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科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與創新型人才研究是個老生常談而又常談常新的問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高等教育教育模式也在不斷改進創新,學生的課外科創活動也在逐年變化。針對民辦高校本科生在課外科創活動開展及參與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措施,以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為例展開論述。
【關鍵詞】課外科技活動 創新研究 問題 措施
《教育部關于“十三五”時期高等學校設置工作的意見》從多方面規定了民辦高校的發展方向,尤其是由合作辦學的獨立學院轉設為普通民辦高校,民辦高校專業設置和發展主要服務于地方和區域社會、經濟及文化的需要,同時要著重發展地方和區域急缺的專業。民辦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生產、經濟和文化建設培育了一批批符合時代需求的應用型人才,較好的促進了地方和區域的發展。但是民高高校的辦學時間對比著公辦院校普遍較短,社會上的知名度和認可度有限,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就業形勢不容樂觀。
課內是學生學習掌握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最要方式,課外的各項組織活動卻是學生和社會溝通的重要通道,課外科創活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意義重大。
在這種背景下,民辦高校本科生的科創活動也有了鮮明的特色,即校內校外的課外科創組織活動蓬勃發展,相互補充。學校和社會既有迫切的需求,又為在校學生提供了豐富廣闊的平臺,理論上應是繁榮的景象,但在筆者調查研究中發現,學校內和社會上的各類課外科創活動如火如茶,學生的反應卻是一問三不知。就此問題,筆者進行了較深入的調查和分析研究。
1.民辦高校課外科創活動研究的意義
民辦高校本科生課外科技活動是真正意義上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考慮了學生的發展和興趣愛好,由學校內的個人或者團體協會和社會上的個人、企業、社會組織及國家、地方教育部門組織發起,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創新能力提高綜合素質為目的的一系列實踐活動。
學生在參加課外科創活動的過程中,不但滿足了自身對新知識和新技能的迫切需要,又很好的激發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探索欲望。團員內部的溝通和團隊之間的交流,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對教師、課本的依賴,轉而依靠自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正是在課堂上無法有效解決的難題,而在課外科技活動中無形的悄然化解。區別于教學上實訓上的按部就班,動手能力是課外科創活動的又一大特色。在一定規則內,學生可以在團隊的配合下創造性的搭建模型,解決問題。在參加課外科技活動的一系列流程中,學生對自身的職業方向及定位、價值觀等有新的思考,團隊協作能力進一步提高,有助于學生在就業中脫穎而出。
2.民辦高校課外科創活動的現狀
民辦高校本科生可參與的課外科創活動的類型和數量已經足夠豐富,關鍵問題是“供大于求”,學生的關注度和參與率不足。科創活動和學生之間的聯系是薄弱環節,需要從社會、學校及教師多方面進行強化。
筆者在工作單位《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做了問卷調查,通過調研、討論編制問卷問卷,對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280名本科學生隨機發放調查問卷,受訪專業涉及文科和工科,覆蓋四個年級,每年級70人。共計發放問卷調查表280份,回收有效問卷265分份,回收率為94.6%。通過問卷調查與實際調研問題主要如下。
2.1 學生個人的認識不足、參與度偏低
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基本知識與技能,社會實踐經驗不足,無法從科.學的角度規劃自己的學習計劃,埋身于學習,疏忽課外科創活動。
2.2 學生溝通的橋梁不暢
本校各個二級學院均有對應的平臺及相關校級比賽,受制于每周最低教學課時任務限制,專業的指導老師人數有限,指導深度不足以及鼓勵學生參與的宣傳不及時。
2.3 學生固有的學習規律
有效回執問卷統計數據顯示,大一學生的參與度為30%,大二學生為41%,大三學生為36%,大四學生為12%。大一學生相較高中視野突然開闊,對未知好奇促使學時積極參與,但是基本知識有限,可參與的項目與深度有限。大二、大三學生是參與的黃金時間,同時課業比較多,精力有限。大四學生忙著考研、畢業設計及實習就業,參與度最低。
3.民高高校課外科創活動的發展舉措
筆者以工作單位《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為例,展開學院在課外科創活動上的有益舉措。
3.1 校內科技活動和創新教育設置
近年來,民辦高校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在課堂教育和課外科創活動方面探索出適合自身的發展道路。
3.1.1 成立校內二級學院
2017年4月,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響應黨和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號召,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設立集創新創業教學、創新創業實踐、創新創業服務和創新創業研究為一體的“創新創業教育學院”校內二級單位,為學校開展創新教育提供統一的平臺。迄今為止,已舉行兩屆“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創新創業大賽”,學生組織的參賽項目各具特色、亮點紛呈,既能抓住前沿科技信息,又能結合現實場景應用,既能凸顯社會公益、又能兼顧創造利潤。每次大賽從初賽至決賽,歷時月余,組建團隊數十個,涉及全校各二級學院學生4000余人。邀請校外創業導師數十位,既有國家級創業孵化器負責人,又有省級創業孵化器CEO及行業領軍人物。學生在活動中挖掘創新潛能,提高創新意識與合作競爭的優良品質。
3.1.2 校企合作
2016年6月,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建筑工程學院舉辦第一屆測量技能大賽,距今已經開展了4屆。為提高建工學院學生測量技能水平及就業競爭力,學院深入開展校企合作交流,成立校級大賽項目。
3.2校外科創活動
以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建筑工程學院為例,分析民辦高校課外科創活動的參與舉辦。建筑學專業參加大學生建筑模型大賽,比賽內容包括"BIM建模”和“手工建模”兩個比賽類別。手工建模是土建類專業基礎實踐技能之一。比賽要求在規定時間內,通過建筑設計、結構計算,首先利用計算機生成二維的建筑圖紙,然后再利用專業工具進行剪裁和拼接,最終制成1:1實物模型。比賽不僅要考驗學生專業能力和設計能力,評比生成作品的創新性、功能性和穩定性,更要考察參賽團隊的應變能力、合作意識和對各種制作工具的熟練操作能力,是一項綜合能力要求較高的比賽。
工程造價專業參與全國高等院校學生“斯維爾”杯BIM軟件建模大賽,大賽由中國建設教育協會主辦,深圳市斯維爾科技有限公司承辦,并得到住建部工程管理和工程造價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全國高職高專教育土建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大力支持。大賽通過斯維爾BIM系列軟件的應用,實現高校建筑類專業之間的BIM協同,增強學生科技活動與創新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學院進一步深化實踐教學改革,促進和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與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有益嘗試。
土木工程專業參加全國高等院校BIM應用技能大賽。由中國建設教育協會主辦,全國各高校輪流承辦、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協辦,是一場由政府、企業和院校集體參與的大型競賽類活動,比賽設置BIM造價賽項、BIM施工項目管理賽項、建設工程崗位從業技能仿真賽項三大賽項,同時對比賽的賽制及形式進行了全方位升級優化,大賽堅持“深化高校實踐教學、推動高校課程改革、倡導以能力為本位”的理念,通過BIM系列軟件的應用,以實際工程案例為基礎,最大程度上模擬實際工作場景,實現土木工程專業之間的BIM協同,提高學生的實踐及創新能力,增強學生的團隊協助能力,大大提高了學生對軟件的操作能力,拓展了同學們的BIM技術應用能力,也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4.總結
課外科創活動的主體是在校學生,而指導老師是學生和活動的紐帶,科技活動和創新型人才培養密不可分。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教學方式、教學工具及課外科技活動方式都在隨之改變,沒有一勞永逸,唯有堅持不懈。
注:河南省民辦教育協會2019年課題:民辦高校本科生課外科技活動與創新型人才培養研究(編號HMXL-20190706)。
作者簡介:尹智偉,講師,工程師,現就職于鄭州升達經貿管理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