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會英



[摘要] 目的 總結和分析骨科病房患者采用層級護理管理模式的臨床效果。方法 收集該醫院在2017年8月—2019年6月收治的122例骨科疾病患者的臨床資料,依據不同的干預方法歸納為常規護理組和層級護理組,每組61例。其中前者采取常規護理方法,后者則采取常規護理和層級護理相結合的干預措施。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對比指標主要有患者對疾病的知曉水平、護理滿意度及自身抑郁情況。結果 層級護理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3.4%(57/61),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的73.8%(45/61);此外,層級護理組的骨科知識掌握情況以及負面情緒改善情況也明顯優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骨科病房患者在圍手術期采用層級護理管理模式的總體臨床效果較好,可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識知曉率,總體滿意度高。
[關鍵詞] 層級護理管理模式;護理干預;健康宣教;骨科疾病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20)08(b)-013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hierarchical nursing management model adopted by patients in orthopedics wards. Methods Collect the clinical data of 122 patients with orthopedic disease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7 to June 2019. According to different intervention methods, they are classified into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group and the hierarchical nursing group, 61 cases per group. Among them, the former was conventional nursing method, while the latter adopted a combination of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hierarchical nursing. Comparing the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the comparison indicators mainly include the patients' awareness of the disease,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their own depression. Results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of patients in the hierarchical nursing group was 93.4%(57/61),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3.8%(45/61) in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group; in addition, the mastery of orthopedics knowledg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negative emotions in the hierarchical nursing group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overall clinical effect of the hierarchical nursing management model in orthopedic ward patients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is better, which can improve the awareness rate of patients' disease knowledge, and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is high.
[Key words] Hierarchical nursing management model; Nursing intervention; Health education; Orthopedic diseases
相關資料表明,骨科手術患者的圍術期相對較長,且手術的風險較大,術后恢復需要積極換藥和高質量的護理配合。傳統的常規護理模式逐漸無法滿足骨科病房后患者的需求,而層級護理管理模式則能幫助彌補傳統護理模式單一和針對性差的缺點,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幫助患者更好地康復和防控并發癥[1-2]。該文回顧了該院2017年8月—2019年6月122例骨科疾病患者的病歷資料,著重對比了常規護理和層級護理的臨床應用效果,分析骨科疾病患者在臨床護理中應用層級護理對于疾病知曉水平、護理滿意度及負面情緒評價的影響情況,旨在探討護理方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該醫院收治的122例骨科疾病患者的臨床資料,依據不同的干預方法歸納為常規護理組和層級護理組,兩組各61例病例。常規護理組61例中性別構成比(男/女)為33/28,年齡20~71歲,平均年齡(35.73±3.12)歲。層級護理組61例中性別構成比(男/女)為35/26,年齡19~70歲,平均年齡(36.16±3.03)歲。納入標準:全部患者在入院后均依照診療規范行相關檢查并確診;知曉護理目的和具體內容。排除標準:患有其他嚴重并發癥可能影響研究結果;已經或曾經實施其他可能干擾研究結果的治療方法;精神疾病患者。參與研究的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并同意;該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護理方法 ?常規護理組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措施,包括為患者提供條件合適的病房,消除噪音和感染危險因素,調整適宜的溫度;對于病情嚴重的患者應嚴密監測并及時對癥治療。及時與患者及家屬溝通,盡量讓對方理解護理措施。層級護理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層級護理管理。具體如下。
①構建層級護理團隊:根據科室情況,依據護理人員的學歷、工作經驗以及臨床技能水平,劃分為三級責任護理、二級執行護理和一級助理護理,明確不同護理等級的責任范疇。要求三級責任護理對患者的病情進行相應處理,負責專業性較強的健康宣教和治療工作;要求二級執行護理主要進行與患者相關的有創性護理操作,同時負責對一級護理人員進行指導;一級助理護理則被要求完成無創操作、患者基本護理和輔助高級護理人員[3]。
②設置組長:責任組長設為臨床經驗豐富、護理技能優秀的主管護師,層級護理組長的人員選擇一般為工齡較長、職業技能素質過硬的主管護師,由組長負責組內人員構成,并由組長進行技術指導。此外,組員應嚴格按照醫囑進行護理工作,并及時將工作中的實際疑難問題報告組長,并由組長統一收集問題,進行集中討論和糾正,必要時需向上級匯報[4]。
③宣傳教育方法:為患者提供疾病相關的宣傳教育,旨在提高其依從性。幫助患者在入院后及早了解治療措施,適應住院環境。同時需要配合紙質版的宣教材料,內容主要包括病區的主要疾病、查房相關情況以及檢查的注意事項,收集患者的問題并定期進行歸納和分析,及時調整護理方法并為患者做出相應解答,糾正患者錯誤的生活方式。
④心理護理:患者的心理狀態是一個與病情恢復相關的不可忽視的影響因素,長期的負面情緒累積,使得患者不能積極面對疾病并配合治療,同時還可能干擾正常的機體代謝。幫助患者調整心態,從而積極地面對疾病,配合相應的護理和治療措施,遵醫囑進行相應的檢查和用藥,有利于治療的順利進行。
1.2.2 評價指標 ?統計兩組患者滿意度,具體指標由低到高依次為不滿意、滿意和非常滿意,總滿意度的指標為“滿意”和“非常滿意”之和。自行設計問卷并統計患者對于骨科疾病知識的熟悉情況,主要包括發病原因、臨床癥狀、功能鍛煉、高危因素。
情緒評價方面,采取漢密爾頓量表評分,包括焦慮量表(HAMA)與抑郁量表(HAMD)。單個量表的總分共計56分,患者的焦慮或抑郁程度與量表分數正相關[5-7]。
1.3 ?統計方法
選擇SPSS 24.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滿意度
層級護理組的護理滿意度評價優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612,P<0.05),見表1。
2.2 ?相關知識掌握程度
層級護理組的知識掌握程度明顯優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抑郁情況
干預后層級護理組的HAMA和HAMD評分均明顯優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骨科疾病是一類臨床常見的骨科疾病,而骨科疾病術后的層級護理管理模式近年來在臨床開展了廣泛的研究。該模式的重點在于根據科室的具體情況,構建層級護理團隊,明確不同護理等級的責任范疇,同時設置適合的組長,加強對層級管理模式小組的管理。在具體工作中宣傳教育是重要一環,主要書面教育和口頭教育,院內宣傳在走廊張貼相關海報,舉辦骨科疾病相關講座,及時為患者答疑解惑[8]。心理護理和功能鍛煉也需要得到重視,針對受傷情況不同的患者調整相應的干預措施,為患者樹立對抗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若患者合并有較嚴重的神經功能障礙,應適當地制定鍛煉計劃并耐心地指導患者進行鍛煉[9-10]。
在骨科疾病的術后護理中采取層級護理管理模式手段,能夠幫助患者改善術后恢復情況,提高疾病知曉率與控制率,這主要是因為層級護理可顯著改善患者的依從性,理解治療手段。此外,不少骨科病房患者在術后存在較重的抑郁情緒,不利于患者術后配合治療和康復,嚴重影響預后,而層級護理管理模式則能夠通過干預性的心理護理,幫助改善抑郁情緒,使患者采取積極的心態面對疾病。在該研究涉及的兩組患者中,采用層級護理的患者疾病知識知曉率和血糖控制情況明顯優于常規護理組,且抑郁程度明顯好轉。
綜上所述,該研究在應用層級護理后,證明該護理方法對于骨科疾病患者的意義明顯,并且在護理時未發現明顯的并發癥,同時可以最大限度地緩解病情,同時改善護理滿意度和功能評分評級,值得在臨床上進行研究。
[參考文獻]
[1] ?張玉峰.分析探討疼痛護理管理模式在創傷骨科病房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19,6(7):968-969.
[2] ?Jakobsen F,Glassou EN,Kirkeby L,et al.Patients' experiences of being treated by an interprofessional student team compared with uniprofessional treatment by residents supported by nurses: a case study[J].J Interprof Care,2020:1-6.
[3] ?黃芳芳,吳志梅,曾麗萍.骨科護士職業生涯成功感現狀及影響因素的回歸和因子分析[J].河北醫藥,2020,42(12):1910-1914.
[4] ?Mou Z,Shang L,Song X,et al.Applic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tervention to orthopedic patients in perioperative period[J].Panminerva Med,2020.
[5] ?陽健美.探討認知療法在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護理中的效果[J].中國社區醫師,2020,36(17):179-180.
[6] ?Bian Y,Xiang Y,Tong B,et al.Artificial Intelligence-Assisted System in Postoperative Follow-up of Orthopedic Patients: Exploratory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Study[J].J Med Internet Res,2020,22(5):e16896.
[7] ?仇麗珍.骨科術后高脂血癥患者下肢靜脈血栓的預防及護理[J].河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20,39(3):214-216.
[8] ?鐘妙姍,黃紹昌.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干預在骨科機器人導航手術中的應用[J].中國社區醫師,2020,36(17):170-171.
[9] ?田秋露.綜合護理應用于骨科患者術后鎮痛中的價值[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20,11(11):144-146.
[10] ?于炳好,夏冰.對住院骨科患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的臨床效果[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20,11(11):157-159.
(收稿日期:2020-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