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部強調推進全面加強信息技術支撐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能力,以先進教育技術改造傳統教育教學,以信息化促進職業教育現代化。本文以《化工安全生產》課程信息化教學設計應用為例,為其他課程信息化教學改革提供可借鑒經驗。
【關鍵字】信息化 教學設計 化工安全
前言
“互聯網+”的時代,各行各業都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教育也不會例外。隨著新技術的變革,傳統教育模式已不能夠滿足當代學習者的學習需求,也不適應現代大學生的知識獲取方式,信息化課程改革是順應時代的必然發展。
《化工安全生產》以培養學生安全實踐技能、職業道德及可持續發展能力為出發點,以職業能力為主線,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真實工作環節為依托,按工作過程整合教學內容,深化理論實踐一體化的課程改革。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三大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是學習體驗差,信息化資源匱乏,教學項目的設計都基于事故案例分析,生產條例解說,教學策略單一,無法吸引學生融入教學情境,學生學習態度消極。
二是課上課下融合度低,傳統教學課堂的“一言堂”情況依然普遍存在,缺少師生間的有效互動。教師也無法及時得到學生的真實反饋。
三是教學評價單一,靜態的課堂管理模式難以對學生做出綜合評價。難以讓學生的個性得到發揮,無法體現學生主體的教學模式。
隨著學習對象學習方式的改變,傳統的說教模式教學效果不佳等因素。進行了該課程信息化改革探索,以生產事故應急救援演練為例闡述《化工安全生產》信息化教學的一些實踐做法,并對教學效果進行總結。
一、《化工安全生產》教學實施一以生產事故應急救援為例
1.教學策略
從化工生產過程中的安全需求出發,結合安全生產技能大賽的考核內容,確定生產事故應急救援演練的教學內容,以處理某具體的生產事故任務為載體,通過自主學習、方案編制、專項演練、小組討論、現場實操、課后反思等一系列環節進行教學,教學過程貫穿視頻、動畫、微課程、演練軟件等信息化資源。
2.教學過程
生產事故應急救援演練分為課前預習、課中實踐、課后反思三個階段。《化工安全生產》依托超星泛雅平臺建立資源課,課前,學生通過該教學平臺自主學習教師上傳的演練視頻、生產演練方案等教學資源,預習課程的教學內容。隨后教師發布某具體事故的應急演練任務,各小組進行應急演練方案編制,并上傳網站。教師課前批閱各小組應急演練方案,總結發現的普遍問題,為課堂實踐教學奠定基礎,教師會發布生產事故工藝流程圖任務,學生初步熟悉裝置結構。
課中,教師對學生編制的應急救援方案存在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小組學生對照裝置進行反復專項演練,并討論修改預演中存在的問題。方案修改后,各小組依據方案進行分角色實際演練,并進行線上線下考核評分。演練結束后,教師要聽取學生的口頭匯報,學習感受。
課后,學生將演練視頻上傳至平臺,同學之間根據個人表現,互相評分,同時各組總結演練存在的得失,進行自我反思。
二、教學成效
1.信息化教學設計增強形象性、直觀性和可視化
信息化教學設計將原本枯燥的生產管理條例以動畫、講故事等生動的形式呈現,增強學生對條文的理解:3D模擬生產事故發生經過,使學生仿佛置身事故現場,增強可視化、直觀性,震撼學生內心,印象深刻。
2.信息化教學設計加強體驗和互動
生產事故應急救援演練,結合生產實訓裝置,通過報警、煙霧等聲光電模式,實景化模擬事故現場,學生通過角色扮演進行相互配合,完成事故現場應急處置、受傷人員搶救、心肺復蘇等任務訓練。事故演練平臺會根據學生的事故裝置處理完成情況進行評分,教師會根據學生現場表現進行考核。這種信息化教學設計增強學生的體驗感,加強師生和生生互動,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信息化教學設計實現有效管理和過程考核
借助平臺對學生進行討論、測試、統計,教學管理更加簡單有效,各環節教學可以更有序進行,課余溝通時間更順暢,師生之間建立更緊密的教學關系。同時老師可以監控各學生的學習情況,并給出個性化的輔導。平臺記錄學生學習全過程的客觀評價,評價標準一視同仁,體現客觀性,這種評價的客觀性對學生的學習也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
4.信息化教學設計有利于形成集體記憶
上傳至平臺的教學資源,學生可以可以借助手機APP,隨時隨地觀看,并可以反復觀看,這相較于傳統課堂的“一眼情”,更有利于學生學習:平臺的留言和討論功能,可以使師生之間的互動更緊密,教師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能更及時總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不斷優化教學過程。
結語
信息化教學是信息時代的必然選擇,是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將信息技術與《化工安全生產》教學過程相融合,通過建立《化工安全生產》優質教學資源庫、創設更多的項目化教學內容,開放式的學習環境,有利于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支持學生開展交流合作,探究構建,自主學習與個性發展等學習活動所應具有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劉濤,化工實訓課的信息化教學設計——以精餾實訓為例,課程教學研究,2019,(51),241
[2]楊振博,陸軼,李理,等.基于職教云的信息化教學探與實踐[J],內江科技,2019(02):127-128.
[3]黎加厚,教育技術教程.信息時代的教與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2002
基金項目:2019年度中國石油和化工教育科研項目“化工安全課程教育培訓一體化研究與實踐”(編號:HG2019022)。
作者簡介:王雪峰(1978-),女,漢族,黑龍江省大慶市,工程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安全環保。