變量包括言者(S)和聽者(H)的社會差距(social distance,D),權力(power,P)和強加的絕對級別(ranking of impositions,R)。二者關系可以用以下兩個公式表達。
公式 1:威脅面子行為程度=社會差距+權力+強加的絕對級別[Gravity of facethreatening act(FTA)=distance(D)+power(P)+imposition(I or R)]
公式2:威脅面子行為程度=社會差距(言者、聽者)+權力(言者、聽者)+強加的絕對級別[Weightiness of an FTA:Wx=D(S,H)+P(H,S)+Rx][1]
衡量FTA的程度對采取何種FTA策略起到一定作用,如果程度為輕,言者很有可能采取比較弱的威脅面子行為應對策略,反之亦然。請求與道歉是人類生活中典型的有可能威脅面子的行為,可以使用不同的策略,如:公開而坦率的策略、積極面子行為、消極面子行為等,開頭語(gambit)對于達到交流目的也很有幫助。
在這部小說中,達西生活在一個富裕、社會地位高的家庭;而伊麗莎白只是住在鄰近村莊的一個普通女孩,其父親的產業沒有留給她和她的姐妹們,而是一位年輕的牧師。因此,在社會差距(D)方面,達西的社會屬性比伊麗莎白高。在第34章中達西第一次向伊麗莎白求婚時,達西的權力(P)相對要弱于伊麗莎白,因為他是在請求對方,在表達自己的情感,等待對方接受。因為達西過于自信地以為自己的求婚一定會得到接受,所以他的強加的絕對級別(R)并不高;而伊麗莎白對達西的厭惡之情導致了她的強加的絕對級別很高,因此加大了使聽者也就是達西丟面子的風險。在第58章中,雙方的社會差距(D)沒有改變,但因為伊麗莎白之前在第34章嚴重地冒犯了達西,她請求達西原諒;達西有權力決定是否接受道歉,所以達西的權力(P)高于伊麗莎白。同時,由于伊麗莎白需要通過應用強烈的歉意表達自己的悔意,所以強加的絕對級別(R)比在第34章中要高,對自己面子的威脅也更大。
《傲慢與偏見》中的請求語境主要體現在達西向伊麗莎白求婚的過程。請求的定義是“說明要求,希望得到滿足”[2]。表達愛意屬于一種請求,也是應用威脅面子行為策略的典型情況,因為它需要盡量避免由于對方拒絕而使自己失面子,需要使用特殊、合理的禮儀策略,這也是達到目標的關鍵因素。在請求語境中,“話題的開頭語需要特殊的策略,開頭語是某種半固定的口頭表達方式,構成了言者的講話內容和程序?!盵3]適當的開頭語不僅是社會交往中的禮儀,也是能夠達到成功交流目的的策略。
在第34章,達西說:“我掙扎也是徒勞的,我再也克制不了了。這樣下去可不行,我的感情再也壓抑不住了。(In vain have I struggled.It will not do.My feelings will not be repressed.)”他的開頭語使用了特殊的策略,因為他要為自己將要說的話找一個借口,同時也為了保護自己的面子。言者估計自己和聽者失面子的風險越高,就會選擇越優的策略。但是,接下來達西的求婚唐突而且直接,他說:“你必須允許我告訴你,我多么熱烈地仰慕和愛慕著你。(You must allow me to tell you how ardently I admire and love you.)”達西開門見山的表達方式反映了他的社會地位,他使用了“must”這個單詞,不僅僅是請求愛意被接受,而是以強烈、直接并且是命令的方式講話,這種表達方式激起了伊麗莎白的憤怒。
當人們要滿足自己的需求時,威脅面子行為中存在兩種行為:“積極面子(positive face)和消極面子(negative face)。積極面子是個人的正面的自我形象,消極面子即個人擁有行動自由、不受干涉的權利?!盵4]消極面子行為體現在言者并不打算影響聽者的自由,不會把自己的意見強加于人,給聽者充分的選擇余地。換句話說,聽者在聽過之后可以自由采取任何行動。相對而言,積極面子行為可以理解為給對方面子,言者通常同意對方的意見,或向對方表示贊賞和恭維。達西的這句求婚請求屬于消極面子行為,因為他認為他不需要考慮聽者,也就是伊麗莎白聽過之后會采取何種行動,這種消極面子行為恰恰暗含了達西的社會地位。當言者(S)的權力遠遠高于聽者(H)時,或者即使言者會使聽者失面子,而自己可以得到他人的支持而不失面子的情況下,言者會使用這種公開而坦率的威脅面子行為應對策略。達西之所以采取這種應對策略,直接地表達愛意,是因為他認為自己可以得到他人的支持,丟面子的風險很小。
但事實上,達西在求婚時只考慮到他們顯著的社會地位差異,因此完全自信地以為會聽到伊麗莎白接受他的請求,并在他的求婚請求中表現出這一點。強加的絕對級別(R)對于他來說并不高,也就是說他不必強烈地表現出希望對方能夠接受,因為他很肯定他的請求會滿足伊麗莎白的利益,很容易地得到接受。因此,在結束開頭語后,達西選擇了較弱的FTA策略,沒有調整他的行為,也就得到了他沒有預料到的結果。
對于達西的求婚,伊麗莎白的回答策略非常復雜,與達西的請求有所不同。在聽到達西表白愛意之后,伊麗莎白冷靜地回答:“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按照常規,當別人向你表達了情感,即使不能給予同樣的回報,也應該表示一下自己的感激,這也是很自然的。我如果覺得感激的話,現在也會向你表達這種感激之情。(In such cases as this,itis,Ibelieve,the established mode to express a sense of obligation for the sentiments avowed,however unequally they may be returned.It is natural that obligation should be felt,and I could feel gratitude,I would now thank you.)”很明顯,伊麗莎白在這里也使用了消極面子行為。雖然伊麗莎白很不喜歡他,但對于達西因愛她而經受的痛苦感到歉意,伊麗莎白在開頭語中強調了在接受恭維的情況下聽者普遍應有的回應,這也是為了使對方做好被拒絕的準備,降低威脅面子的風險。接下來,伊麗莎白說:“但是我不能,我從未渴望得到你的青睞,而且你表達的仰慕之情也很勉強。(But I cannot—I have never desired your good opinion,and you have certainly bestowed it most unwillingly)”這里伊麗莎白突然使用了“but”來轉折,屬于公開而坦率的應對策略。因為達西在求婚的過程中詳述并強調了伊麗莎白的社會地位低下及與他婚姻上的不般配,而不是恭維她并保證對她的愛。因此,伊麗莎白從開頭語的禮貌的拒絕轉為生氣的譴責。
看起來矛盾的是,當在雙方的表述中考慮FTA的三個評估參數時,達西和伊麗莎白之間的社會差距(D)與達西求婚時所強調的伊麗莎白社會地位低下有很大的不同。事實上,伊麗莎白才是擁有權力與自由決定是否接受求婚的人,在該語境下,權力(P)明顯是屬于伊麗莎白的。因為伊麗莎白根本不喜歡達西,而且認為他剝奪了威克漢姆先生的繼承權,成了姐姐簡和賓利先生的感情障礙。所以她表述的強加的絕對級別(R)是積極并且強烈的。伊麗莎白使用了“never”“certainly”“most”等詞匯,強調了她的憤怒與傲慢。整體FAT的程度在此表述中比在達西的表述中更強,也就是說更易損害到聽者的面子。
接下來,她說:“很抱歉,我有可能會使別人痛苦,但那完全是無意的,而且我希望對方的痛苦盡早結束。(I am sorry to have occasioned pain to anyone.It has been most unconsciously done,however,and I hope will be of short duration.)”這是伊麗莎白的第一次道歉,只是一種表面的道歉行為。“道歉可以被解釋為言者因為冒犯聽者而采取的補償行為。”[5]道歉會使言者失掉面子,但它的目的是使聽者挽回面子,也是為了獲得聽者的原諒。伊麗莎白雖然表達了“我很抱歉”,但她提道“無意的(most unconsciously done)”,很明顯,伊麗莎白不認為自己應該對此負責,她使用了消極面子行為策略,并不在意聽者,也就是達西的回應。她在為自己申辯,解釋她的拒絕是由她不能控制的外界因素引起的。
與第一次道歉明顯不同,在第58章,當達西和伊麗莎白再次進行談話的時候,情況完全發生了改變。這時候伊麗莎白已經了解到真實的情況,明白達西阻止她姐姐戀情的真正原因,也知道威克漢姆對于達西剝奪他繼承權一事說了謊,是達西挽救了她家庭的名譽,促成了她小妹妹的婚姻。此時,他們之間的矛盾得以修復。在第二次道歉時,伊麗莎白說:“達西先生,我是個非常自私的人,只顧自己痛快,卻不顧及是否會傷害你的感情……(Mr.Darcy,I am a very selfish creature;and,for the sake of giving relief to my own feelings,care not how much I may be wounding yours...)”伊麗莎白在這里使用的開頭語表明了她這次道歉時使用的策略,也體現了雙方在她道歉過程中的角色。她明顯地譴責自己,代表她對以前的所作所為懷有負罪感并且帶有深深的悔意,她準備承擔責任并開始道歉。這種行為威脅了言者的面子,因為言者首先要承認自己的錯誤,并且要通過譴責自己來安撫聽者以求得原諒。在此,伊麗莎白向達西表示了真誠的歉意。與第34章的第一次道歉比較,這次道歉并不只是解釋,而是表達深深的歉意,主要目的是為了求得達西的原諒。
社會差距、權力和冒犯的程度與道歉策略的強度有關。何兆熊提出,道歉者的地位與被道歉者相比越低,他或她想使用的道歉強度越大,并且所受的冒犯程度越大,言者越有可能加強對歉意的表達。[6]這個理論基本與FTA變量公式相同,威脅面子行為的應對策略與D、P和R有關。
英國社會心理學家Erving Goffman提出:面子是“一個人在某一具體交際場合中,通過采取言語動作而為自己獲得的正面的社會價值,是按照社會所贊許的屬性而創造的自我形象”[7]。人們都試圖避免冒犯他人,因此在不同的語境下會使用不同的策略,以獲得最好的結果并滿足他人的面子。語言可以影響到他人的行為,威脅面子行為所采取的應對策略和禮儀可以通過社會實踐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