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利鳳



[摘要] 目的 探討目標管理理論在新生兒科病房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將2018年3—9月于該院分娩的100例新生兒作為對照組,將2018年10月—2019年4月于該院分娩的100例新生兒作為觀察組,對照組行常規管理方法,觀察組行目標管理理論的管理模式,對比兩組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質量評分與工作質量,并調查新生兒家屬的滿意度情況。結果 觀察組基礎護理、病房管理、消毒管理、護理文書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標本采集合格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均較高,且手部靜脈滲漏發生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新生兒家屬滿意度98.00%(98/100)與對照組90.00%(90/100)相比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實施目標管理理論的管理模式可充分調動護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提升工作責任心,有利于促進護理質量與工作質量提升,新生兒家屬滿意度較高。
[關鍵詞] 新生兒科;目標管理理論;護理質量評分;工作質量;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20)08(b)-004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theory in the nursing of neonatology ward. Methods 100 newborns delivered in the hospital from March to September 2018 were used as the control group, 100 newborns delivered in the hospital from October to April 2019 were us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methods, the observation group implemented the management model of objective management theory, comparing the nursing quality scores and work quality of the two groups of nursing staff, and investigates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newborn's family members. Results The scores of basic nursing, ward management, disinfection management, and nursing document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s sample collection pass rate and one-time puncture success rate were both high, and the incidence of hand venous leakage was low,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s newborn family satisfaction rate was 98.00%(98/100) and the control group 90.00%(90/100) relatively higher,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nagement model based on the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theory can fully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nursing staff, enhance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nursing quality and work quality. The family members of newborns are highly satisfied.
[Key words] Neonatology; Objective management theory; Nursing quality score; Work quality; Satisfaction
新生兒科是醫院中風險較高的科室,主要由于新生兒機體身體各器官與組織發育不完全,且自身免疫力較差,容易引起各類疾病,使護理工作的開展增加了難度[1-2]。在新生兒出生后,進行優質的護理對新生兒的健康成長具有積極的意義,高質量的護理工作對新生兒出院后健康成長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3-4]。目前在醫院的常規護理管理中,存在形式固定單一及管理力度不均、反饋滯后、效率較低等情況,因此醫院在開展新生兒病房護理管理工作時,需依據合理的理論基礎,以提升護理人員工作質量[5]。鑒于此,該院優化了對新生兒病房護理中的工作,該次研究以常規管理作為對照,針對2018年10月—2019年4月間實施目標管理理論的管理模式,取得良好效果?,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8年3—9月于該院分娩的100例新生兒作為對照組,將2018年10月—2019年4月于該院分娩的100例新生兒作為觀察組。其中對照組男53例,女47例;胎齡為38~40周,平均(39.03±0.48)周;體質量2~4 kg,平均(2.78±0.53)kg。觀察組男55例,女45例;胎齡為38~40周,平均(38.96±0.45)周;體質量2~4 kg,平均(2.67±0.60)kg。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該院新生兒科護理人員21名;均為女性;年齡21~54歲;平均年齡(32.58±5.68)歲;學歷:本科12名,大專9名;職稱:主管護師6名,護師7名,護士8名,目標管理理論的管理模式模式實施前后工作人員均無變化。
1.2 ?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
護理人員納入標準:①工作積極,配合度高者;②身體素質較好者。排除標準:①工作經驗<1年;②合并慢性疾病者;③因特殊原因不能上夜班者。
1.3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管理,組建質控小組,并成立各區域工作小組,由工齡最長的組員擔任組長,使用紙質評價表格對工作進行評價。觀察組行目標管理理論模式管理,主要措施為:①制定目標:根據以往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反思,并依據新生兒護理工作質量考核標準、感染控制標準制定可行的計劃。由護士長將護理部的總體目標作為基礎,制定與新生兒科室相符合的年度、季度、月度目標,并召開集體會議,征求意見,使計劃與目標合理化且完善可行。②目標實施:對所有護理人員進行護理工作綜合考核標準培訓,對每個月的護理工作合理安排分工,使人員熟知標準并積極參與工作計劃。每周通過質量檢查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饋,并提出整改措施,加強病房管理與質量意識;在提升工作質量中,管理者需隨時進行監督檢查,若發現不符合標準,即刻進行糾正。護士長按照計劃勤指導、勤檢查,做好質控工作。按照檢查評分的標準,記錄各個護理人員的在工作中的問題,評價其護理質量,并進行績效考核。定期針對科室間護理質量的達標情況與問題進行評價分析,及時指出日常工作的存在的偏差,并提出相應改進措施,制定合理的預防措施,以免發生預見性問題。最后針對各個階段工作中未解決的問題,分析其原因,在每個例會中針對問題進行詳細探討與解決,以更好地達成目標。③目標激勵。對護士進行物質激勵,對護士人員的工作情況,如考勤、業績、工作技能以及目標管理制度的執行狀況進行評定,為優秀護士發放相應獎勵,如獎金;對護士進行精神獎勵。護士長于日常工作中,直觀了解各個護士工作情況,給予精神鼓勵,而對于工作表現較差者,可主動與其交流,了解其想法,并給予一定鼓勵。同時督促護士不斷學習,積極參與專業培訓活動中,以提高護理技術。
1.4 ?觀察指標
①護理質量評分:采用該院自制的護理質量量表,由科室的護士長評估兩組的護理質量,量表包含4個項目,分別為基礎護理、病房管理、消毒隔離以及護理文書,共20個條目,采用1~5分計分制,總分越高則表示護理質量越高。②工作質量:記錄兩組工作中標本采集合格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手部靜脈滲漏發生率。③采用該院自制的新生兒家屬滿意度量表調查其對護理工作的滿意情況,量表包括人員工作態度、護理內容、護理技巧等,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表明越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人數+滿意人數)/100×100.00%。
1.5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質量評分
觀察組基礎護理、病房管理、消毒隔離、護理文書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工作質量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標本采集合格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均較高,且手部靜脈滲漏發生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滿意度
觀察組新生兒家屬滿意度98.00%(98/100)與對照組90.00%(90/100)相比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新生兒是臨床上特殊的一類監護群體,新生兒自身原因、護理人員與管理的因素,均可以成為護理工作中的危險因素,若護理工作有偏差可能威脅至新生兒的健康[6-7]。因此,實施合理的管理理論模式護理在新生兒病房中具有積極的意義。
常規護理管理模式是護理部直屬控制護理質量,在此模式下的檢查多數在科室有準備的情況下進行檢查,無法掌握護理管理中存在的各類問題,更不能反映出科室的護理質量,從而對護理質量影響較大。在目標管理理論的護理管理中,使整體的目標得以分化,轉變為各小組與及個人的目標,因此具體實施目標管理,目的在于調動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促進計劃落實與目標實現[8-9]。該次研究中將行常規管理作為對照組,實施目標管理理論期間作為觀察組,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護理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且護士工作質量更優。分析其原因,在目標理論下,科室將計劃作為達成的目標的基礎來開展工作,護士長進行全面質量監測,及時指出護理工作中的薄弱環節與問題,并進行糾正。通過監督與例會中的評價,發現并解決問題所在,完善工作,從而提升護理質量,降低護理缺陷發生率。同時在護士日常護理工作中,護士長對其進行監督,并根據護士表現進行針對性鼓勵和錯誤指出,可幫助護士更有效率以及更準確地完成兒科工作。且護士長針對表現較好的優秀護士不僅進行精神鼓勵,更是進行物質鼓勵,可有效提高護士工作積極性,可整體推動本科室工作。同時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新生兒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因在實施目標管理理論后,護理人員對自身的工作職責更明確,其質量意識提升,以積極的態度高質量完成護理工作,且可確保各項護理標準有落實[10-11]。在考核中加入新生兒家屬的滿意度,提升護理人員的責任心,由此可見,目標管理理論的管理模式的實施在新生兒病房中尤為重要[12]。在開展目標管理理論的護理管理工作中,其優越性及必要性顯著,同時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構建和調整目標的同時也需要加大準確性與科學性,同時需實施分類量化的考核,目標過高難以達成,過低沒有壓力,因此,需構建具有可行性的科學目標考核點,并量化指標的體系,以便在護理管理工作中達成制定的目標。
綜上所述,實施目標管理理論的管理模式可調動護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提升工作責任心,有利于促進護理質量與工作質量提升,新生兒家屬滿意度較高。
[參考文獻]
[1] ?宋麗莉,劉楊.精細化管理在新生兒床旁護理同質化服務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15):2170-2173.
[2] ?趙秀艷,柴寶艷,李苗.層級護理在產科新生兒護理風險管理中的作用[J].河北醫藥,2019,41(14):2223-2226.
[3] ?丁曉華,郭宇,李海鴻,等.家長參與式護理模式對早產兒生長發育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8,34(4):273-278.
[4] ?楊晗,李彩月.共同參與式護理與傳統常規護理在母嬰同室新生兒床旁護理不同效果研究[J].山西醫藥雜志,2019, 48(15):1835-1837.
[5] ?劉菊芳.PDCA循環管理對提升兒科病房優質護理質量和患兒家屬滿意度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15,44(12):1453-1455.
[6] ?李莉,易慧,李文芳.集束-延續護理模式在早產兒護理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20,37(1):109-112.
[7] ?劉向麗.優質護理在新生兒護理中的運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56):235-236.
[8] ?郭麗.精細化管理在新生兒病房院感防控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9):96-98.
[9] ?金二麗,邱卓華.全程優質護理在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民康醫學,2019,31(3):129-130.
[10] ?呂翠媚,曾巧平,鄧麗蓮,等.精細化管理在極低出生體重兒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15):72-73.
[11] ?張春麗,蔣益群,溫景蓮.精細化管理在新生兒床旁護理同質化服務中的應用效果[J].廣州醫科大學學報,2018, 46(2):116-118.
[12] ?徐帥麗,徐宇紅,茆儉.精細化管理下綜合醫院兒科護理崗位績效的效果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8,18(6):418-421.
(收稿日期:2020-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