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駿強 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2017 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首次明確產教融合的涵義,指出產教融合中企業至關重要的主體作用。2019年3月,國家發改委、教育部印發《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實施辦法(試行)》,對產教融合中企業的類型和要求有了進一步的明確。從產教融合的涵義來看,產教融合是指高校與企業在深度合作的基礎上,融學校的教育教學過程與企業的生產經營、科技研發、經營管理和服務于一體的活動和過程。產教融合對于市場營銷專業的建設是有著多方面的重要意義的。
“雙高計劃”提出要打造高水平,高數量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明確了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技能大師、兼職教師等師資隊伍培育標準,對教師進修培訓體系的建立評價、機制的創新、績效分配制度的調整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高職院校的教師向專業化方向發展指明了道路,也對高職院校的教師培育質量診改工作有了更具體明確的評價標準。
“雙高計劃”提出要健全高職院校專業群發展建設機制,從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專業結構優化,教學技術應用,教學評價體系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標準,這就迫使高職院校必須在專業建設以及教學模式中以更加開放以及務實的方式去構建教學體系,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并將智能化技術貫穿于學校優化教育資源、推動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當中。
1.在學校原有的激勵基礎上,經濟與管理學院建立以市場營銷專業為主的多層次激勵機制。學院專門設立市場營銷專業的科研基金以及更多的科研立項名額用以激勵該專業教師的科研熱情,鼓勵高職稱以及富有經驗的老教師多給予青年教師更多的科研指導,設立專門的科研指導獎勵費用,讓該專業的教師理論研究能力在科研工作中獲得長足的進步。
2.通過高等職業院校的聘任制改革,科學規范的引入專業人才并進行有效的管理。經管學院通過公開招聘,建立專職與兼職相結合,多層次,多渠道的引進了十數位市場營銷專業的專職與兼職教師,部分教師擁有高級職稱以及海外留學經歷,部分教師擁有長期的企業實踐工作經驗,實現了多向交流的知識和能力互補的人才引進的良性循環。
3.以培養擴大“雙師型”教師隊伍為目的,完善多層培訓體制,建立校本培訓機制。經管學院通過一系列的舉措,初步形成了構建新教師崗前培訓中心、在職培訓中心、教育教學理論培訓中心、教育實踐和教學研究培訓中心等多層次的培訓平臺機制。通過指定教師對新教師的崗前傳、幫、帶,邀請專家來校做專題講座,外派教師去參加培訓,邀請企業專家參與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的日常評價等措施,對市場營銷專業教師的教育理論以及教學實踐能力進行了多層次的培訓,提高教師能力的同時增強了專業教師的教學自信心。市場營銷專業教研組成立了專門的“師資培訓負責小組”,主要負責新教師的崗前以及教學前期的指導,“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培養以及專業學科帶頭人的選拔以及管理,將教師的專業發展納入專業教研組的日常工作當中。
1.建設基于職業崗位以及核心職業能力的實踐課程體系。市場營銷專業需要依托實踐課程體系來實現,科學合理的實踐課程設置是產教融合教學要求的關鍵體現。
2.運用MOOC進行學生素質教育教學改革。MOOC教學過程中有三個環節可以對傳統的素質教育課程教學的弊端起到糾正的作用。第一、合理設計和充分利用“微課程”,教師制作多個不同的專題課程,將多個“微課程”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鏈。第二,真正實現師生互動的“實時解答”,學習者在觀看視頻后,課題通過網絡社交平臺將自己的疑問提交給教學團隊,教學團隊則通過網絡社交平臺及時進行回復。第三,MOOC的教學要投入成倍的時間和精力,大量的音頻視頻等信息化材料直接刺激著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也讓學習者感到學習的滿足。
3.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市場營銷課程改革。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在課外時間完成針對知識點和概念的自主學習,將課堂變為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的互動場所,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上圖為市場營銷專業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型框架圖,我校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迅速成為課堂的主角,以實踐技能訓練為重點,充分開展了如基于項目的分組討論、小組頭腦風暴等各類學習訓練活動,極大的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參與度。
1.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融合建設既是整體的,又是具體的,現代學徒制為校企合作文化的互動與融合創造了更多的機會和途徑。市場營銷專業明確“繼承、依托、選擇、吸取、創新、塑造”的規劃思路和原則,選擇適合我校教育規律,具有優秀企業文化,具有教育理念和情結并與學校有共同價值觀的企業進行文化互動和融合,設置“校企雙班主任制”,企業和校方班主任共同引導學生,通過共建“校中店”、“校中廠”等形式,加深學生向職業人的角色轉變。2.努力構建基于SCCT模型的創新素質培養模式。SCCT模型即是社會認知職業理論,該模型有三個核心因素:自我效能、結果期待、目標指引。我校經濟與管理學院基于SCCT模型努力構建“三結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第一、與專業結合的模式中,鼓勵學生進行與市場營銷專業相關的創新活動,在實踐活動中發揮專長,同時,大量鼓勵教師在進行科研活動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科研參與度,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以及創新思維。第二、與企業結合的模式中,增加學生下企業體驗式實踐的課時,規定大一學生第二個學期就可以參與企業跟崗實習中,相應的增加了學生接受實踐鍛煉的經驗,鼓勵有一定創新能力的學生與企業開展合作項目。第三、在與實習結合的模式中,增加實習課程以及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實踐鍛煉平臺。
1.大學生就業是自身和企業雇主雙向選擇的過程,只有大學生具備了企業所需要的就業能力,大學生才可以順利就業,因此大學生與企業雇主雙方對于大學生的就業能力的認知差距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就業未來。經濟與管理學院專門針對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與雇主的就業能力認知進行了調查,如下圖所示:

大學生與雇主就業能力各要素認知排序
上圖所調查表采用的是李克特5點計分法,從一點不重要到非常重要,分別計分1-5分,從圖表中可以看出企業最重視的是學生的職業道德和學習能力,也就是學生的職業潛能,而這兩項并沒有獲得學生的足夠重視。
2.從數據分析中顯示,企業最看重的是大學生的職業道德、學習能力、積極心理特質、人際交往能力四個要素,因此,學校會更加注重學生“軟技能”的提高,會增加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課時,以及更多的心理輔導以及心理干預課時,在校企合作中更注重對于大學生職業道德和企業忠誠度的文化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