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杰
摘 ?要:現代教育背景下的小學美術教育已經不再是單純地停留在技能學習,而是創新實踐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塑造和鍛煉教育,能培養兒童在新時代核心素養。本文將立足于小學美術教育的探討,從目前小學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出發,列舉了過度重視理論教學和教師占據了課堂主體地位等問題,再談創新思維同小學美術教育的關系,最后對小學美術教學創新思維的培養提出了對策,以期能夠為小學美術教育打開孩子眼中的世界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字:教育;美術;小學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愈發深化,我國教育事業也呈現出蒸蒸日上的景象。在這種環境中,美術課程的價值也愈發清晰。小學階段是兒童成長的黃金時間[1]。為其提供美術教育能夠有效地塑造他們的美學意識,加速他們心智的成長,進而誘使小學生們能夠打開他們眼中的世界,去欣賞美、發現美,促進其心理健康化發展,培養其創新思維。最終達到對兒童后續的學習與工作中產生積極作用的目標。
一、關于目前小學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過度重視理論教學
目前有很多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的設計中對于實踐教學過于輕視。在小學美術課堂中,諸如繪畫技能、光影配合、色彩搭配等理論知識占據了課堂的絕大部分時間。因為小學美術教學時間較短,過多的理論知識教學時間就會嚴重擠壓小學生實際操作的時間。比如:在手工教學課堂中,某些教師只留給學生10分鐘以下的時間進行實際操作,學生有較大的概率無法完成手工作品,也會因此降低教學質量。
(二)教師占據了課堂主體地位
當下依舊有一些教師在教學中未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是僅僅靠教師把控著整個美術課的進程和秩序,再指導學生進行學習。這部分教師保持著維護課堂秩序性的同時,再輔以教學大綱的詳細教學內容教授即可完成教學任務的觀點。還有些教師會將小學美術教育僅僅當作技能學習課程,讓學生按照他們的想法進行創作。這樣的情況未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未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沒有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阻礙了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二、創新思維同小學美術教育的關系
良好的小學美術教育能夠有效地培養并鍛煉兒童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而這樣的能力能夠在學生后續的生活與工作上產生諸多的積極意義。社會的現在與未來能起到支柱作用的是擁有創造力與探索精神的創新型人才[2]。小學美術教育是貫徹“教書”“育人”的教育[3]。藝術領域其本身也是一類需要持續性的創新與突破的領域,創新型人才是極其必要的。因此良好的小學美術教育能促進學生在藝術領域中有所成就,進而能夠促進我國藝術事業的發展。
三、關于小學美術教學創新思維的培養對策
(一)促進學生間有效合作
在小學美術課堂開始之前,教師需要讓學生們自由組合成立小組,并合力完成美術任務。比如在剪紙或折紙課堂中,利用較短、精煉、學生易接受的方式教會學生基礎折紙或剪紙方法,再展示其他優秀的剪紙作品給學生提供靈感,讓學生在能夠進行操作的條件上進行再創作,允許組內學生提供建議,讓組內成員充分交流,最后教師把每個組的作品進行展示。該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學會團隊協作,打破彼此交流的壁壘,在多元的評價環境中,相互學習并交流經驗,讓學生能夠充分地自主探索和實踐,突出學生課堂主體作用的同時,也能提高其綜合素質,鍛煉其創新思維。
(二)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
高教學質量的課堂中,學生的參與性是必要的,只有學生擁有積極的參與性,才能在培養創新思維能力上事半功倍[4]。因此教師需要活用媒體教學,以便能夠營造出豐富的學習氛圍。比如在美術課的鑒賞階段,教師可以將網絡的資源進行有效整理,并將其作為素材庫呈現給學生,再結合學生的喜好與特點利用視頻、圖片、音像等手段開展教學活動來吸引學生注意力,并適時地提出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思考,再充分聯系該堂美術課的主題,把學生置入教師創造的場景,然后以輕松愉悅的氛圍引導學生完成美術作品。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但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抽象意識,為美術教育打造學生的創新思維奠定基礎。
四、結束語
伴隨著我國經濟和科技水平日益提高,小學美術教育也慢慢地得到了應有的重視。作為美術教育工作者,應該伴隨著教育改革一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讓學生能夠在受到美術教育的同時獲得有針對性的創新思維培育,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學會總結當下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優化自身的美術教育教學。讓學生之間能夠有效合作,突出學生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有效地激活學生的參與意識,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以此提高美術教育教學的質量,打開孩子眼中的世界。
參考文獻:
[1]鄭然,季德霞.對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創新思維的構建[J].中國農村教育,2019(30):55.
[2]張夢璐.小學美術快樂課堂的教學實踐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9(20):170-171.
[3]龍文鎂. 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創新思維的新構建[N]. 貴州民族報,2019-07-29(A03).
[4]朱珍.繽紛課堂,綻放美術之花——淺談小學美術開放式課堂教學[J].美術教育研究,2019(12):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