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瑤 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
職業素養是一個職業人在職場立足和發展應具備的綜合素質能力以及需要遵守的行為規范。良好的職業素養是衡量一個職業人成熟度的重要指標,也是職業生涯成敗的關鍵因素。從歷年的招聘錄用標準來看,企業也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個人職業規劃能力、自我管控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學習與創新能力等職業素養。在學校接受教育期間,正是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和良好職業精神的關鍵時期,因此,學校的職業素養教育至關重要。
近些年來我國的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并不盡如人意,一方面畢業生缺乏職業精神頻繁跳槽的現象日益增多,從而受到公司的詬病;另一方面在就職應聘時學生的職業素養難以滿足社會和公司對高素質、高技能、創新型人才的需求,并在未來職業發展中難以適應公司行業的不斷更新變化。
然而,高職院校對學生的傳統培養模式依舊是更多注重專業技能教育,而忽視職業素養的培養。以商務日語專業為例,教師大多將精力集中在日語能力考試,而忽略了學生的會話和讀寫能力,從而導致溝通能力的不足,以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缺失。另外,隨著社會思潮的發展,學生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在缺乏對職業認知的情況下,無法良好地應對實際工作的需求,也缺少堅實的職業素養面對職業中的困境和挫折。因此,結合專業特色構建切實可行的職業素養培養體系,是高職教育迫在眉睫的任務。
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及預期,是決定學生就業的關鍵因素,也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主要依據。通過對往屆畢業生實習、就業的企業單位進行調研,了解到企業在實際工作中非常重視員工的責任意識、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學習能力。特別是外企,尤其看重求職者的綜合素質,特別是職業素養。因此,在結合企業的真實用人需求基礎上,通過調整課程設置,優化教學體系結構,并不斷在實訓實習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素養逐步具備卓越的職業能力。
基于本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商務日語專業主要面向涉外服務產業鏈中的商貿、旅游、培訓主要服務領域,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商務知識、精通日語、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同時具備跨境商務、涉外旅游和涉外培訓專業技能的國際化高素質復合型涉外服務人才。
因此,在課程設置方面,既包含了《商務日語》《跨境電商電商日語》等專業核心課程,同時還開設有《國際商務職業道德》《跨文化交際與溝通》等專業群基礎課,以及《國際服務禮儀》《企業文化賞析》《日本文化賞析》等選修課程。其中,《國際商務職業道德》該課程的教學內容包括國際商務活動中的主要不道德行為、涉外企業與消費者、競爭者、供應者、員工關系中的道德問題。通過案例分析討論,加強涉外商務服務領域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掌握國際商務活動中的行為規范和道德準則,培養良好的國際商務職業道德品質,樹立正確的職業意識和職業理想。
基于“工學結合”的高職教育理念,以職業作為構建專業群實踐教學體系的邏輯起點,緊緊圍繞培養和提升學生從事國際商務、涉外旅游等行業的職業能力,按照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的基本要求,構建包含校內實訓、社會實踐與企業頂崗實習三個維度,實行課堂、學校與企業三個課堂聯動的能力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在此實踐教學體系中的各個環節都與本專業的職業素養培養息息相關。
實訓內容 職業素養培養重點第一學年專業就業崗位認知實訓、企業文化體驗實訓職業啟蒙教育。根據本專業特點,引導學生了解基本的職業情況,形成“職業素養”概念。第二學年商務日語實訓 樹立職業核心素養意識。通過,開展全面的職業核心素養教育。第三學年頂崗實習、崗位實訓以市場需求和就業為導向,開展職業規劃,在職場中磨煉個人素養和彌補不足。
良好的職業素養的培養不能僅僅依靠課堂教學,還可以通過積極開展第二課堂、社團活動等,定期舉辦各種校園實踐活動來強化學生的職業意識與素養。例如舉日本知識大賽、日語演講比賽、日文名片制作大賽等,一方面讓學生在趣味化的環境中掌握職業素養的技能,另一方面還能夠增強學生對職業使命的認同和職業道德、職業規范的遵守,并鍛煉自己的競爭能力,實現學生的自我督促和自我提升。
教師在開展《商務日語》《跨境電商日語》《商務日語函電》等專業課程教學時,將涉及的相關行業標準、職業規范、職業素質要求等貫穿其中,利用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學法、角色扮演法等手段,闡述職業道德、職業素養規范、創新品質等,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職業價值觀和良好的職場素養。例如在《商務日語》課程中,就涉及到很多商務拜訪、商務談判的情景,在講授商務日語表達的同時,還會結合商務禮儀、日本企業文化等方面,讓學生實際模擬和感受,以達到身臨其境,洞察自身的問題與不足,不斷內化和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
在專業課的考核評價方面,改變傳統單一的終結性評估模式,完善評價體系,以過程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相結合為考核形式。每門專業課程的評價包括三個部分:職業素養(10%)、平時形成性考核(40%)、期末終結性考核(50%)。強調課程學習中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每門課程的考核中設置10%的職業素養分,考核學生的課堂行為規范,考核內容參照企業基本的6S管理要求(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如保持課堂整潔、不能帶早餐進教室、上課期間不能玩手機、不能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等,如經發現一次警告,二次該部分成績記0分。通過完善考核評價機制,激勵學生在平時的教學活動就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并最終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基礎。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職院校順利開展各項教育教學活動的基礎,是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核心,有助于引導學生在學習與工作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職業道德基本標準,在實訓、實習及未來職業生涯中覺遵守從業規范,提升個人價值。
因此,在專業教學體系中,學生既要接受思想政治類理論課程的學習,如《思政基礎課》《職業人文基礎》《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等公共基礎課程,同時在其他專業課程中積極引入思政教育,將專業技能培養與思政教育的育人責任有機結合,既能夠促進教學活動順利開展并取得良好成效,達到技能目標與素質目標的實現。又能夠逐步增強學生的思想認知和職業認知,提升學生的職業文化素養,增強專業認同感,幫助學生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工作和職業崗位。
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全面提高職業素養,是促進大學生就業的關鍵因素,也是未來職業發展的根本。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現代社會,只有兼備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的人才才能走得更加長遠和堅實。因此,構建高職院校日語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體系,通過多種途徑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實力,是高職院校專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