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大學生發展過程中,職業生涯規劃至關重要。獨立院校擔任育人重任,應該優化職業生涯課程體系。本文將具體探討獨立院校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體系和現狀調查結果,以期為有識之士提供參考。
【關鍵詞】獨立院校 大學生 職業生涯規劃
前言:我國的教育事業不斷發展,獨立院校邁向了更高的發展臺階。獨立院校作為育人重鎮,應該貫徹落實人才培養目標,關注學生的個體成味。為了增強學生的職業發展能力,獨立院校應該指導學生規劃職業生涯,為學生成才指引光明方向。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本文選取了南京三所獨立院校,采用了隨機抽樣方法,發放了600份問卷,回收問卷566份,回收率為94.3%。其中有效問卷為54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5.4%。在研究過程中,將生涯決定量表作為研究工具,并開展了數據分析工作,對收集后的數據信息進行了處理調研。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研究表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差異:第一,不同學校開設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存在差異,一些學校設定了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目標,指引了學生的職業發展方向;一些學校并未認識到職業生涯課程的重要性,沒有對學生的職業目標進行規劃。第二,不同專業開展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效果不一。部分專業在課程建設中,指出了職業生涯課程的重要性;部分專業在構建課程體系的過程中,并未關注職業生涯課程。文科專業的課程實施效果較好;理工科專業的課程實施效果較差。第三,不同年級開展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效果不一。學生所處的年級越低,其對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理解程度越低,學生所處的年級越高,其對課程內容的理解程度越高。其中大一新生對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興趣薄弱,經歷過崗位實習的大四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興致較高。
三、獨立院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優化的建議
(一)增強學生認知能力。對學生進行調研,發現五年之內選擇跳槽或離職的年輕人非常多。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學生的就業態度并不明確,就業目標比較模糊。很多年輕人在選擇職業時非常盲目,并沒有聯系自己的性格特長、發展實際。由于職業選擇有失偏頗,職業理想無法實現。獨立院校是重要的育人基地,應該為學生指明前行之路,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在課程建設過程中,獨立院校應該充分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重要性,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認知喚醒是課程體系優化的第一步,獨立院校應該引導學生開發思維潛能,探索職業發展道路。學生需要分析自己的個性特征,判斷自己的能力特長,盡可能貼合社會崗位需要,滿足市場人才需求。獨立院校需要創設真實的工作情境,使學生提前認識工作實踐中可能會遇到的阻礙與困難,使學生走向成功。
(二)科學劃分課程層次。不同年級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知識的吸收效果相異,針對不同年齡的學生,應該開展層次化教育,注重職業生涯教育的全程化。獨立院校應該把握職業生涯教育的特點,注重職業生涯教育的系統性,體現職業生涯教育的連續性。對于剛剛人學的學生,獨立院校應該為其介紹職業生涯規劃的概念,使其把握崗位的發展流變。對于大一學生,獨立院校應該對其職業發展能力進行測評,幫助學生確立職業目標。對于大二學生,獨立院校應該為學生提供職業生涯規劃方案,引導學生追逐自己的職業夢想。對于大三學生,獨立院校應該支持鼓勵學生投入崗位工作實踐,深化學生的職業體驗。對于大四學生,獨立院校應該為學生提供市場的各類就業信息,增強學生的職業競爭力。
(三)探索創新教學方式。我國開展教學體制改革,對獨立院校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傳統教育模式弊端凸顯,獨立院校應該創新職業生涯教育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比如,獨立院校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方法,在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上,為學生介紹比爾蓋茨、馬云等成功人士的案例,使學生獲得職業發展啟示。比如,獨立院校可以采用體驗式教學方法,創設具體的工作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崗位特點。比如,獨立院校可以采用職業訪談方法,邀請各行業人才走進學校,與學生建立對話關系,接受學生關于職業生涯規劃的訪談。再比如,獨立院校可以采用現代信息技術,建構網絡教育平臺,依靠網路開展職業生涯教育,擴充學習資源,拓寬學生視野。
(四)不斷壯大師資隊伍。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在開展職業生涯教育過程中,教師占據著至為重要的位置。作為教師應該指引學生的前行之路,搭建理論課程通往實踐工作的橋梁。當前很多教師專業素養偏低,影響了職業生涯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在優化課程體系的同時,獨立院校應該對課程教師進行培訓。一方面,獨立院校應該開展基礎知識培訓,使教師了解市場的發展情況,調整職業生涯教育內容,貼合崗位實際情況。另一方面,獨立院校應該開展教學能力培訓,為教師介紹創新型教學方法,鼓勵學生開展創新教育實踐,不斷提高職業生涯教育效率。
綜上所述,在新的教育背景下,獨立院校面臨一些新變。獨立院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鎮,需要主動擔負育人責任,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為了增強學生的職業發展能力,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應該開展職業生涯教育。傳統教育模式并不適用,獨立院校應該秉持新的育人理念,優化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改進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郭蕾.自我效能感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關系研究——來自河南省大學生的調查數據[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29(01):53-56.
[2]鄧蕊,呂肖君.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就業選擇的影響研究——基于江蘇高校大學生就業調查的分析[J].價值工程,2613,32(09):263-266.
基金項目: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雙管教育”下,本科生“職業錨”定位的研究(基金編號2018SJS1740)。
作者簡介:李歡歡(1988年5月-),女,漢族,江蘇鎮江人,文學學士學位,職位:輔導員,思政類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