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旭芹
(山西省五臺山國有林管理局,山西 繁峙 034302)
五臺山屬太行山山系,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組成屬剝蝕構造的斷塊高中山地。五臺山境域內地形極為復雜,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屬北部寒冷地區,土壤具有垂直變化特征,其自然條件為生物的發展和生存提供了優越的生境基礎。五臺山地質地貌的多樣性造就了五臺山生物的多樣化,其植被分布具有明顯的垂直地帶性,林下資源和野生動物豐富多樣,優勢物種、特有物種和珍稀物種數量較多,是許多珍稀、瀕危動植物物種的重要棲息地,是中國同緯度植被類型最豐富和保存較完整的地區之一。多少年來,五臺山及其周邊區域的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景觀效益的不斷提高,已成為全社會乃至廣大國際友人及為關注的焦點、積極投資建設的熱點。
生態公益林是為改善和修復生態環境,保持生態安全,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滿足人類社會的生態、社會需求和可持續發展為主體功能,主要提供公益性、社會性產品或服務的森林、林木、林地。生態公益林造林的質量,直接影響人民的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它必須以發揮生態效益為主。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生態環境的重視程度,尤其是五臺山作為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重遺以后,植被修復已成為生態治理的重要措施。
生態公益林造林要以鄉土樹種為主,堅持適地適樹的原則。根據五臺山地形、海拔、土壤等立地因素,在營造生態公益林時,妥善選擇造林樹種,實行混交造林,培育成為生長性好、抗逆性及自然災害力強、綜合效益明顯的森林。選擇了適宜條件的落葉松、油松、沙棘、山桃、樺樹、五臺青楊、遼東櫟等。樹種確定后,合理進行配比,采用塊狀、帶狀自然混交的方式,使營造的林分景觀自然簡樸。鄉土樹種是對本地區分布樹種或引種多年且在當地一直表現良好的未來樹種,不僅適應當地極端的天氣和氣候,是造林綠化特有的資源,而且能增強抵御干擾能力,逐漸改善當地的生態系統,具有穩定當地生態系統的積極作用。造林密度,根據各工程的技術要求,確定落葉松為1650株/hm2,山桃為830株/hm2,油松、沙棘為2480株/hm2,樺樹、遼東櫟、五臺青楊1110株//hm2。
根據立地條件和造林技術模型,采用不規則塊狀混交,一般針葉樹和闊葉樹的比例為6∶4,喬木和灌木的比例為7∶3。造林樹種合理配置,提倡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相結合的方式,營造混交林。在立地條件差、水土流失嚴重的地方,要以灌木樹種為主,加大灌木種類、草本的比重。
2.3.1 整地
整地宜在夏季進行,以不破壞原生態植被為前提,根據小班地形,造林樹種,坡度、植被發育、水土流失等狀況確定整地方式,整地方式以魚鱗坑整地為主。整地時要求表土回填,底土筑埂,穴面略向內傾斜,以攔蓄雨水,外高內低,呈反坡狀,熟土填入坑內,保證整地深度。整地前要清理周圍的雜草、碎石,避開灌木,最大程度地保護現有原生草灌植被。整地規格為:60 cm×40 cm×40 cm。在立地條件差的地塊采用魚鱗坑徑流整地方式,具體方法是:穴下邊做30 cm高的穴埂,并且穴邊兩翼沿水平方向做長100 cm,寬30 cm的集徑流溝,以利于匯集降雨。
2.3.2 栽植
生態公益林造林苗木品種均選取優良品種和優質壯苗。苗木質量全部為一級苗,落葉松苗必須達到GB6000和LY1000標準規定的Ⅰ級標準(規格為2—1,D>0.6 cm,H>40 cm),油松苗規格為:苗齡1—1,D>0.5 cm,H>25 cm,一般使用容器苗栽植。苗木無機械損傷,無病蟲害,冠形完整,頂芽飽滿。栽植時要保持苗木直立,栽植深度適宜,苗木根系伸展充分,并有利于排水、蓄水保墑。當土填入坑一半后提苗踩實,最后覆上虛土。裸根苗栽植前用水桶蘸根或用生根粉、保水劑等處理,做到當日起苗,當天栽完。容器苗造林時,注意防止營養土松散,盡量保持容器土濕融,保護根系,栽植時脫去容器缽。栽植時間為春季、雨季。
2.3.3 使用科技措施
在苗圃起苗前用6號生根粉500溶液灌容器土,以提高苗木活力,栽植穴中每次施3~5 g保水劑,栽后及時噴植物蒸騰劑3~5次,減少苗木水分蒸發。栽后在道路方便的地段用小車拉水澆1~2次苗,并且及時覆蓋地膜、石塊、容器苗脫袋剩余物等措施,要全部推廣應用徑流整地+容器苗+保水劑+覆蓋綜合抗旱造林技術。
2.3.4 松土除草
將規格整地的穴(溝)內的雜草進行徹底清除,并保證穴(溝)沿邊周圍35 cm范圍內的雜草清除,松土厚度要達到3~5 cm。栽植后連續二年每年春季在雜草剛剛發芽開始到雜草茂盛和種子未成熟前進行松土除草,造林后當年松土除草應盡量提早,并結合進行培土、扶正、踏實土壤等工作,在立地條件較差、坡度較陡的地方,可酌情考慮進行帶狀或塊狀除草,除草和松土的深度應做到里淺外深,不傷害苗木跟系。
2.3.5 病蟲害防治
生態公益林造林后要及時防治病蟲害的發生,保證樹木的健康生長,對發生蟲害的地塊進行打藥、滅蟲,及時向上級部門報告病蟲害情況,采取措施進行防控。在幼林撫育階段每年進行一次防治工作。均采用環保農藥,喬灌樹種施藥量0.4 kg/hm2。
森林的破壞會直接導致水土流失,引發旱澇及破壞生物多樣性,使自然環境質量下降,為了有效地維護生態平衡,讓村民有一個良好的生活、工作環境,因此,管護好五臺山生態公益林幼林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
(1)森林管護是保護森林的一項重要措施和手段,通過采取封山、封禁管護,能使森林得到修養生息,促進自身健康生長,保護森林安全。森林管護分為封禁管護、重點管護和一般管護三個等級。根據五臺山生態公益林森林管護情況采取封山管護經營類型。
封山管護就是對生態脆弱區重要性一般或較低,亞脆弱區重要性高、較高或一般,亞穩定重要性高的水源涵養林(地)重點生態公益防護林進行全面封禁或定期封禁,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宜林地、未成林地,禁止毀林濫伐、開山采石、挖沙取土、放牧等一切生產經營活動。
(2)隨著林分面積擴大,森林中的各種野生動物、植物,如藥材、食用菌、山野菜、鳥類、野獸等數量將增加。林業執法部門要加強林政執法力度,通過各種激勵機制,充分調動五臺山區管護員的積極性,嚴格執法,切實履行自己的職責。
(3)加強森林防火工作,當地政府要每年的3月15日至4月15日開展“森林防火宣傳月”活動,組織鄉村干部集體看光盤、報刊等學習《森林法》《森林防火條例》等法律法規,通過廣播報道森林防火的重要性,使森林防火知識深入到每個干部群眾當中。同時在各鄉村人員密集的地方、旅游景點等易發生火災的區域設置森林防火宣傳碑(牌)及建設防火墻隔離帶,扎扎實實把森林防火安全工作抓緊抓實抓好。
(4)積極防治森林病蟲害,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有效防治森林病蟲害,保護森林資源,積極進行封山育林、改善純林的生態環境。同時,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體系建設,搞好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工作,定期對病蟲害常發生的地塊進行調查監測,分析最佳防治時期,確定防治措施,使森林病蟲害的發生減少到最低程度。
近年來,五臺山地區干旱、洪澇、霜凍、沙塵等自然災害時有發生。實施生態公益林造林,可以迅速增加森林植被,提高林分質量,將會有效提高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為五臺山風景名勝區阻擋風沙、調節氣候、涵養水源等發揮積極的作用。同時實施生態公益林造林,使林木生長量加快,降低林分密度,促進了林下資源種類和數量增加,豐實了植被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